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造纸工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_造纸原料论文

安徽省造纸工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_造纸原料论文

安徽省造纸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造纸业论文,安徽省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展开,我省造纸工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充分认识这种挑战的严重性,探讨原因,寻找对策,是促进我省造纸工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省造纸业面临的困境

我省造纸业现状可以用“效益滑坡,设备老化,规模偏小,份额下降。”十六个字来概括。

1、产量徘徊不前,效益年年下滑,地位逐年下降。

从轻工系统掌握的统计数据看,1990年至1997年造纸产量在29.5—33.5万吨间波动(见表一),在此期间整个行业创造的利税则大幅度下降(见表二),造纸业创造的产值占整个轻工业的产值的比重(见表三)由1990年的3.68%下降到1995年的0.8%。

1990年至1997年我省造纸产量表

表一: 单位:万吨

年份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产量 29.50 29.10 28.00 31.50 33.00 33.50 32.00 30.50

1990年至1997年我省造纸业利税表

表二: 单位:亿元

年份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利税 1.45

1.34

1.20

1.25

1.300.87

0.51 0.25

1990年至1997年造纸业产量占轻工业产量比重变动表

表三:单位:亿元

年份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轻工业产值348 393

493 743

造纸业产值12.8012.50 12.0013.00

比重(%) 3.68 3.18 2.43 1.75

年份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轻工业产值1295 16521854 2222

造纸业产值13.70 13.20

12.90 11.80

比重(%) 1.06 0.800.70 0.53

2、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品种结构、原料结构不合理。

我省240家造纸 企业中万吨以上的29家, 除金钟纸业等三家外全为国有企业,多建于“一五”、“二五”时期,技术装备大部分仍是50—60年代水平,部分60—70年代,少数为80—90年代水平,技术水平落后于山东、江苏的企业。山东造纸企业近来不断上马的2640型纸机,我省无企业能问津。老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多,企业内部冗员也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自有资金少,自我造血能力差,技术改造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个别企业添置了设备也因资金问题而无法投产,难以产生效益。从而形成了我省造纸业品种少,档次低,世界上已有纸张品种1000多种,我国能生产600种,我省仅80余种,且多为普通大众化产品, 落后于社会需要。我省造纸用木浆、草浆、废纸浆之比为10∶50∶35,而全国平均比例为14∶48∶32,我省造纸用浆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造成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少,经济效益差,亏损企业增加。

3、企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污染严重。

我省造纸业规模结构表

表四

规模 10万吨以上3—5万吨1—3万吨1万吨以上

企业数目 26

21 211

比重(%) 0.83 2.508.7587.92

在240家企业中万吨以下的占绝大多数。根据国务院1995年99 号令和1996年31号令规定1996年底以前年产量万吨以下企业必须全部关闭,万吨以上企业亦必须限期完成治污措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否则予以关闭。我省除了山鹰、金钟等少数几家外,均未达到这一标准。纸浆靠购买,成本加大,价格居高不下,无法和山东、河南等地的企业竞争,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销售困难,产品积压。另外,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造纸业属于集中度高的产业,是规模效益产业,90年代纸厂世界平均规模为6万吨,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13万吨, 而我省轻工系统企业平均规模为0.8万吨,规模结构严重不合理, 制约着行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在我省纸品市场上,外省输入加大,本省产品份额不断缩小。

在文化用纸市场上,外省产品占绝对优势,本省产品全线溃退。皖纸有限公司(原安徽造纸厂)、六安造纸厂、安庆造纸厂80年代中期在文化用纸市场上曾享有盛誉,到了90年代末期有的停产,有的大部分停产,我省文化、印刷用纸市场基本上被山东造纸企业占领。如我省课本、图书用纸80年代中期用本省生产的纸占95%以上,1997年只占30%不到。1984年一年内仅皖纸有限公司一家就向省出版总社提供书刊纸、胶版纸5600 余吨, 如今已经好几年没有业务往来。

