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交通计量规划_交通论文

“九五”期间交通计量规划_交通论文

“九五”期间交通计量工作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规划论文,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交通事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为做好“九五”期间交通计量工作,交通部制定了《“九五”期间交通计量工作规划》,并以交体法发[1996]1122号文印发了通知。现全文刊登《“九五”期间交通计量工作规划》。

交通计量是交通运输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工程建设质量、工业产品质量,进行能源利用监测、交通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监测的重要技术保证,是交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手段,是交通运输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计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九五”期间,交通计量工作要适应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交通计量工作现状

交通计量工作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宣传、贯彻、实施《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

1.交通系统各级领导和企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计量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支持,并结合各自特点和需求得以全面开展。

2.1985年至1990年,交通部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部署,开展了企业计量定、升级工作,交通企业计量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沿海港口货运计量的落后面貌已经基本改变,其中部分大型货运计量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的计量定、升级活动停止以后,随着计量工作的深入开展,交通企业把计量工作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中,逐渐走向法制管理和数据管理的轨道。

3.交通计量检测技术有了发展。在汽车检测检测、公路工程检测、航务工程检测、港口货运计量、能源计量等方面出现了一批科研成果,有些项目达到国际水平或填补了国内空白。

4.交通专用计量器具管理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列入议事日程。1996年底完成了《交通专用计量器具管理目录和检定规程体系表》研究课题,制定了《交通专用计量器具管理目录(第一批)》。到目前为止,交通部已制定发布13项部门检定规程,组织对交通计量检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工作,成立了山东、江苏、上海、北京、天津、福建等交通部门和地方汽车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站,并正在筹备建立国家汽车检测设备计量站,在交通系统依法开展了汽车检测量传工作,为加强汽车运行和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发挥了作用。1990年交通部还成立了国家船舶舱容计量站,对5000吨以下贸易结算船舶舱容进行计量检定。

5.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了国家计量认证交通评审组,全面开展对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20个部级检测机构(包括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工程检测机构、能源利用监测机构及检测实验室)通过了计量认证。各地方交通检测机构或实验室也进行了计量认证工作,使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和检测技术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6.交通计量工作网络初步形成。由交通企事业单位相互协作形成了上海、广州、大连及长江四个地区性计量工作站,并得到了地方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他们进行技术和信息交流,协作开展工作,同时也承担部计量行政管理机构委托的任务及地方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工作。在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下成立了交通计量管理委员会,在交通行业中开展计量协作、咨询、服务工作,促进了交通计量事业的发展。

但应该看到,在计量事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交通计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计划经济正面向市场经济过渡,但又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计划经济正面向市场经济过渡,但又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有些企业领导对计量技术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仍意识不强、重视不够,依法自主管理的自觉性不够;一部分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资金不足,对计量检测设备的投入不够,不能适应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政府部门相应的计量法规、制度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2.交通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的检定规程量小面窄,不能满足交通专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需要。

3.相当一部分交通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检测技术手段落后,难以保证交通运输服务、工程和产品质量达到较高的标准要求。

4.交通系统检测机构的测试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较低,特别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适应交通工业产品生产、工程建设、科学研究及政府开展质量监督的需要。

5.计量工作和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对交通计量检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缺乏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不利于计量工作的发展。

二、“九五”期间交通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根据交通部提出的“九五”期间要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初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任务,同时,由于交通运输正在向更高的速度、更大的流通量、更优的质量、更便捷的服务方向发展,急需解决有关的计量检测问题,以保证运输服务和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交通计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保障,必须适应交通事业发展的形势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开拓工作,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培育和发展交通运输市场体系服务,为交通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服务。

“九五”期间交通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遵循“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技术监督指导思想,以实现《计量法》的立法宗旨为根本目标,把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任务,加强计量法制建设,加快计量科技进步,强化计量管理和监督,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方法,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交通行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为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计量保证。

工作目标:《计量法》立法宗旨是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今后交通计量工作要把实现《计量法》的立法宗旨作为根本目标,继续全面贯彻实施《计量法》,推行法定计量单位,依法对计量器具和检测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建立与交通行业管理职能相适应的量值溯源体系。交通企业的计量工作要积极贯彻实施ISO10012标准,建立与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实现依法自主管理,计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上一个新台阶。

三、主要工作内容和措施

1.加强计量宣传和计量法制教育

要继续大力宣传《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宣传法定计量单位,宣传计量和质量、计量和效益、计量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法制观念,增强做好计量工作的自觉性。

