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病人及居家照料者的影响论文_陈芳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探究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以及对家居照料者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社区进行老年痴呆病症维持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号和双号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痴呆患者的病症改善情况,同时对照料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在护理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照料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照料者,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维持治疗中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同时改善照料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居家照料者

老年痴呆病症是一种持续加重的记忆丢失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的退行性病变疾病。该疾病其主要包含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混合型痴呆病症。目前已成为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之后的又一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1] 老年痴呆临床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认知功能都有明显的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成为重点和难点,给患者家庭都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2]。有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的家庭维持治疗对照料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正向疏导有利于患者的病症恢复,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社区范围的调整,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防治、护理,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和照料者的负性情绪,优化患者的社区治疗效果[3]。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社区中进行日常维持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和照料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社区进行老年痴呆病症维持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筛查标准。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号和双号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为72.3岁,患者的病程时长在1~17年,平均为5.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在61~89岁,平均年龄为72.7岁,患者的病程时长在1~18年,平均为5.6年。患者的照料者无严重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同时患者每周的照料时间不少于5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痴呆患者的病症改善情况。

在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举办一些知识讲座,并结合一些宣传资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指导方案的制定。[4]其次对患者的膳食方案进行完善,尽可能补充大脑所需的物质,对相关的认知功能的锻炼和行为训练,多让患者与家属进行交流,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同时让患者进行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并且参加相应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进信息交流[5];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要对患者当前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且对患者的饮食方案进行指导,做好交流方案的制定和心理优化[6];另外要对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的调动,要做好社区的公共活动的参与度,并且鼓励患者多与社会接触,从而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让患者心中的寂寞和孤独能够得到排解。

同时对照料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评估,包含患者的简明精神状况检查表、生活能力检查量表和患者照料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7]。简明精神状况检查表主要包含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以及计算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的复述能力等共计19项指标,其总分为30分;患者的生活能力检查表包含有14项,其总分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总分在16~22分设定为功能下降,超过22分则表明患者的功能有明显下降[8]。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老年痴呆患者和居家照料者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均结合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在护理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照料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照料者,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的健康问题成为医疗体系和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其痴呆发病比率在3.0~4.0%,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在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点关注和评估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要全面提高社区对老年痴呆病症的认知,并且让社区的护理工作人员对合理膳食有更多的认识,鼓励患者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公共活动,从而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的生活能力[9]。社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照料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由于有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在长病程的影响下照料者的负性情绪较为明显,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和沟通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家庭维持治疗和护理,还需要结合探访和咨询服务以及心理疏导等方式让照料者与社会多接触和沟通,从而让照料者获取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社会鼓励。

本研究中,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在护理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照料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照料者,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因此,在老年痴呆患者的维持治疗中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同时改善照料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兰,赵龙娇.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病人及照顾者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1(12):2254.

[2]李建芳.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照料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44(11):97-99.

[3]徐仿,褚静茹,杨春艳,刘琼,张萍. 协同家庭共同制定个性化居家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29(09):84-86.

[4]丁美华,苏齐,童燕青,顾燕风,黄燕,叶钰芳. 社区护理干预对居家养老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5,27():3374-3376.

[5]张萍,谢清莲. 家庭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分析[J]. 全科护理,2013,11(23):2201-2202.

[6]肖闻宇,郑舒华,何小珍.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1):150-152.

[7]王庆妍,蒋芬,陈三妹,唐四元. 应对过程理论在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干预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7):1712-1715.

[8]杨振,陈若陵,张冬梅,陈任,马颖,汪琦,李治. 老年痴呆照料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2013,41(03):360-362.

[9]凌凤英,卓新,陈阳玉,黄红苑. 家庭护理干预对居家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2(05):45-47.

论文作者:陈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病人及居家照料者的影响论文_陈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