用于印刷国际开本的880/1230型胶版纸无一家企业能生产。省政府曾以18号文的方式进行协调干予,但由于我省造纸企业在价格、品种、质量、服务等方面与外省相比差距太大,效果不明显。大好河山拱手让于他人。

安徽省图书课本印刷用纸比重表

表五单位:吨

年份1984年 1985年 1991年 1996年 1997年

安徽实际用纸量 14284

19875

15944

19022

35448

39636

安徽省内份额13711

18965

7931961010758 11039

5、在包装印刷用纸、箱板纸上,我省是烟酒生产大省, 但外包装用的高档涂布白板纸全部由外省调入和进口,美菱、荣事达洗衣机外包装箱用的高强瓦楞纸、牛皮箱板纸基本上来自省外,曾为亚洲第一大的板纸厂的芜湖东方纸板厂在外资企业宁波中华、山东太阳纸业和浙江富阳乡镇企业夹击下,已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

二、造成我省造纸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省造纸工业,如果从总产量、企业个数等数字上看,形势似乎不错,但要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不少,真可以说危机四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宏观方面看。主要未意识到造纸业属于朝阳产业, 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在80年代中期未能利用造纸产业基础好、起点高、资源丰富的优势,把造纸业作为重点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实行倾斜,扶持发展。“八五”期间和“九五”的前两年全省造纸业投资仅4.57亿元,年均仅为7000万元,不足为一个万吨规模的企业完成治污改造。从山东省造纸业发展的过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1985年山东纸及纸板的产量为20万吨,安徽为28万吨,我省超过山东。1998年山东为320万吨, 我省全社会产量为106万吨,已远远地低于山东。 山东造纸业的发展, 政策倾斜是一个重要因素,1994年前企业基本上实行利税定额上缴,留利企业,放水养鱼,使大多数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上了规模,上了档次。

2、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如今,纸张市场已供过于求, 呈买方市场,竞争激烈,我省造纸工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山东造纸企业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具备了自我滚动发展的能力,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大多数已完成治污工程。山东造纸企业不仅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而且产品品种、规模全,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信誉良好。外资企业亚太集团、紫星、金光集团的进入,带进世界上最先进的造纸技术和设备,充足的资金,目标是占领中国文化、印刷用纸市场的半璧江山,到目前为止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属于试产阶段,但一两年后,它们不仅是我省造纸业而且也是我国造纸业将要面临的最大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要改变我省造纸企业总体上面临的窘境,困难可想而知。真可谓一招失算,步步受制于人。

3、经营管理上观念落后,措施不得力。 三项制度改革已经搞了多年,但铁饭碗、大锅饭仍未打破,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体制改革不到位,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机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把手更换频繁,未形成一批真抓实干的企业家队伍,造成企业内部不稳定,管理混乱。而目前山东造纸企业效益较好的20强中,大多数老总在位时间都超过10年,寿光晨鸣纸业的董事长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已干了20年。我省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在发展上既没有动力,又没有长远战略,出现等、靠、要、熬的现象。经营理念落后,市场观念不强,基本上沿袭着企业能生产什么,就到市场上去推销什么,经营机制跟不上形势,在产品的销售上没有实行目标管理,调动不了销售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

三、对策

1、树立信心,着眼未来, 充分认识到纸和纸板在我国属于潜力巨大的市场。

从总需求上看,1980年以来,全国每年以11.2%的速度递增,1997年达3258万吨(其中国产2700万吨,进口558万吨), 人均消费量为26公斤,远低于世界人均消费量55公斤的水平。纸和纸板的人均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纸的使用量将会大量增加。据预测2010年总需求将达到6000—7000万吨,人均需求量也只有43—50公斤,仍未达到世界1997年的水平,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200公斤相差甚远。因此,造纸工业在我国是蓬勃发展的行业, 是朝阳产业。在这方面山东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他们的造纸工业已成为继家电、摩托车、酿酒之后的第四大产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96年全国造纸业利润11亿元,山东一省净赢利9.26亿元,占全国利润的90%。

