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双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双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朱福岚[1]2003年在《高中化学双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双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并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巨大的研究热情,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国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以,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实践需要的双语教学,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高中化学双语教学实验力求通过英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使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扩大研究视野、学习科学方法,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拓宽英语习得环境,扩大英语实践时空,优化英语学习方式,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师生从双语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共同成长。

刘敏[2]2014年在《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国家间的密切交流必然促使人们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也必然导致双语或多语教学的出现。因我国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大学的双语教学随之蓬勃发展,并已经波及到高中。我国的高中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比如上海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的大中城市,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双语教学研究较少。论文旨在通过本校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发现适合西部内陆地区高中化学双语教学开展的较优模式和活动方式,为国内化学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对国内双语教学的现状、双语教学理论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针对目前化学双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初步探索了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和活动方式,并从成绩、在校学生调研、毕业生访谈叁方面对化学双语教学成果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英语基础较差的民族地区的高中化学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不仅不会影响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情况采用分级教学。结合目前高中国际教育的目的,教材应根据我国的教学大纲对原版教材进行改编,以国外先进的学科内容来充实国内教材的不足。语言教学方面,遵循交际法理论,让学生在真正的交际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活动解决学生听、说、读、写等问题。

徐慧[3]2005年在《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对阶段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在高中阶段用英语进行化学教学的可行性。

钟昔阳, 林琳, 陈伟[4]2017年在《“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从"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入手,主要介绍了在课程教材、师资建设和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国内相关双语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璐[5]2013年在《初中地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以及信息和网络资源的全球共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诸多领域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各行各业对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精通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双语入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不仅更加关注英语教学,也开始关注双语教学。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同时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也加快实施,我省提出了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叁化”协调的科学发展路子。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教育,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适应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城市,也于2011年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郑州市第八中学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地理学科成为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试点学科。作为学校首批通过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双语教学培训的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本着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着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需求,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开展好地理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工作,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观察法、统计分析法,通过在郑州八中地理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对初中地理双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开展此项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总结论述了双语教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为开展郑州八中地理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打好基础。第叁部分:具体介绍了郑州八中地理双语教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开展。包括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目标和原则的制定、实验具体开展的过程和分析。第四部分:总结了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初中阶段可以开展双语教学;初中地理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女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男生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初中地理双语教学不同课型类型应对应不同教学方法。概况了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一个是进行了根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编制地理双语学案的尝试;另一个是构建了地理双语词汇输入半沉浸式教学的基本模式。最后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于国内外双语教学研究的综述还需要系统化、全面化的研究分析;关于初中地理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还需要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进一步开展研究;关于地理双语教学的整体实施,还需要全面研究课程规划、教材使用、师资培训、评价标准的制定等问题。

潘宏程, 张元明, 李建平, 陶慧林, 聂瑾芳[6]2013年在《《食品化学与分析》开设双语课程的初步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化学与分析》构建双语课程体系的几个问题,以及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梁斌梅, 梁美莲, 宋庆祯[7]2009年在《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的需要。作者从信息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出发,分别就双语教学目标与双语课程体系的制定、双语师资的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双语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双语教学氛围的营造等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阐述了体会与做法。

胡晗, 魏建香, 张雷[8]2017年在《“IP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IP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以外语教学为手段,讲授IP网络中现有关键技术和应用的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讨论我国大学理工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现存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激励机制及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周花蕾, 董彬, 刘世香, 车平, 李文军[9]2013年在《《材料化学导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针对化学系《材料化学导论》双语选修课的特点,课题组在教学内容、课件制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合理利用双语编写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合理选择双语教学模式,使之适应首次接触材料知识的化学系学生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将有关内容和相应的动画演示、录像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通过课堂小报告,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的积极参与,并锻炼了学生口头和学术报告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曹蔚[10]2013年在《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高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2001年夏秋之交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业,在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要力争在叁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尤其是在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学科领域,进行双语教学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将对加强双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及其现状,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科设置的特点,从介绍双语教学及其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对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内外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先进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和建立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的运用,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简单运算,建立了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质量评价体系。全文共六章,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范围和思路。第二章为高校计算技术双语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双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叁章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第四章基于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问卷的设计,通过对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各级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第五章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对调查问卷的结果问题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高中化学双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D]. 朱福岚.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 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刘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3]. 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徐慧. 化学教学. 2005

[4].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 钟昔阳, 林琳, 陈伟. 农产品加工. 2017

[5].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刘璐. 河南大学. 2013

[6]. 《食品化学与分析》开设双语课程的初步探索[J]. 潘宏程, 张元明, 李建平, 陶慧林, 聂瑾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7]. 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梁斌梅, 梁美莲, 宋庆祯.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

[8]. “IP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 胡晗, 魏建香, 张雷. 教育现代化. 2017

[9]. 《材料化学导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周花蕾, 董彬, 刘世香, 车平, 李文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0]. 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 曹蔚.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高中化学双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