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永光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永光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157011。

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从去年在我院接诊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比较,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结论: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能更显著的改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依据其不同病理改变分为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病理学特征是真菌感染局限在鼻腔内,黏膜和骨壁内无真菌侵犯[1]。随着时代进步科技的发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有突破性的进展,操作简便快捷,创口小,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旨在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是否优于其他治疗方案,详细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去年在我院接诊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抽取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0名,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1人,女性患者9人,患者间的年龄在25岁到7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7±4.6)岁;其中急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有15例,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有5例;将采用其他治疗方式的20位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8人,女性患者12人,患者间的年龄在26.3到73.3之间,平均年龄(47.6±4.2)急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0例,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别抽取各20名患者,将其组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观察着的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治疗,如药物治疗等。随后两组患者间的临床效果,治疗的治愈率,并发症副作用以及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效果为患者经过治疗后鼻涕中有血迹、鼻腔内异味等症状基本消失,通过鼻内镜检查鼻腔内没有脓性分泌物;有轻微治疗效果为鼻涕中有血迹、鼻腔内异味症状得到改善,通过鼻内镜检查鼻腔内分泌少量脓性分泌物;治疗无效为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鼻腔内脓性分泌物较多[2]。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资料所记录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其他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要短,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以及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要高。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几乎没有出现并发症副作用的现象,这是对照组患者所无法匹敌的。

3讨论

近年,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关,也可能由于体检工作普遍开展、影像学的进步使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现率提高。早期诊断很重要。

真菌性鼻窦炎属于常见的临床疾病,包括曲霉菌、青霉菌、念珠菌、毛霉菌等均属常见病原真菌,曲霉菌较常见。曲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包括烟草曲霉菌和黑曲霉,感染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的。虽然感染的发生率很小,但可以导致血栓的形成,这是导致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症,可以根据是否有真菌性鼻窦黏膜、骨质和对真菌的免疫状态分为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导致感染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原因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饲养鸟鸽的人和酿酒工人发病率较高,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消化系统功能降低,鼻塞,面部不适等症状,同时导致哮喘发作,抑郁,记忆力降低,头晕等症状,危害更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患者的治疗。鼻内镜手术治疗近年来逐渐推广,它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清除病变组织,创口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过程中,通过鼻内镜的治疗可以清理炎症病灶,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鼻窦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非侵袭性鼻窦炎,属于真正的细菌的粘膜下感染,在成年人群中发育良好,其发生率为单侧,主要为l3。该疾病的主要病体是筛窦和上窦,额窦和蝶窦小于l4。鼻分泌物、面部肿胀、头痛、鼻臭、鼻塞、鼻血是临床主要表现。有些患者在临床上并不明显,只有在体检时才发现l5。在过去的几十年里,CT和其他影像学研究的发展以及鼻内镜手术的改善逐渐加深了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

在鼻窦内检查mrI和CT有利于诊断,而CT的特点是患者在窦内,絮凝或点状钙化,或钙化肿块结节状钙化;MRI检查显示病变的周边强度信号,中心呈低信号l7。但事实上疾病的诊断需要病理检查。治疗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手术是主要的方法,所有鼻腔内的真菌和鼻窦清除是治疗的原则,术后建立长期的适当的通气和引流,从而使真菌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手术是柯伊路手术,虽然手术方法方便快捷,但创伤比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术后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所以医护人员更要注重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嘱托患者多食用维生素,如葵花籽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控制鼻腔卫生,做好盐水清洁,尤其是注意擦鼻涕擤鼻涕的方式,多吃具减充血作用的草药和调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和姜。

综上所述,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所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葛佳博.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采用鼻内镜下手术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17):47-48

[2]王明甫,苟栋明,孟雪蕾.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282-3284

[3]汪东,方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03):405-407

论文作者:赵永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永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