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型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思考论文_尹立荣,贾韵,李莹

对大型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思考论文_尹立荣,贾韵,李莹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50211)

摘要: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各大枢纽机场规模不断扩大,布局更为复杂,多跑道运行已成为常态,传统塔台代行航空器机坪管制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机场运行的需求。民航局已对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在借鉴国内部分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模式的基础上,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研习对象,对当前国内大型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机坪 运行管理 移交

引言:2017年,昆明机场运输起降34.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4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1.87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4%、6.5%、9.4%。作为中国民航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国内各大枢纽机场一样,昆明机场航班保障资源日趋紧张,机坪运行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在局方的统一部署下,为了在地面保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航班的保障效率,提高机场运行品质,昆明机场等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皆在将机坪运行管理由空管移交机场管理机构。

1、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背景、优势和难点

1.1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背景

2013年底,民航局下发了《关于推进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机场管理机构工作的通知》(民航局〔2013〕75号),提出将机坪运行管理由空管移交机场管理机构,旨在改进地面指挥模式,优化机坪运行管理,提高机坪安全运行效率。随着“12334”战略的稳步推进,随着中国民航的迅猛发展,国内各大枢纽机场保障资源日益紧张,运行效率的提升显得迫在眉睫。

2、机坪运行管理移交优势

2.1数据表明,通过改革开放接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民航的发展规模、环境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已成为中国民航由民航大国迈向民航强国的必然选择。

2.2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既保证了航空器在机场机动区和停机坪的运行安全和效率,又有利于机场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机场管理机构的主体作用,促进机场、空管、航空公司协同运行水平提升,为机场容量、安全裕度、运行效率预留提升空间。

3、机坪运行管理移交难点

3.1机坪塔台是中国民航的新生事物,机坪塔台与外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议包括自身的操作规范都有待实际运行的检验。

3.2目前全国对于机坪塔台上级业务主管单位定位不明确,不利于机坪塔台的体系化、制度化建设,无法形成统一规范。

3.3目前局方在规章上未明确机场、空管各自的职责,无明确的移交合作规范。

3.4成本较高,面临巨大的人力成本和设施设备维护成本。空管数据融合程度不够。对机坪塔台认识程度不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一定风险。

4、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利大于弊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福州、厦门、郑州、杭州和海口等机场完成部分机坪或全部机坪的移交工作,其余各大型枢纽机场正在按计划推进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准备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分析看出,对于大型枢纽机场而言,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远远利大于弊。随着中国民航的高速发展,各大机场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压力和挑战并存。以昆明机场为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012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共两条跑道,东跑道长4500米,有两条4500米的平行滑行道,跑道等级4F;西跑道长4000米,有两条4000米的平行滑行道,跑道等级4E。机场建成153(合并使用时164)个停机位,其中68个廊桥停机位和85(合并使用时96)个远机位,飞行区等级为4F。2016年昆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了4198.05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五。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哈尔滨、深圳、昆明、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国际航空枢纽,强化区域性枢纽机场功能。”2017年,民航十三五规划提出“逐步提升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机场的国际枢纽功能。” 随着规模的剧增,昆明机场机坪运行管理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5、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思路

目前,根据局方相关文件精神和各枢纽机场实际情况,2018、2019两年,各机场势必要攻克这一机场保障的最后壁垒。如何抓住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这一契机,整合机坪保障资源,做到安全移交、有序移交、高效移交,以昆明机场为例,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明确移交主导思想。应以机坪运行管理移交为切入点,融合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相关系统,理顺机坪地面引导流程,整合机坪监管、交通、场道、灯光等保障资源,扁平管理层级,树立“大机坪”理念,打造机坪运行指挥中心平台(JOC),践行“大机场、大视野,大机场、大格局”理念。

5.2理顺移交组织架构。目前,昆明机场与云南空管分局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组成了机坪塔台规划建设、机坪塔台设施设备配置、规则制定与安全评估、人员配备与培训及技术研发五个对接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笔者认为,未来的机坪运行管理机构应是机场指挥中心下设和AOC指挥平台行政同级但又业务下属的JOC指挥平台,具体承担航空器地面管制、机坪监察、交通维护、FOD防治等职责。机坪运行指挥平台的设立,不应动摇机场指挥中心在机场生产运行中的中枢决策地位。

5.3做好移交设施设备。参考国内机坪运行移交的机场并结合昆明机场运行实际,机坪塔台和机坪运行指挥大厅的修建势在必行。过度期间,可采用租用空管塔台部分楼层等方式进行安全过度。同时应以空管标准,配备机坪塔台指挥所需设备。

5.4做好机坪人才储备。根据局方文件要求,机坪塔台每班组连续值勤不超过6小时,值班模式实行四班倒,共需32人。笔者认为必须按计划分批次储备机坪塔台指挥员,提前进行招录、培训和考核,以满足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时最基本的运行保障。

明确移交业务。参考全国各机场,每地情况不一,空管向机场管理机构移交范围也不一。结合昆明机场实际,笔者认为必须尽快确立移交原则、范围、方式。

5.5必须做到数据融合。在不断完善机场A-CDM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完成空管二次雷达、场监雷达、场监融汇系统信息(含多点定位信号)、电子进程单、空管CDM信息等相关终端和数据引接。

5.6实现业务融合。将飞行区特别是机坪诸多相近、相领的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减少中间环节。例如可将基地航空公司引导车业务接入机场,整合其引导车资源;又如可将机坪各保障主体指挥平台,引入机坪运行指挥中心,夯实机坪运行指挥枢纽。

5.7做到业务延伸。如可将AOC指挥平台飞行区应急救援职责适当下放,利用机坪运行指挥中心业务的便捷性,确保飞行区应急救援的快速处置。

6、结语:大机场要有大视野,大机场要有大引擎,大机场更要有大格局。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已成为国内各大枢纽机场发展必须攻克的难题。昆明机场作为全国十大机场之一,必然容身其中。笔者认为移交只是手段,以此为切入点实现机坪保障资源的高效有机融合才是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清.在机坪管制移交工作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航网,2017

[2]王志清.着力构建四个管理体系 切实提升航班正常水平[N].中国民航报,2017

[3]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R]2017

[4]周凯.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全面决胜民航强省[J].民航管理,2017

论文作者:尹立荣,贾韵,李莹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对大型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思考论文_尹立荣,贾韵,李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