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三段六字教学法”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韩丽莎

高中语文“三段六字教学法”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韩丽莎

摘要:高中语文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其实施的具体方法为:三段六字教学法。其实施应注意: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要培养发展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学生全员参与;要发挥管理和评价功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少教多学 三段六字教学法

一、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性学习,师生共同构建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谐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学习效益。

因此,高中语文可尝试 “三段六字教学法”教学模式,本文就该模式进行浅显探讨。

二、“三段”教学法具体策略

所谓“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其中,“课”并不仅仅指“课堂”,也指“课程”。

 (一)“三段”的内涵

 1、课前

 “课前”主要内容为预习。学生要对文本进行熟悉,整个过程可在课堂上,亦可放在课下,即回家预习。

 课前预习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根据情况对预习目标进行明确,对预习内容进行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预习阶段的自行完成,体现“先学后教”的思想。教师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准备ppt(在课上展示),在“课前”准备好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课中

 课中是师生共同探究文本阶段。教师在课中主要做以下工作:检阅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引领学生探究预习中生成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知识,发现闪光点,发现新的问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良好的写作习惯。

 课中探究是自由而又灵活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驾轻就熟的本领,有高瞻远瞩的态度,有博大宽广的气度,有丰赡精深的知识,还要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对于学生要勇于鼓励,充分关爱。

 课中探究可能会因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导致课堂秩序有些杂乱,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3、课后

 课后即反思。课后反思不仅包括教师的反思,更主要是学生的反思。教师在课后应要求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反思,学生可写读后感,可整理学习笔记,可就创新性观点写成文章。教师还可以通过试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等。本校采取的做法是布置作业与“小卷练习”相结合。

 (二)“课中”探究

 关于“课中探究”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

 1、目标设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关注应包括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关注的是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理论上来讲,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如此。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学生想要实现的目标,因而会产生抵触心理,如此,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变得非常的艰难,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因而,把教与学的目标统一起来,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三段六字” 教学法主张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在预习指导时,教师把目标呈现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再生成学习目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课堂探究的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根据教师制定的大纲目标,进而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制定,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变的更加主动积极。

 学生自主设定目标,使得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条件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对学习条件、学习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并且自主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总结,从而使得学习开放、更有成效。

 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课前预习的延伸和发展,是在学生做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基于没有解决的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期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开放性、合作性与创造性。

 (1)课堂问题的生成: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因而课堂讨论问题的生成必须认真研究,好的高质量的问题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的提出包括两种途径:一种由教师提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或者授课需要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另一种由学生提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或者是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生成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很具有代表性,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整合,对最具代表性、最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

 (2)问题讨论的方法:

一是学习小组的建立。一般情况下,每四个人分为一组,小组内应该分工明确,有组长、有记录员、有发言人。

二是学生个人对“问题”必须进行研究,然后进行小组探讨。

三是对争议大的问题可以分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辩论。

四是小组讨论形成制度,比如记录的制度、小组交流制度等。

 3、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是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最佳机会。课前演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每课5个成语;每课一个小故事;每课时事热点;每课一篇小作文;每课一首诗等等。

“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课前演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去表达、去实践。

三、“六字”教学法具体策略

 六字教学法是指“读”“思”“疑”“究”“仿”“写”。

 一读,即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页越深。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思,即思考。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思考,从而理解阅读内容。

 三疑,即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究,即探究。探索研究,找出原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

五仿,即模仿。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通过模仿榜样,使信息加工,规律内化为某种模式或图式,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模仿是基础,创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写,即写作。在模仿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现成的具有示范性的知识和经验内化,在此基础上突破,进行写作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读”“思”“疑”“究”“仿”“写”六字既是方向,更是一种精神。六字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质疑探究,模仿写作,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六字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时时贯彻,方可回归真语文。

四、小结

研究性教学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师生观,改善了师生关系。“三段六字”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重过程、重学生个人独特体验。它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韩丽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三段六字教学法”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韩丽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