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预期成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投资论文

预期沉淀成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意义论文,成本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0)09—0081—08

一、问题的提出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体系证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般均衡的存在及稳定性与唯一性。在这个经济模型中,由于假设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的,所以看不到沉淀成本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的价格变化影响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化。同样,要素市场的价格变化也会影响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从长期来看,会实现帕累托最优。即使在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情况下,由于要素市场完全,都是固定成本,至少也会实现帕累托次优(Baumol et al.,1981; 1982)。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不包含没有沉淀成本①,所以,佩雷曼(2000)指出,“新古典经济学教导我们说,在竞争充分的条件下,市场交易会使商品价格趋于与该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相一致。进入这种价格状态时,一个经济即可以被认为是达到了其最佳产出水平,即达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幸的是,这一理论只有在投资成本可以不花成本地转移或进出不同行业时——也就是当工业的沉淀成本几乎为零时才起作用”。这说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投资成本,或者通过投资生产的产品市场的利润得到回收,或者通过出售通用性资产实现出售价值补偿投资成本,不会出现沉淀成本。换言之,新古典理论不现实地假设耐用资本品不存在,或者假设资本品似乎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往往回避固定资本这一令人头痛的主题。

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为了质疑资源具有充分流动性这一假设,贝恩(Bain,1956)将沉淀成本看作不完全竞争的来源。鲍莫尔和威利格(Baumol & Willig,1981)、迪克西特(Dixit,1980)、伊顿和利普西(Eaton & Lipsey,1980)、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87)和萨顿(Sutton,1991)考察了沉淀成本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沉淀成本是企业进入、退出决策和策略投资的决定因素。在实物期权理论方面,迪克西特(Dixit,1992)、平迪克(Pindyck,1991)考察了不确定条件下的不可逆投资,分析了投资决策与期权定价之间的关系,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净现值投资方法。科斯(Coase,1937)十分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引导了新制度经济学革命,② 引入交易成本概念将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化。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通过资产专用性和有限理性等概念探讨交易成本的大小,区分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和非资产专用性投资,确立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不仅如此,哈特(Hart,1995)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资产专用性、准租金和敲竹杠是缔约的关键问题,因此,剩余控制权在影响事前资产专用性投资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市场不完全、有限理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普遍存在,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难以得到满足,所以,预期沉淀成本不仅存在,而且还发挥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沉淀成本的经济学价值。

二、沉淀成本的内涵及其形成条件

马塔(Mata,1991)认为,沉淀成本是指投资承诺之后,在退出时不能得到补偿的那些成本,它也被称为承诺成本、不可补偿成本、资产不流动性成本或交易专用性成本。换言之,沉淀成本是指在资产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一级资产市场上购买价格与二级市场上资产再出售价格的差额。那么,在现实条件下,有哪些主客观条件会使投资成本发生沉淀成本呢?

首先,专用性资产投资是产生沉淀成本的客观条件。按照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的观点,可将资产专用性划分为:(1)物质资产专用性。设备和机器的设计仅适用于特定交易用途,在其他用途中会降低价值。(2)人力资产专用性。在人力资产方面具有特定目的的投资。当用非所学时,就会降低人力资产的价值。(3)设厂区位专用性。例如,在矿山附近建立炼钢厂,有助于减少存货和运输成本,而一旦厂址设定,就不可转作他用。若移作他用,厂址的生产价值就会下降。(4)特定用途的资产,是指供给者仅仅是为了向特定客户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而进行的投资,如果供给者与客户之间关系过早结束,就会使供给者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状态。当专用性物质资产和人力资产一旦从初始生产性活动中退出时,其投资再生产的机会成本将很小,甚至没有,因而,无法通过再出售价格得到完全补偿而出现资产损失,这部分成本损失便是沉淀成本。

