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初探论文_陈晓丽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初探论文_陈晓丽

陈晓丽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五小学 1224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兴趣、巧用多媒体设备、审美情趣激发、掌握阅读方法和培养独立阅读习惯,掌握答题技巧六方面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166-01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看来,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好,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产生急切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聪明。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把文字、动画、声音、意境生动完整地结合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烘托出一个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在情景交融的语言环境下,轻松、自然地完成阅读与欣赏。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时,他们才会有发自内心的阅读需求,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水平与素养。

首先,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比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书读的越多时就会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我会主动介绍一些优秀的书籍让他们多阅读。而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我就介绍一些他们易于接受、理解的读物,内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进行阅读。

其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书本的鉴别能力较差,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书籍。教学中在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让学生感悟体会三国之所以鼎立,曹操得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得地利,据长江之险;刘备得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三人都未统一天下,问题在他们还存弱点,东汉未年,百姓遭天灾人祸,加之军阀混战,他们三人在人心向背上尚缺,诸葛亮既知三分天下,却又六出祁山,蜀汉国力耗尽;孙权虽有长江之险,却错失赤壁战后联刘攻曹,杀关羽引发夷陵之战,两败俱伤;曹操虽雄据北方,几图大业,却忌贤妒能,杀孔融,诛弥衡,害杨修,尽失人心。以史为鉴,方成大业!学了《卖火柴小女孩》后我就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收获了童心,快乐,梦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懂得了珍惜生活。

二、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更直观,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

巧用多媒体,要善于渲染气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语文课堂上,借助图像烘托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之中,变成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也就越深刻,对于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就越透彻。

巧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带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世界。老师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带学生聆听松涛,感受海风的抚摸;带学生认识名著中的英雄人物,学习名人品质。利用多媒体更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品味文字中的思想感情。

三、激发审美情趣儿,促进学生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都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儿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辅助手段的适时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景的美和情趣儿的美,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持“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们要经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阅读,读懂文章。此外,在班里还要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让学生相互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渐的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五、独立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的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提到整体把握,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不得不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六、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能读通顺篇文章,并感悟到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就要掌握阅读答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学生做阅读时,我都是先引导学生掌握答题语言,答题技巧,让学生每次做阅读都是严格按照答题技巧来完成,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自己也会感觉阅读能力提高了,对阅读也会更感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阅读的种种好处,如:能提升写作能力;能增强语言能力;能增加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受到人格熏陶;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享受人生的快乐。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论文作者:陈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初探论文_陈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