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红

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红

南昌市第三医院 330009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2月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微信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通过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微信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P<0.05;微信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94.51±3.24分、95.51±5.61分高于常规组83.35±5.91分、82.35±4.57分,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常规组45.91±5.72分,微信群组44.25±5.11分,P>0.05;干预后微信群组生活质量评分93.35±18.22分优于常规组76.14±4.92分,P<0.05。结论: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其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信群;乳腺癌患者;应用效果

微信是新时代的重要交通工具,是利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沟通的软件,用于临床中可向特定人群发送相关疾病知识,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疾病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到疾病自我管理中[1]。本研究分析了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2月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微信群组年龄21-57岁,平均(36.83±2.88)岁。发病时间0.5年-3年,平均(1.54±0.34)年。常规组年龄21-58岁,平均(36.92±2.48)岁。发病时间0.5年-3年,平均(1.56±0.31)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常规讲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体位、导管维护、饮食方案、管道知识等,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微信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通过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将患者纳入微信群,组织其学习术后每隔阶段功能锻炼知识。出院后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随时解答患者问题。(1)成立微信群。科室护士长带领下,确保本组所纳入患者均用智能手机下载微信软件,并加入微信群,微信群管理人员为护士长、责任护士、医师顾问等。(2)微信群健康教育。高年资护士分别给患者发送不同时间段疾病保健和护理知识,并通过微信和患者保持联系,掌握其情绪状态,及时发布温馨提醒,使其保持良好客观心态,医护人员通过微信群向患者发布乳腺癌知识、图片和视频等,提供在线咨询,及时回答患者问题,如发布乳腺癌患肢锻炼、并发症预防、化疗副作用和应对方法等知识,并在每天固定时间点回答患者问题[2-3]。

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后对比干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越高);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三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相关功能越高)。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作t检验、χ2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相比较

微信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P<0.05。其中,常规组完全知晓、部分知晓、未知晓各有17例、10例和8例,知晓率77.14%;微信群组完全知晓、部分知晓、未知晓各有21例、13例和1例,知晓率97.14%。

2.2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常规组45.91±5.72分,微信群组44.25±5.11分,P>0.05;干预后微信群组生活质量评分93.35±18.22分优于常规组76.14±4.92分,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相比较

微信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94.51±3.24分、95.51±5.61分高于常规组83.35±5.91分、82.35±4.57分,P<0.05。

3讨论

对乳腺癌患者通过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可自由交流和畅谈,交流抗病经验,可消除患者孤独感,增强其治疗信心[4]。医护人员可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等支持,可使其无需住院即可获得相应的护理,具有方便性、不受时间和地点影响的限制,可改善患者心态,使其提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5-6]。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微信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通过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微信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可充分结合多种途径,如视频、语音、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乳腺癌健康知识的教育,为患者提供乳腺癌日常护理知识和保健知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

微信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常规组,这是因为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为患者出院后继续提供功能康复锻炼相关指导,并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监督作用,加上随着患者疾病认知和康复锻炼重要性认知的提高,其主动锻炼意识也随之提高,而良好的护理服务支持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提升了其满意度[7]。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微信群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这是因为患者康复锻炼、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情康复,缓解了生理痛苦的同时也减轻了心理负担,因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其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松峰,英静静,刘志明等.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患者PICC院外自我维护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215-216.

[2]伍晓莹,林志玉,潘烨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819-822,823

[3]赵洁,郭佳华,周敏等.微信群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知识宣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3):1537-1539.

[4]李晓辉,朱琼丽.PDCA循环结合微信平台在PICC导管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87-1290.

[5]张丽,王惠贤.微信群在PICC置管患者院外维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7-118.

[6]宋欢欢,高伟,孙媛媛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PICC维护网的建立与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9):1-4.

[7]Wojcinski,S.,Soliman,A.A.,Schmidt,J. et al.Sonographic features of triple-negative and 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2,31(10):1531-1541.

论文作者:孙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微信群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