其次,在假定资产再出售价格不会降低的情况下,交易成本的存在也会导致沉淀成本,特别是当交易成本会提高资产购买价格,以及降低资产再出售价格时,都会产生沉淀成本。阿克洛夫(Akerlof,1970)认为,因买卖双方对资产质量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柠檬”问题,会使专用性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尤其是如果考虑的资产是信息,那么信息不对称更加不容易被消除,这是因为在没有揭示信息的情况下无法估价信息的价值,致使信息投资是一项非常具有风险的活动,这将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

再次,环境不确定性也是产生沉淀成本的客观条件。西蒙(Simon,1945)认为,经济主体有限理性,决策者并不按照数学推理、贝叶斯法则进行风险决策,而是用简单的启发式推断。在现实生活中,各项实施的决策都将沿着不可预期的方向演化,这意味着决策者不可能事先知道各种决策的未来结果。这样,在未来不确定性条件下,以前的经历常常构成决策的基础,无法将过去发生的一切一笔勾销。历史是从一去不复返的过去向着未卜的未来前进的。当前所作出的决策以及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只有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才能完成。由于环境不确定性,决策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投资失败,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市场价值会遭受有形和无形磨损,也会发生贬值,从而带来无形资本损失,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沉淀成本。例如,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都会导致原有资本价值下降,从而产生沉淀成本。

最后,政府管制、契约承诺、税收政策与折旧制度等,都有可能产生沉淀成本。例如,债务契约,一旦遇到不利冲击,必须考虑债务偿还问题,而不能忽略掉它们,这是由于契约承诺造成的。

总之,沉淀成本大小取决于资产和二手市场的特征。一般说来,资产通用性和二手市场完善,沉淀成本较小;反之沉淀成本较大。由于沉淀成本普遍存在,连同投资者具有主观上有限理性和客观上环境不确定性,很容易偏离新古典市场制度,从而更加贴近现实。

三、沉淀成本与市场不完全竞争

在新古典一般理论中,由于假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所以价格的变化都会导致另一市场的瞬时变化,不会带来任何经济问题。为此,令是投资者在时间t的投资数量,它有助于增加其控制资本数量,如式(1)所示:

在图1中,横轴右侧和左侧分别表示正投资和负投资,纵轴表示投资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SS表示购买价格线,ss表示出售价格线,D表示对物质资本的引致需求曲线。

如果S=s,没有沉淀成本,投资者一旦亏损,他会立刻进行负投资,即依靠市场出售资本品,这是标准的新古典竞争模型。然而,如果S>s,至少部分沉淀,一旦投资者投资失败,有可能会等待退出市场,这与标准的新古典结论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沉淀成本将使投资者没有任何激励参与资本市场,例如,在投资行为Ⅱ。投资者既不进行正投资,也不进行负投资,而是处于等待状态。

第二,沉淀成本可以产生不可逆行为和滞后效应。滞后效应以不可逆效应为特征,例如,考虑投资者在时间t处于投资Ⅱ,在时间t+1处于投资1,在时间t+2返回投资Ⅱ。投资者在时间t+1进行投资,在时间t+2也就不会进行负投资,尽管他事先知道在时间t+1投资后需要返回时间t+2。

第三,沉淀成本和信息不完全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在有沉淀成本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在后来的负投资时需要承担沉淀成本:沉淀成本越大,面对的可能性越大,投资的负激励越强;反之越弱。

第四,与第三种含义相关的是,进入要求投资,沉淀成本和信息不完全相互作用对进入有负面影响。换言之,沉淀成本和信息不完全也会构成企业的进入壁垒。

第五,考虑投资者的退出情况。投资者在负投资(退出)情况下,他将面临重新投资或重新进入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越大,面对的沉淀成本可能性越大,负投资(退出)的激励越小;反之越强。这表明信息不完全和沉淀成本阻碍企业负投资和退出。

总之,沉淀成本将会阻碍潜在企业的进入:一方面,企业要进入行业参与竞争,新企业进入必须将流动性资产转变成一些专用性或沉淀资产,但若经营不好退出时会招致这些资产的成本损失;另一方面,退出障碍间接地影响在位企业的竞争行为,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它们往往也采取较强硬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由此可知,当企业拥有的资产不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或较高的交易成本时,该企业垄断租金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靠这些资产还可以侵蚀对手的市场领地,从而导致完全垄断,甚至寡头垄断。

