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标教学中的校园文学阅读实践论文_王红霞 贾政将

浅论新课标教学中的校园文学阅读实践论文_王红霞 贾政将

王红霞 贾政将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 255300

摘 要:现在,校园文学活动呈现着蓬勃发展的局面。新课标的颁发及新课改的实行,为校园文学发展提供了新背景和新契机。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阅读的本质,让学生在校园文学阅读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应该是校园阅读的最终目标。即在文学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建立起精神的底子,培养审美情趣。

关键词: 校园文学 新课标 阅读实践

现在,校园文学活动呈现着蓬勃发展的局面,成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新课标的颁发及新课改的实行,为校园文学发展又提供了新背景和新契机。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把握语文阅读的本质,让学生在校园文学阅读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在文学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可以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培养求新、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远远超出文学教育本身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

教师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一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二要因文制宜,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在文学阅读中,要以文章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阅读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开发适合学生个性的阅读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都能得到个性的的发展,获得生命的感悟。

二、在文学阅读中建立精神的底子

宋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学之道其实就是作者思想的体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通过特有的文体元素与叙事优势,打通自己与读者的精神、情感与心灵的世界。而真正的文学阅读,是让学生的心灵触动,思考自身生命的意义,建立起精神的底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题阅读是文学阅读中触摸文学思想、了解作家精神的非常好的校园文学活动之一。在讲授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后,我引用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来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先生早年弃医从文,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你认为他写的哪些小说是在用文学的灯火去照亮那些依然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之人的人生世界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轰轰烈烈开展了“品评小说人物精神,走进鲁迅心灵世界”的主题式阅读,举办了一次“一个为自由而战的战士”的文学沙龙。这样深层次的阅读鉴赏类活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应该会给我们的学生初步建立起一点精神的底子。

三、在文学阅读中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寓美,或如长江黄河般磅礴大气,或如涓涓细流般沁人心脾,或如潭中月、水中阁般潇洒飘逸。杜甫的诗和《资治通鉴》描述同一件事,我们却只能记住前者,因为前者为文,后者为史,显然前者更有审美价值、更有感染力。

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校园文学的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的文学审美。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校园文学的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从自选角度主题鉴赏并课件展示,提倡学生阅读完整的文学作品。阅读中注意给学生创设交流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鉴赏水平。也可开展同题辩论会等,向更高的鉴赏层次发展。

在初四级部的校园文学阅读,仅仅一部《红楼梦》的赏读就异彩纷呈、主题多多。比如针对“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引领学生在赏读中结合诗词鉴赏的知识开发新视角:“理解诗词创作风格和作者性格的关系”。审美点独特,言论自由,情趣高雅,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又如作品中大观园“意境审美”,教师则引领学生对大观园人物与居住环境描写进行鉴读赏析,点微而美富。如怡红院的华贵陈设是富贵公子的气度外显,潇湘馆的冷清映射出黛玉的孤高心性,稻香村的天然符合了李纨的心境寡淡,个个别具各馆主人的个性审美。说实话,在文学鉴赏的展示反馈中有些学生言论幼稚,有的学生从网络上下载,但是即使是幼稚的言论也是自主阅读的心路反应,即使是网上摘抄的也经过了学生个性喜好的选择,所以教师都要积极鼓励。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阅读形成的高雅气质和风度,是一个人一生良好素质的最佳表现。我们本着文学即人的文学理念,希冀抓住文学的本质,可以让学生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并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

论文作者:王红霞 贾政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浅论新课标教学中的校园文学阅读实践论文_王红霞 贾政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