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

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

杨中汉, 赵迎社, 冯建生[1]2001年在《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脂蛋白脂酶(LPL)是脂代谢的关键酶,是脂肪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乳腺细胞、巨嗜细胞等实质细胞台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60KD,含3~8%的糖,存在于血清中.LPL基因长为30kb,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2区2带(8p~(22)),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前9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含475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肽,该前肽脱掉一个27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后形成448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肽.LPL基因缺

杨中汉[2]2001年在《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脂蛋白脂酶(LPL)是脂代谢的关键酶,其基因缺陷与内源性高甘油叁脂血症(HTG)及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LPL基因外显子4编码酶活性中心的部分氨基酸残基,这一区域发生突变可导致酶活性下降或完全丧失,使CM及VLDL降解障碍。本文研究广东人群LPL基因外显子4及其附近区域的变异情况以及相应转录序列二级结构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PCR-SSCP方法分析包括外显子4全序列在内的目标区域,对突变样品用分子克隆方法分离杂合子基因进行DNA序列测定,分析突变性质,并运用mRNA二级结构分析软件预测目标区域转录物二级结构,以研究突变的影响。结果1)在一名高脂血症患者的LPL基因IVS-3的3'端-6bp处发现C→T转换突变。2)目标区域内突变序列与正常序列的mRNA前体二级结构存在差异。结论 广东人群存在LPL基因IVS-3的3'端-6C→T突变,该突变对mRNA前体二级结构有影响,可能影响mRNA前体的剪接和调控脂蛋白脂酶基因的表达,因而影响脂蛋白脂酶在血脂代谢中的作用,因此,这一突变可能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战慧敏[3]2017年在《刺络泻血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脂代谢酶及NO、ET-1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能够直接引起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性致病因素之一。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而不断升高。而对于本病的研究亦是当前基础与临床的重要课题,找到有效调脂且安全性肯定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祖国医学对于治病防病有多种有效方法,其中刺络泻血是一种安全性能高、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小的传统针灸疗法,相关研究证实刺血疗法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触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信号转导发生变化,进一步激发细胞内外、血管中部以及整体的调节反应。同时相关文献有记载刺血疗法可以治疗高脂血症。因此基于导师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高脂血症模型,于"丰隆"、"足叁里"穴刺络泻血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大鼠血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脂酶代谢相关指标,探究刺络泻血治疗高脂血症的内在机制,以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目的:本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法诱导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选取"丰隆"、"足叁里"穴进行刺络泻血干预,观察刺络泻血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标志物(NO、ET-1)及脂代谢关键酶(LPL、HL)的影响,探讨刺络泻血疗法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调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共选取SD大鼠32只(全部雄性),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刺血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余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只进行抓取及按压;刺血治疗组在大鼠后肢浅静脉进行刺血干预,0.5ml-0.8ml/次。每周治疗2次,共计4周。药物治疗组给予辛伐他丁 2mg/kg/d灌胃干预,共计4周。治疗结束后大鼠以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开腹并腹主动脉取血,共针对8个指标进行研究,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水平。结果:1、空白组大鼠精神佳,活动力、反应性,敏捷度、皮毛光泽度良好,饮食可,二便调。模型组大鼠渐次出现了精神倦怠、活动力差,反应迟钝,身体异味,纳差、便溏,且毛发渐枯槁不泽。给予治疗干预后,刺血组及药物组大鼠一般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没有正常组一般情况好。2、适应性喂养一周时,各组大鼠体质量无差异(P>0.05)。实验第1-4周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空白组体质量速度较其它叁组增长较缓慢,自第5-8周进行治疗干预,参与治疗的2组体质量增长速度逐渐下降,实验结束时体质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体质量(P<0.05),而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也在6周末时开始呈下降趋势,到8周实验结束时体质量与空白组大鼠相较下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方面无意义(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显着上升,HDL-C含量显着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及药物组大鼠血清TC、TG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及药物组大鼠血清LDL-C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含量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显着降低,ET-1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血清NO含量上升,ET-1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血清NO含量上升,ET-1含量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LPL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HL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及药物组大鼠血清LPL、HL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鼠"丰隆"、"足叁里"穴刺络泻血,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由高脂饮食所引起的体质量增长,防止高脂血症进一步发展。2、大鼠"丰隆"、"足叁里"穴刺络泻血,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TC、TG、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有效抑制体内脂质过分合成,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从而调节脂质代谢水平。3、大鼠"丰隆"、"足叁里"穴刺络泻血,能上调血清NO含量、下调ET-1含量,可以从而有效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减轻和延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4、大鼠"丰隆"、"足叁里"穴刺络泻血,能显着提高血清LPL、HL活性,将高脂状态被抑制的LPL、HL激活,并通过LPL、HL的释放,促进机体内异常脂质代谢及水解,从而纠正脂质代谢水平。