四、沉淀成本、敲竹杠与治理结构

资产专用性是产生沉淀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是否因专用性就不能产生竞争行为。一般来说,从狭义角度看,资产专用性等同于沉淀成本。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威廉姆森事先承认了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和交易频率等经济变量解释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在有沉淀成本的情况下,并不能说明没有竞争环境,只是需要通过非市场制度治理结构创造竞争环境而已,再次回归新古典经济学环境。除了自然垄断技术优势,高资本投资成本也是自然垄断产业的一个特征。这些行业都专用于特定的地理区位,而且进行了大量不可补偿的、市场专用的投资。这些设施的资本都有较低的打捞价值,而且很难转移到其他市场上,除非处于原来的位置上。这些专业化的资本设备投资无法转移到其他用途上而变成沉淀成本。为此需要降低交易成本的治理结构,以回收投资成本,避免出现沉淀成本。

事实上,沉淀成本使管制合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沉淀成本有利于在位企业使价格管制去控制在位企业的垄断势力;相反,技术变化减少沉淀成本,那么会导致放松管制;另一个是,沉淀成本的出现使进入管制去允许在位企业回收资本投资成本。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沉淀成本的补偿极为重要。

然而,在新制度经济学上,交易成本影响企业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回收能力。可以想象,生产者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他所需要的全部投入品。从理论上讲,每一天的劳动力都可以在劳动市场上雇佣到,所有的资本都能定期借到,每一批投入要素都能单独购进,而所有的产品都能够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买卖。科斯曾尝试解释企业为什么会存在时发现,这种强调生产资源的方法将导致极高的交易成本。绝对依赖一次性契约会造成巨大的信息成本;在每一次交易中,都必须就新契约进行谈判,并监督和执行新契约。这是为什么重复性生产活动通常在组织内部得到协调。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准永久性的等级制度,或者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上买卖某些投入的成本。虽然降低了处置其产权的自由程度,但因对组织承诺降低了协调成本,提高了产权的价值。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注意到与企业存在相关的有关方面:资本、知识和其他资源的所有者往往因技术上的原因,被迫不可逆地、长期地使他们的资源被锁定在特定的形态上(资产专用性)。例如,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将其资产固定在特定的资本品上;公司所有者,将其货币资本投资在建筑物和设备上,就不可能轻易地将这些投资再转移出来。他们还获得宝贵的专业化知识,这些知识只有在他们继续从事特定经营活动时才能被用上(人力资本专用性)。如果这样的专用资产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不受干扰地被运营,这些投资就一定会有收益率。然而,其他互补资源的所有者,如熟练劳动者,却可能通过对运营的敲竹杠和勒索较高报酬来利用资本所有者和特定知识拥有者的这种不灵活性。

分析资产专用性的必要性可根据三个相互联系的条件推导出来:

(1)人只具有有限信息,从而最终要依靠有限理性来行动。

(2)如果没有制度的阻拦,人都是机会主义的。

(3)有些人持有的资产显然是专用性资产。

在这些条件下,关系性契约所规定的内容中有漏洞,有可能被机会主义个人所利用,损害专用性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而专用性资产没有其他适用的、有合意的替代办法来改变资产的用途。

我们可以参照威廉姆森论证企业组织替代市场制度实质是交易成本,他将交易成本分解为三个维度:交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为此,企业选择治理结构是比较交易成本程度,进而将交易与有效的治理结构联系起来(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在信息完全情况下,不论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投资成本可以得到完全补偿,生产资源可以实现最优配置,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市场或产业,可以实现至少帕累托最优。然而,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沉淀成本有可能发挥不利的影响,威廉姆森所说的“根本性转换”(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此时非市场制度治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例如,长期契约、垂直一体化、激励相容或产权结构都十分重要,其目的都是通过生产产品和劳务间接补偿投资成本,以提高利润率。从而发现,只要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都能够达到降低沉淀成本的数量,从而有助于企业参与竞争,创造出自由进入与自由退出机制。

