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wto,政府需要什么?_知识经济论文

面对wto,政府需要什么?_知识经济论文

面对WTO政府需要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府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加入WTO后,来自知识经济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将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促使政府改变管理机制,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新一轮世界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三是促使进一步对外开放,使国内各类市场最终与国际市场相通,即最终实现三个接轨,管理机制、产业结构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一、加快政府管理职能的转换,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早日形成

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已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已取得一定实效,但其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1)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影响还较大。虽然国有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已经由市场调节,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还受到政府干预,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投资方面,政府仍然根据规模大小实行行政审批,企业缺乏完全投资决策权。对于企业人事和干部的任免,政府主管部门或直接控制,或通过其他渠道施加不容忽视的影响。(2)一些行业还主要是国家垄断经营。包括电力、铁路、电信、船舶、兵器、有色金属等,主要是行政性垄断,而且通常是实行单一全国性总公司经营体制。虽然目前这些行业的垄断正在逐步打破,但进展不够理想。(3)国家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仍然继续实行直接控制,银行没有利率调整的权利。尽管取消了贷款规模管理,但银行在贷款发放上实际仍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4)目前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已经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但国家对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和流通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控制。而且,国家明文规定除国有粮食企业外,不允许其他任何企业和个体户到农村直接收购粮食。上述这些因素不仅为政府官员权力寻租提供了方便,而且使一些经济关系被扭曲,阻止了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政府的管理机制还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政府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1)摆正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成为发展经济的投资主体。目前我国经济管理部门还有源于计划时期的观念,在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上,政企始终不能完全分开,特别是在人事、财务方面,政府部门往往想方设法介入;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上,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主要是自己的事情,由政府出面成立了不少的风险投资基金。实际上,政府的职责应当是创造良好的宏观大环境,让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企业应当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投资与经济发展的主体。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多地来自知识创新,而创新应是与市场紧密联系的企业自发行为,政府只需在融资、税收等方面创造宽松环境,鼓励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从事的是高风险的投资,要求管理者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但如果风险投资基金是由政府出资成立的,对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就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基金就会丧失存在的意义,成为又一个权力寻租的工具。

(2)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应该放在事业建设上,同时也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在退出市场竞争性领域的同时,政府应当把财政主要投放于公共事业,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建设上,其中教育和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些方面尤其需要国家加强投入。在科技发展方面,政府的投入受财力所限,不应面面俱到,而是主要承担基础研究的组织、管理和经费支出,对重大尖端技术攻关进行必要的协调和资助,让企业承担一般的科技开发和应用。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教育方面,政府对于基础教育,应当采取必保的政策,不能有任何推托的理由。而对于非基础教育则鼓励自主办学,多种办学,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当然,为了顺利完成上述职能的转移,政府需要增强自身财政实力,加强税收征收与临管。最近几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和增值税作为主体税种的运作成功,标志着新财税体制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然而,财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没有完成,财政“两个比重”仍然偏低,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社会保障和政府机构改革以及要素市场的发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现行财税体制的制约。因此,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强有力的新型财政体系,是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抓住当前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1.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在于城市化。

当前我国农村问题较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水平与城镇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太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太少,无法进行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加入WTO后,大量价廉物美的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农民的处境和农业问题将变得更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大城市化发展战略,大量地迁农入市,剩下少量农民才有可能进行规模化经营,发展有特色的农村产业。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价格低于我国生产成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方面增加退耕还林面积,以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粮食进口,解决国内需求。

此外,实施大城市化策略对我国经济发展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意义:(1)更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城市化恰恰是节约土地的有效方式,因为同样规模的人口,集中居住比分散居住占用的土地少。(2)为新经济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下个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将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大小的主要标志,而信息业的快速发展有一个必要前提,即要求人口城市化,因为只有在具有一定规模以上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才能发展起来。否则,与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始终会遇到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利于我国去迎接来自新经济的挑战。

总之,当前我们要实行工业化、城市化与知识经济并进的战略,放宽设立市镇的标准,鼓励乡镇企业到城镇集中发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和鼓励农村居民到城镇投资办厂,相应解决家庭户口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政府还要通过减税或增加支出的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城市化创造条件。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制造业整体知识含量,并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大分工的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1)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它依赖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形成由信息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空间科技、海洋科技以及环保科技和管理科学为主要基础的知识经济体系。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开发,成长最快的是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其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全世界贸易中,直接与高新技术产业有关的商品额已占1/4。预计到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将超过传统产业产值在世界占主要地位。可以说,未来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高新产业的竞争。为此,政府应该在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予充分的支持。

(2)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使整个制造业技术升级。

我国制造业占全球40%以上,钢铁、水泥、纺织等产量均在世界名列前茅,但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产品供大于求现象十分严重,以至于近年来国家不断要求一些行业压缩产量,致使一些企业无法开工,处境困难。因此,加快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势在必行。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有一个行业的组织结构问题需要解决。我国许多制造业虽然总量很大,但主要是由于企业数量巨大所致,就单个企业而言,其规模相对世界大企业而言却非常小,综合实力和规模经营效益都很弱,这也是我国企业难以调整产品结构、进行技术升级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变行业总体规模优势为单个企业规模优势,才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技术开发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近年来的国际发展趋势看,由于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成倍增长,原先企业的商品创新方式独力难支,再加上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即使有专利或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难以在另一种更新技术出现之前的短时期内收回研究与开发的成本。因此,通过收购兼并或结成企业同盟,实行强强联合,也已成了当代企业加强研究与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需要用高技术进行改造的传统产业,包括纺织、建材、机械、化工、冶金等传统制造业。这些行业正迫切地等待知识的注入以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政府应该为这些行业的企业重组与结盟、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企业的介入大开方便之门,同时提供其它一些必要的帮助。