我省麦草资源丰富,皖北地区每年有600万吨麦秸产量, 能为造纸、制浆提供原料,另外,我省拥有巢湖,滨临长江、淮河,能为造纸、制浆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在地理上属于中部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现有技术,将中低档纸和纸制品向西部不发达地区销售。

我省造纸工业虽然遇到一定的困难, 但工业基础还在, 拥有一批1600、1800、2400、2800、3200型的长网、双叠网、三叠网纸机、纸板机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近来又引进日处理50吨、120吨、150吨废纸处理生产线、刮刀涂布机、水份定量控制仪等关键设备,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2、重新规划,有的放矢,对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我省有关政府部门要结合“十五”规划,构筑我省造纸行业总体发展战略。我省造纸工业要想象山东那样全面开花,普结硕果已错过了最佳时期。现在当务之急是择几个优势品种、几个有前途的企业重点扶助发展,起示范带头作用。在板纸方面,应利用我省家电、烟酒生产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涂布白板纸、牛皮箱板纸、高强度瓦楞纸,要重点扶助山鹰、东方、金钟等已形成规模,而且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份额的企业。在技术用纸方面重点发展卷烟系列用纸。在文化用纸方面发展书写纸、双胶纸,联合图书、课本出版单位选择二到三个企业,予以重点扶助。如白湖、池州、六安、霍山等造纸企业,基础较好,负担相对较轻,方方面面的关系较顺,进一步发展的阻力也较小。一定要下决心将880\1230型的双胶纸搞过关,逐步收复我省文化、印刷用纸失地。我省麦草资源十分丰富,淮北平原地区每年有600多万吨产量, 而鲁东北地区造纸厂密集度高,麦草紧缺,可以在这里改建一个大规模的草浆厂,这样既可以解决单个造纸企业制草浆治污规模效益低的问题,又可以为农副产品的加工转换找到出路,增加农民收入。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我省大的造纸企业基本上为国有老企业,负担非常重,有的建于50年代,在职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1∶0.3,要想让企业背这样沉重的包袱去与山东新发展起来的厂和江苏的外资企业竞争,是不可想象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倾斜政策为企业减负解困,有选择地将少数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包起来,让企业轻装进市场。我省大部分造纸企业因资金问题均未完成治污工程,如六安、皖纸、白湖、安庆、碧泉等,处于购浆造纸的困境中,政府部门要想办法增加资金投入,使这些企业尽快完成治理工程,尽快的运转起来。这方面我省已取得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银行提供1000万元封闭贷款,用于六安造纸厂白卡纸生产线的启动,使这个产品成功打入了北京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要加快我省重点大造纸企业的改制、改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将1—2企业集团推上股市,筹集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增强我省造纸业实力和纸张产品的竞争力,再通过它们来收购、改造其它困难企业,带动整个造纸业的发展。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严治厂,搞好制度创新。

我省造纸行业全面处于困境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企业管理水平低,浪费严重。目前当务之急是改革领导干部的任用办法,坚决实行管帅不管将,让厂长经理们有责有权,政府部门管理只能是管大不管小。内部要减员增效,实行目标管理,职责明确,奖惩兑现。规模大的企业象皖纸、山鹰、雄鹰、东方、金钟等可以象山东晨鸣纸业那样实行内部结算制,使每个环节工作的质与量都与企业最终效益挂钩,人人明白自己的贡献或损失。我国目前造纸工艺水平仍处于人工操作机械阶段,工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纸张质量的好坏,我省的造纸企业一定要抓好这个薄弱环节,严格工艺管理,提高产品的一等品率。

5、树立面向市场的现代营销观,搞好市场创新, 创立名牌产品。

我省造纸企业应摆脱企业能生产什么,销售人员就推销什么的陈旧观念,树立市场营销观,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变化,根据社会需要来确立产品,要“生产围绕着市场转,产品跟着用户走”。根据用户的需要,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多创名牌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服务日显重要,造纸企业一定建立服务观念,让用户的意见和产品的质量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加强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让用户对我省的纸和纸板产品建立信心。

标签:;  ;  

安徽省造纸工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_造纸原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