因此说,如果资产专用性水平不高,市场则成为有效的治理结构,而资产专用性水平较高,则是引起非市场制度治理的关键。正是沉淀成本的存在,才有准租金的存在,进一步导致攫取准租金敲竹杠和投融资不足问题。尽管存在沉淀成本和信息不完全,但是可以通过其他非市场制度降低交易成本、节约有限理性的治理结构来降低沉淀成本,不论企业是否规模经济,并不排除市场竞争行为。沉淀成本(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最小化或不确定性最小化的治理结构相联系,同样可以创造市场竞争行为。

五、沉淀成本、不确定性与实物期权

由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可知,只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企业就会进入。然而,在一个收益随机的世界中,收益的实现也表明继续投资项目的期望值。较大损失会导致较大的方差,结果往往会导致更大的期权价值。这是因为期权的价值随着方差(不确定性的数学表示法)增大而变大。因此,不可逆投资的信息显示作用因考虑期权价值而扩大了。其中,不可逆投资也就是沉淀投资,它与固定成本完全不同。固定成本具有可逆性,即具有通用性,不会导致投资损失。所以,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沉淀成本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期权价值,从而使等待投资有机会成本,也需要进行考虑。

迈耶斯(Myers,1977)首创“实物期权”概念,而平迪克(Pindyck,1991)则指出,在一个未来确定性的世界里,沉淀成本类似于固定成本,不会产生期权价值。然而,在一个未来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固定成本和沉淀成本的重大差别就在于沉淀成本会产生期权价值,而固定成本不会产生期权价值。此时,过去的经验通常揭示有关未来价值的一些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信息源。维持投资会产生信息,而终止常常不会产生信息。因此,麦克唐纳和西盖尔(McDonald & Siegel,1986),特里格杰斯(Trigeorgis,1996)认为,维持投资有期权价值。期权价值是由过去或历史的相关信息揭示出来的,经常是亏损之后继续追加投资这种利润最大化的直接反应。当前损失较大可能意味着好消息,特别是当损失发送较大方差这样的信号时,这个较大方差往往会增大继续投资的期权价值。

在什么条件下,实物期权方法是有效的?一是投资决策必须是可延期的。如果投资不是可延期的,那么投资机会在后来就不是开放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延期投资的选择了;二是投资决策必须至少是部分沉淀的。如果投资没有沉淀成本,那么就没有选择价值了,这是因为企业现在投资还是后来投资都不会有任何损失;三是必须有投资优越性的不确定性。严格来说,必须有投资劣势的可能性,企业才能更偏好撤销投资决策。在确定性条件下,投资的好处都可能完全预测到,不可能偏离计划的行动路线图;四是企业可以预期有关投资项目好处的未来新增信息。否则,企业会立即投资,不会等待潜在的信息收益。这是延期投资的期权选择的条件。

当这四个条件满足时,就意味着延期投资有期权。实物期权方法类似于股票上的金融看涨期权。而看涨期权的价值C可由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1973)公式获得:

依据B—S公式,根据特里格杰斯(Trigeorgis,1996)模仿金融期权来类推实物期权价值的来源,可以发现它们对期权价值的影响方向(如表2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投资的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越大,初始投资支付额越小,在机会消失前投资决策(执行期权)的可能性越大,贴现现金流的标准差越大,无风险利率越大,延期放弃的现金流越大,都会增加延期投资的期权价值,从而导致企业延期进入。反之,投资者就会立即进入。

为此,通过表3可以进一步理解影响沉淀投资的时间选择因素。

从而发现,有时提前投资是有利,有时延期投资是有利的,具体来说:

