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尾状叶保护的应用价值论文_薛文,李攀峰,周玖桥

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尾状叶保护的应用价值论文_薛文,李攀峰,周玖桥

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尾状叶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半肝切除尾状叶保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都非常成功,手术时间均值是(192.36±33.52)分钟,住院时间均值是(14.26±2.84)天,出血量均值是(230.14±25.14)毫升。未出现腹腔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症状。手术之后患者的肝功能都是Child分级A级;结论 运用左侧入肝血流阻断的治疗方法,可以明确左肝管及门静脉的切除位置,并且有效进行肝断面的离断处理,能够使得尾状叶的解剖功能及结构得到有效保护,避免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症状,实现远期肝脏储备。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左半肝切除术;尾状叶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并且其患者人数在胆石症患者中所占比重达到15%~30%,此种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肝叶切除术,临床上常用左半肝切除术[1]。可是左半肝切除的治疗方式,常常会使得患者的左侧肝尾状叶解剖分支受到损害,并且左侧尾状叶较小,在终末期胆病或是其他肝段萎缩的阶段中,能够良好地实现肥大增生,因此其肝功能代偿作用非常重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半肝切除尾状叶保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反复性发作的胆管炎疾病史,并且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均接受了病理性诊治,确定为炎性病变,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手术之前都采取了B超、MRI等诊断技术,也进一步确定了诊断结果。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3.25±3.65岁。

1.2方法

借助右上腹反“L”型切口,采取分离粘连的操作,并且于切断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到第二肝门的部位进行离断结扎的操作,将左侧冠状韧带切掉并且进行左三角韧带的离断及结扎操作,将肝左静脉根部完全暴露出来。针对肝中及肝左动脉及出门静脉左干进行解剖,于尾状叶分支远侧分出门静脉左支,并且采取双重结扎的操作,借助电刀沿缺血线将切肝线标识出来。保证第一肝门的顺畅性,并且经肝缺血分界线进行钳夹法的断肝操作,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有效措施对肝中静脉主干进行有效的保护。断肝到第一肝门的部位,于肝门板平面沿左侧采取断肝操作,并且于门静脉矢状左侧采取左肝管切开的操作,进行胆管开口部位结石的清理;沿头侧采取断肝操作到第二肝门的部位,将肝左静脉表面肝组织切开,并且将患者的肝左静脉根部断扎,将肝切除标本清理[2];充分显露第一肝门,并且针对胆总管采取分离操作;首先进行胆总管前壁的缝合处理,并且由T管注水进行胆管的清理,显露左肝管断端,借助4-0薇乔线进行缝合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T管展开胆瘘检测,进而查验肝创面、胆管残端与胆总管切开的部位是否存在胆瘘。

2 结果

全部患者的手术都非常成功,手术时间均值是(192.36±33.52)分钟,住院时间均值是(14.26±2.84)天,出血量均值是(230.14±25.14)毫升。手术结束7d之后肝创面与文氏孔引流管假如并未产生液体,就应该进行拔除。手术结束之后产生的并发症:一位患者产生胆瘘现象,医生及时采取措施,经腹腔引流管进行20天的引流之后症状消失;一名患者T管造影胆总管下端出现残留的结石,术后60d之后采取T管窦道胆道镜的方式进行取石;一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采取抗生素治疗方式,并且联用雾化排痰进行治疗,最终治愈。本组没有患者产生腹腔感染、出血或是肝功能弱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之后患者的肝功能都是Child分级A级。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的病理性变化其实就是根据病变胆管树出现节段性的分布特性,使得肝叶得到规则性的切除,不但能够使得结石得到彻底性的清除,还能够防治胆管狭窄与因为结石所诱发的萎缩、纤维化等病症,可以避免出现术后结石复发的症状,降低胆管细胞性肝癌发生的几率[3]。左侧尾状叶体积相对较小,可是就终末阶段胆病或是其他肝段萎缩来说,能够较好地实现肥大增生,肝功能代偿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鉴于此,在切除左半肝时,务必有效保护尾状叶,如此便能够使得远期肝功能储备得到强化,可是医生在操作时就会存在较大困难,怎样降低结石残余、腹腔感染、胆瘘、肝功能衰竭等发生率仍然是业界非常关注并且始终在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认为肝脏入肝血流控制、左肝管残端处理、肝离断路径等是直接影响手术是否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肝脏血流阻断措施与门静脉左支切断位置是保障左侧尾状叶入肝血流的重点[4]。一般来说,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患往往曾经多次患有胆道感染疾病,甚至伴胆汁性肝硬化疾病,因此患者的肝脏对缺血缺氧的环境非常敏感,并且因为大面积肝切除手术过程中会出现较大创面,患者的出血量相对较大,肝门阻断时间相对较长,这就会提高手术过程中大出血与手术结束后肝功能衰竭的几率[5]。运用区域性肝门阻断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得左侧入肝血流有效阻隔,还不会对右半肝及尾状叶的血供形成干预作用,能够防治缺血再灌注损害的症状,此外,还能够使得尾状叶的入肝血流得到有效保护;运用结扎的方式,还能够避免手术之后出现门静脉左支残端出血的症状。

简而言之,运用左侧入肝血流阻断的治疗方法,可以明确左肝管及门静脉的切除位置,并且有效进行肝断面的离断处理,能够使得尾状叶的解剖功能及结构得到有效保护,避免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症状,实现远期肝脏储备。

参考文献

[1]陈阳,余小舫,鲍世韵,等.磁共振对比肝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5,21(7):442-444.

[2]东欣,姜珊,董家鸿.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4):295-299.

[3]彭创,李佳,易为民,等.单独保留肝尾状叶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 [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1):81-84.

[4]刘允怡.肝尾叶切除[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3(1):23.

[5]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12(1):1-2.

论文作者:薛文,李攀峰,周玖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尾状叶保护的应用价值论文_薛文,李攀峰,周玖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