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胡舟玲论文_胡舟玲

湖南省衡山县人民医院 传染科 421300

【摘 要】目的:分析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一体化护理模式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呼吸训练依从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规则用药率为96.00%(72/73),高于对照组的74.67%(5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训练依从率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的49.33%(3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护理可取得较好效果,提高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且降低反复住院次数,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呼吸训练;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因该病治疗时间较长,加上病情反复不育,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肺功能、阻止病情进展、促进患者恢复为主,而护理干预的开展,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1]。由此,我院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旨在探讨其对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2]: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确诊,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1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54.3±2.4)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55.9±2.5)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构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支气管扩张剂、膦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该病有所了解;术后指导进行呼吸训练指,保持呼吸通畅;出院后,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调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包括:①加强对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管理,建立专职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呼吸训练方案。②加强呼吸训练的方法,指导患者缩唇呼吸,吹起时,嘴唇缩呈吹笛状,保持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每天训练80~100次;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协助患者取立位,吸气时抬头挺胸,用力吸气,呼气时腹部内陷,呼吸频率6~8次/min,每次持续16~20min,尽量将气体呼出,一天2次;训练过程中注意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吹蜡烛、吹气球、吹乒乓球等[3]。③建立完全的随访系统,患者出院时,建立医患联系卡,使医生与病人及时获得联系,并给予相应的指导。采取门诊随访的形式,建立随访小组,配合临床医师对所有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病人每月来院复查时,需填写随访表,实现对病人病情的动态监测;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每月定期随访1次,详细填写患者解答的信息,包括日常保健、饮食健康、呼吸功能锻炼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给予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每季度定期组织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规则用药及呼吸训练依从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①规则用药:遵医嘱正确服药;不规则用药:不能遵医嘱服用药物,随意更换用药剂量、次数及时间等。②呼吸训练:是:能按照训练计划坚持进行练习;否:不能坚持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数据结果进行详细整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处理分析,组间计数资料单位为(%),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时则代表组间差异明显,被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规则用药率为96.00%(72/73),对照组规则用药率为74.67%(56/7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训练依从率为94.67%(71/75),对照组呼吸训练依从率为49.33%(37/7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尚无特效方案治疗本病,临床主要以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为主。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体化护理模式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护理手段,是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3]。在临床护理中,单纯的健康宣教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而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开展,可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随访体系,不仅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全面、系统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乏预见性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通过加强对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管理以及呼吸训练的指导,发现观察组正确用药率及呼吸训练依从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一体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提高患者遵医嘱用药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与文献报道一致[5]。除此之外,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延伸。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推广,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健康行为干预及心理护理等,已得到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期,如何加快病人的康复,现已成为护理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院实行的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住院期间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将护理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有效弥补了传统护理存在的不足,可取得较好效果[6]。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可取得较好效果,提高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琰,吴菊芬,熊华等.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8-29.

[2]吴晓冰,邓妙贞,李桂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1):19-22.

[3]水小芳,陈文宇,刘加良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144-148.

[4]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5]刘慧英,周小玲.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40-41.

[6]刘蕾,杨晓霞,曾婕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333-3335.

论文作者:胡舟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胡舟玲论文_胡舟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