(1)如果竞争者有同等的投资机会,并且因竞争导致的损失很大,因提前投资可以避免,所以会采取提前投资;反之会延期投资。

(2)如果放弃较大的现金流,那么就会提前投资;反之就会延期投资。

(3)如果投资设法使企业有信息收益,以改进相关投资的质量,也会提前投资;反之就会延期投资。

(4)如果从延期投资中获得利息收益很小,也会提前投资;反之就会延期投资。

(5)如果因为不确定性,使灵活性有较低价值,也会提前投资;反之就会延期投资。

六、结论及其现实意义

任何新的经济理论的提出,无疑都是对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假设前提的突破所致。在这里,我们打破了资源充分流动性这一严格的假设前提,看到预期沉淀成本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一个市场不完全、不确定性或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预期沉淀成本往往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恰恰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反映,而不是对市场竞争的否定。因此,研究预期沉淀成本经济理论,不仅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而且还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第一,通过引入沉淀成本概念,打破新古典经济学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假设,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奠定理论基础,更加贴近现实。

第二,通过引入沉淀成本概念,由新古典零交易成本的陌生世界走向真实世界,可以更好地解释非市场治理结构,再次看到市场结构与非市场治理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三,通过引入沉淀成本概念,突出未来不确定性重要性,特别是引入期权价值,为研究观望和等待确立理论基础。如果在未来确定性条件下,即使发生了沉淀成本也无所谓,至少可以通过完全理性解决经济问题。然而,由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存在,所以使观望或等待有了机会成本,必须将这部分成本纳入总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绩效。

第四,通过引入沉淀成本概念,为私人契约和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指导原则,从而加强沉淀成本和风险管理。例如,(1)在预期沉淀成本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降低不确定性方面刺激投资,从而更加靠近净现值投资方法;(2)由于经济主体有限理性和环境不确定性,预期沉淀成本很容易降低市场竞争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重点要放在培育和引导市场过程的统一的一般规则方面,大力完善市场制度;(3)通过交易成本比较方法,突出非市场制度重要性,如长期契约、垂直一体化、产权结构配置等,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以达到降低沉淀成本的目的;(4)尽管政府可以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下工夫,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为此,还需要政府实行繁荣二手市场、加速折旧、税收减免等总供给政策,以及政府实行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等总需求政策,使管理沉淀成本成为一个社会过程。

总之,通过打破新古典经济学资源充分流动性这一假设前提,大大拓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预测能力,为市场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和政府干预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期望引起经济学界对预期沉淀成本各个方面的兴趣,不仅包括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学、新制度经济学,而且还包括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学科,旨在推进沉淀成本对这些学科的研究意义。但正如多纳德·海和德理克·莫瑞斯(2001)指出,“遗憾的是,沉淀成本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得到明确的重视”。对于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的中国来说,更需要从预期沉淀成本考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软预算约束、货币金融体系和渐进的经济体制转型等问题,从而与新古典经济学零沉淀成本假设前提形成鲜明对照,进而更清楚地认识到资产通用性—市场定价—外生经济变量和预期沉淀成本(资产专用性)—自愿契约定价—内生经济变量,从而有意识地产生对于这些问题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的新原则。试图破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而预期沉淀成本理论则是解释上述诸多问题的一把钥匙,回归经济体制改革现实,更能体现经济改革的复杂性、演化性和多样性。因此,加强预期沉淀成本管理与补偿,创造出一个没有沉淀成本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必将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注释:

① 据笔者长期研究所知,沉淀成本实际上有两大类,一类是过去意义上的沉淀成本(往往被称为沉没成本),通常不被经济学家所研究;另一类是预期意义上的沉淀成本(往往被称为沉淀成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时又被称为资产专用性、不可逆投资等概念。而本文就是在预期意义上使用的,力求将沉淀成本理论向前推进,开辟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② “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首创的。实际上,通过正交易成本将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化,仍然坚持新古典经济学资源稀缺和效率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个人效用最大化等,只是将新古典经济学零交易成本假设前提放松而已,看到交易本身也需要投入稀缺资源,同样需要理性分析。

标签:;  ;  ;  ;  ;  ;  ;  ;  ;  ;  ;  ;  ;  

降水预期成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