(3)根据我国的比较优势,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地位。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提示了这样一个趋势,随着一个产业成长过程的递移,生产中的优势将分别来自不同的要素。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由于在这些要素上的供给情况不同,可以在某一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相继形成出口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必将利用自己在知识经济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而把知识密集度相对不是很高的生产和装配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我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一方面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接过国际传统产业转移的接力棒;另一方面应当加快有关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在网络业逐渐进入以标准化、规范化方式进行生产和服务的成熟阶段积极投入其中,利用我们劳动力低廉的特点,在新一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充分发挥优势,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国内市场上已经饱和的产品,例如彩电、冰箱等来说,应当鼓励有竞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去国外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把多余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发展程度比我国差一些、对家电产品有大量潜在需求的国家中去。这些设备的向外转移,可以带动国产零部件和配件的出口,可谓一举多得。

为了做好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还应做好两件事: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放宽外资进入的产业领域。在产业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应再片面强调产业的国产化,而应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尽快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总体系中,做到互惠双赢;二是向国内投资者开放投资领域,尤其应放宽私人投资的有关限制。

3.大力发展服务业,使其成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当前的国际发展趋势看,服务业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这种趋势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与制造业的收益递减规律完全不同的是,服务业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源的消耗,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磨损,它们的价值是不断减少的。而服务业的经营过程则是网络和智力资源的积累过程,客户网络、商誉、经验和才能等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折旧,反而会不断增值。例如,通讯网络伸展得越广,就会有越多的人加入,网上共享的信息就越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又会导致更多的人加入;会计师事务所开业越久,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处理疑难问题的经验就越丰富,在增加事务所声誉的同时,又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总之,由于网络化和智能化,每增加一个顾客,服务提供者能保证得到不低于以往交易的边际收益。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财富向服务业的集中。

其次,由于企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各种半成品的流通频率大大增加,对外界依赖程度和希望了解外界的要求也增强了。这推动了诸如市场调查、投资咨询、融资规划、广告促销、售后服务、企业情报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另外,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而服务行业的产品和经营模式比其他行业更容易创新,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所以它能获得更快发展。

最后,知识经济扩大了服务消费领域。一是知识经济使得各行各业都增加了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得到来自专家的各种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对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术的掌握上。从企业设计、产品设计开始,直到市场收益回报、扩大投资,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管理者都需要借助外脑,谁吝啬购买专业服务产品,谁就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二是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的空闲时间和可支配财富同时增加了,就会相应地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从而刺激相应服务业的增长。

在我国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起到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而且由于服务业具有最明显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需求多变的特点,它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吸纳更多的人口就业。目前,我国服务业大量存在政府垄断和取消有关的准入限制。这些条条框框的存在在很在程度上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所以,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给投资者松绑,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让服务业在竞争的推动下,取得飞速发展。

三、进一步扩大国内商品市场对外开放,但金融市场的开放还需缓行

当前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对外开放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只有在开放中才能更快地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具体地说:(1),要有计划地进一步降低名义关税水平,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进口,尽量多进口一些先进技术设备,保持进出口之间的大体平衡,不应片面强调贸易顺差。(2),要整顿外贸秩序,一方面要坚决打击走私骗税活动。一方面要放开正常进口。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并根据出口情况适当调整出口退税率。(3),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切实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保证各种国际贸易和涉外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进一步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建立起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有管理、有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

当然,对外开放既有策略问题,也有节奏问题。这一点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世行《2000年全球经济展望》第二篇中有一段话:“以前我们认为全球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金融危机则表明全球化暴露出发展中国家在与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一体化过程中不稳定性增加了,尤其是对外部资本流动有较大开放度的国家更是如此,这种不稳定性加剧了贫困。”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枢系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地位非常特殊。通常,一个非金融部门如果出现了经济风险导致该部门正常运行被打乱,只要是不严重到危及金融部门的正常运行,则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只需进行一些局部性“手术”,风险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逐步化解。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金融部门出现风险,必然会中断市场资金的正常流通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不仅将使得各部门无法相互协调和衔接运作,而且许多部门将因无法获得必要的资金而陷入困境,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实际上将濒临瘫痪。

从国际经验与教训看,一国的金融业开放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一是外界环境稳健安全,开放后不会受到频繁、巨大的外力冲击,最好有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做保障。二是自身实力强,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就把金融市场完全开放,按克鲁格曼的话来说,就好比是“在没有救生圈的情况下,跑到海里去游泳。”目前,我国金融业还较脆弱,完全对外开放条件还不成熟,尤其需要把握好对外开放的策略与节奏。

标签:;  ;  ;  ;  ;  ;  ;  

面对wto,政府需要什么?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