岳树豪[4]2016年在《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分析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一般特征、中医证候特点、中医证候分型,初步阐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以问卷调查结合医师查体的方式对190名来自广安门医院综合科门诊及病房的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服药情况、合并疾病等现代医学资料,眩晕、头痛、乏力等症状,面色、唇色等体征,以及心脏超声、生化全项等检查检验资料。将所收集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然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特征性别、年龄情况:190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女性98人(51.58%),男性92人(48.42%):年龄最大8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62.79±10.36岁,其中女性平均年龄为65.66±9.18岁,男性平均年龄60.62±11.29岁。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分层:本研究19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程最长为48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16.36±9.46年。在血压分级方面,高血压2级患者72例(37.90%),高血压3级患者86例(45.26%);危险分层方面,高危72人(37.90%),很高危61人(32.10%)。可以看出,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多有较长的高血压病史,血压等级与危险分层都较高,且随血压等级的升高,很高危患者所占比重也随之增大。2.中医证候、证型分布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症状体征分布在本研究中,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常见症状是:眩晕、乏力、失眠、口干、健忘、胸闷、头痛、心悸、耳鸣等;常见特殊体征是:口唇紫暗、肌肤甲错、目眶发暗、手掌暗红、下肢浮肿等。舌体大部分正常,其次为胖大舌,薄瘦舌最少;舌质以暗红、红、齿痕、瘀斑、紫暗较多见;舌苔以白腻、薄白、黄腻、少苔多见;脉象多为复合脉,弦、滑、沉、细等为常见脉象因素。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分布本研究收集、记录19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症状、体征,根据现代统计学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将筛选出的症状体征做0、1变量转换,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秩和检验,结合相关诊断标准和导师经验,认为五种证型在本群体中最为常见,且在本研究中的分布为瘀血阻络证>肝风痰浊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阻证>脾肾阳虚证。3.基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型的研究在本研究中,各证型在男女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风痰浊证和湿热内阻证好发于低、中年龄组,瘀血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证好发于中、高年龄组,而脾肾阳虚证则主要发生于高年龄组。肝肾阴虚证在有吸烟史组中分布明显高于无吸烟史组;湿热内阻证在有饮酒史组中分布明显高于无饮酒史组,而瘀血阻络证则在无饮酒史组中分布明显高于有饮酒史组。血压级别方面,湿热内阻证和肝风痰浊证多分布在1级组、2级组,肝肾阴虚证多分布在2级组、3级组,脾肾阳虚证和瘀血阻络证则主要分布在3级组。心血管风险分层方面,湿热内阻证多分布在中危组,肝风痰浊证多分布在中危组、高危组,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多分布在高危组、很高危组。高血压病程方面,湿热内阻证和肝风痰浊证患者在病程≤10年组分布高于病程>10年组,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在病程>10年组分布高于病程≤10年组。体重类型方面,湿热内阻证和肝风痰浊证主要分布在超重组和肥胖组,脾肾阳虚证主要分布在超重组,瘀血阻络证主要分布在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肝肾阴虚证主要分布在体重正常组、体重过低组和超重组。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平均年龄偏大,但近年来出现年轻化趋势:通常具有较长的高血压病史,其血压级别以2级、3级为主,心血管风险分层多为高危、很高危。其常见不适症状为眩晕、乏力、失眠、口干、健忘、胸闷、头痛、心悸、耳鸣等;主要证型为瘀血阻络证、肝风痰浊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阻证、脾肾阳虚证。证型分布与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程、血压等级、危险分层、体重指数等相关。瘀血阻络和肝风痰浊是最为常见的证型,除作为主证外,血瘀证、痰浊证作为兼证广泛存在于其他证型中,因而在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应注意化痰、活血。

罗俊, 刘运德[5]1992年在《高甘油叁酯血症的研究进展(续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叁、富含甘油叁酯微粒的病理生理学我们不能忽视升高血浆TG水平对CVD的危险作用,因富含TG的微粒如富含TG的乳糜微粒(CM)、VLDL微粒的代谢作用与HDL之间有密切关系。实际上,个体TG的代谢能力对LDL和HDL的结构、代谢和功能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微粒内脂质交换的影响很大。每日摄取的脂肪经肠道吸收后被转运到大的富含TG的CM内,它包含的一些表面蛋白被称为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Ⅰ、A-Ⅳ和B-48),这些微粒的分泌,关键依赖apoB的产生。 apoB在肝脏和消化道形成,在肝脏上apoB基因得以彻底表达并产生由5235个氨基酸构成的产物即apoB-100,而在肠道,

赵水平[6]1997年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分类》文中提出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分类赵水平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41001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c)和(或)甘油叁酯(TG)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高脂血症实际上是血浆中某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严格说来应称为高...