2.初步建立交通计量管理和技术法规体系

交通部计量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计量工作的法律法规,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和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规范政府部门、企业和技术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的计量工作。如制定交通行业的计量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发布交通专用计量器具管理目录、管理办法和检定规程体系表;制定水路、公路货运计量管理办法;制定交通计量公正行(站)管理办法,以及企业计量工作导则;制、修订有关的部门计量检定规程等。

3.初步建立交通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管理体系

建成国家汽车检测设备计量站,同时要在现有基础上建成一批地区性汽车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站,形成全国汽车检测设备检定网络和量值溯源体系。加强国家船舶舱容计量站建设,完善交通船舶舱容检定系统;筹建交通部公路工程检测仪器设备计量检定站(或校准实验室)和地区计量检定站(或校准实验室);初步形成检定或校准网络,经济、合理、方便地为企业进行仪器设备检定和量值溯源提供技术条件。

4.加强交通企业计量工作

(1)企业计量工作就是为保证企业的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对测量设备、测度放测量数据所进行的管理、测量、校准等工作。它贯穿在企业的物料检测、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检验、设备监控、能源计量、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监测、经营核算等多方面,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工艺过程控制,就不可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就不能准确地进行各项经济核算活动,就很难做到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中要十分重视计量基础工作。

(2)各级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实现依法自主管理,提高计量管理和技术水平。

要结合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贯彻实施GB/T19022—ISO1001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ISO10012标准是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支持性标准,属于ISO9000族标准的范畴,是计量为质量服务的最好体现。学习和贯彻ISO10012标准,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是实施ISO9000标准,建立与完善企业质量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和组成部分,是我国企业计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有效途径。通过贯标,不仅管好用好计量器具,更重要的是做好计量数据的管理,为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计量保证,也为企业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科学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做好这项工作,先在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研究探索,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加以推广。“九五”期间,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统一部署,部计量主管部门重点指导和帮助一批部属大中型骨干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各地方交通厅局(委、办)也要有计划地指导帮助一批企业做好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工作。

对于计量基础比较薄弱的小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做好计量基础工作上,适当加大对计量工作的投入,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和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必备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对计量人员的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使计量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5.加强货运计量工作

公路、水路货物运输是交通行业的首要任务。货运计量关系到国家、货主和企业各方的经济利益,港口货运计量还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信誉和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公路货运计量关系到运输的安全性、经济性,因此,必须给以高度重视。

(1)要加强对港口货运计量的法制监督。港口货运计量设备属于贸易结算方面的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有关部门要督促和协助港口配齐必要的货运计量设备,用好、管好现有的货运计量设备,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计量设备,保证货运计量的准确度满足相应要求。

(2)公路货运计量重点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对上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货车载重量进行检测,防止超载运输,保证运输安全和公路、桥梁使用状态良好。

6.重视能源计量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消耗在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能源计量工作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技术保证。交通企业要合理配置能耗计量设备,并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为企业合理用能、节约用能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监控手段。

7.加强对交通系统检测机构和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

交通部所属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能源监测机构、专业计量检定站等对外出据公正数据的检测和计量技术构构,都要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有关规定进行计量认证和计量考核,依法开展检测和计量检定工作。要积极推行ISO10012标准,建立和完善检测、检定、校准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逐步按照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有关规定进行运作,提高检测、检定、校准工作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部计量工作主管部门、各地方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部属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所属检测机构、实验室、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检查,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保证其进行检测、检定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为政府部门加强对交通工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运输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及进行行业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也为企业进行质量检测、仪器设备计量检定和校准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

8.加强交通计量科研工作

要采取措施解决计量工作和计量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重视计量软科学研究,加强计量检测技术、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先进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工作,大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计量工作再上新的水平。要组织研究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工业生产等方面亟待解决的计量检测问题,如大流量皮带秤和高速灌包秤的在线检定问题;汽车运用检测计量问题;公路工程、水运工程检测计量问题;船舶通信导航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问题等等,以适应交通运输生产、工程建设和对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9.继续做好各类计量人员的培训

要组织计量人员(包括管理、技术、检定人员等)学习计量科技与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计量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计量管理方式和技术,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速与国际接轨,促进交通计量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10.充分发挥各类计量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

要大力发展同交通行业相关的计量公正行(站),继续发展港口称重计量公正行,研究探索建立公路货运称重计量公正行,船舶燃料油品计量公正行,并规范其中介服务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发挥计量科研机构、协会、学会、地区计量工作站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中介网络,为企业计量管理和技术提供咨询和服务。

标签:;  ;  ;  ;  ;  ;  ;  ;  

“九五”期间交通计量规划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