阮文秋[7]2010年在《调脂汤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临床疗效的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调脂汤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对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符合中医证候属于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给予调脂汤日一剂每日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日一次每晚口服,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8周后,调脂汤能使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水平升高(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控制血脂水平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显着改善肢麻沉重、口淡、食少症状(P<0.05)。结论:调脂汤可有效调节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的有效、安全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迎利[8]2005年在《饮食因素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当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量或部分超过正常高限时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严格定义应该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血清脂质的浓度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血清甘油叁脂(TG)水平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为TC<5.20mmol/L,TG<1.70mmol/L,LDL-C<3.12mmol/L,HDL-C>1.04mmol/L。 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不同地区的人群的TC水平不同,其冠心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则显着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和体力活动的减少,我国人群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呈现出升高趋势。 鉴于血脂异常发生率高,危害严重,本文对其病因、病机,尤其是与饮食的关系进行了以下研究:调查饮食习惯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检测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对1526例受检者血脂分析表明,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1.58%,其中单纯TG增高检出率为17.36%,单纯TC增高检出率为7.92%,TC,TG均增高检出率为6.29%,其余为正常,占本次体检人数的69%。 2.本研究证实,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血脂异常组脂肪肝检出率为19.57%,其中单纯TG增高检出率为21.51%,单纯TC增高检出率为8.26%,TC,TG均增高组脂肪肝检出率为27.79%,正常血脂组为6.24%。 3.本研究发现,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高有升高趋势,但75岁以后有下降趋势;血脂水平随体重增高也有升高趋势,但80公斤以上者升高不明显:男女两性间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回族与汉族人群各项血脂指标无显着性差异;血脂水平与地域、职业、经济收入有关,南方人群TC水平明显低于北方人群,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北方人群(P<0.05),TG及LDL-C水平,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农村人群TC水平明显低于城市人群,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城市人群,TG及LDL-C水平,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脑力劳动者TC,TG水平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体力劳动者,LDL-C水平,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高收入者的TG、TC,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

魏静元[9]2010年在《载脂蛋白CⅢ转基因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与表型初步分析》文中指出现有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高甘油叁酯(TG)血症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危险。寻找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探讨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选择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则是研究脂质代谢紊乱的关键。多年来,高TG血症动物模型多是通过给大鼠或小鼠喂饲高脂高糖饮食而造成。由于大鼠和小鼠对此类饮食敏感性差,且血浆脂蛋白的合成及清除率与人差异较大,所以很难作为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来进行深入研究。兔也有广泛应用,但猪模型的优点在于解剖学和生理学与人类极为相似。载脂蛋白CⅢ(ApoCⅢ)参与富含TG脂蛋白的生成。研究发现ApoCⅢ能抑制脂蛋白脂酶(LPL),而后者是清除血浆脂蛋白中甘油叁酯的限速酶。血浆ApoCⅢ浓度与甘油叁酯水平呈正相关。在转基因鼠研究中,大量表达人ApoCⅢ基因可以造成高甘油叁酯血症。如果小鼠中ApoCⅢ基因被敲除则血浆TG水平只有正常小鼠的70%。本研究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重组ApoCⅢ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以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经核移植、胚胎移植,最终有3只代孕母猪妊娠期满,顺利产下14只仔猪,成功获得10只ApoCⅢ转基因克隆猪,获得5只高脂血症模型。此研究对探讨相关疾病病因、发病机理和基因治疗方法,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进行药物干预和新药的开发试验等,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初步表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poCⅢ转基因克隆猪F0代,血浆TG水平是正常对照组的2-3倍,LPL活性下降2.4倍。

蔡庆, 刘红巾, 陈涛, 朱美财[10]2010年在《飞行员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飞行员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为飞行员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106例飞行员和98例健康对照者LPL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飞行员LPL基因HindⅢ位点3种基因型H+H+、H+H-和H-H-的频率分别为54.72%、34.90%和10.38%,两种等位基因频率H+和H-分别为0.72和0.28,与健康对照人群无显着差异。飞行员的高脂血症患病率(52.83%)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9.59%)。LPL基因HindⅢ位点3种基因型与血清TG和HDL-C水平相关,而血清TC和LDL-C水平在各基因型间无差异。结论 LPL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影响飞行员不同个体间血脂水平,环境因素是引起飞行员高脂血症的重要作用因子。

参考文献:

[1]. 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C]. 杨中汉, 赵迎社, 冯建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1

[2]. 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D]. 杨中汉. 暨南大学. 2001

[3]. 刺络泻血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脂代谢酶及NO、ET-1的影响[D]. 战慧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4]. 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 岳树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 高甘油叁酯血症的研究进展(续一)[J]. 罗俊, 刘运德. 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2

[6].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分类[J]. 赵水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

[7]. 调脂汤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临床疗效的观察[D]. 阮文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8]. 饮食因素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研究[D]. 刘迎利. 陕西师范大学. 2005

[9]. 载脂蛋白CⅢ转基因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与表型初步分析[D]. 魏静元. 吉林大学. 2010

[10]. 飞行员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J]. 蔡庆, 刘红巾, 陈涛, 朱美财. 西南国防医药. 2010

标签:;  ;  ;  ;  ;  ;  ;  ;  ;  

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