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宣教中的应用论文_耿艳,陈朔晖,郑燕,陈晓春

角色扮演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宣教中的应用论文_耿艳,陈朔晖,郑燕,陈晓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目的:探讨游戏性治疗在儿童1型糖尿病宣教中的作用效果。方法:设计1型糖尿病宣教中的游戏性治疗项目,评估其可行性、趣味性和接受程度。对参与主持宣教的护士进行培训。实施游戏性治疗项目。结果:游戏性治疗相比传统的宣教模式、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的宣教中效果更佳。对于患儿及家长在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更有实用性。结论:游戏性治疗在儿童1型糖尿病宣教中的作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游戏;方法;儿童;1型糖尿病;教育

儿童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由T淋巴细胞介导,胰岛β细胞被攻击破坏,引发炎症,导致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而发病,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终身治疗[1]。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015年50万左右的儿童和青少年(年龄为15岁以下)糖尿病患者[2]。在0-14岁儿童中患1型糖尿病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中,中国位列第四,有超过3万1型糖尿病患儿。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让患者家庭承受不小的经济负担[1]。因此,需要对儿童糖尿病进行监控和管理,做好儿童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这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在这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做好健康宣教,让家长和患儿学会在家庭护理中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以往的健康宣教仅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及可行性。在过去一年的随访工作中,对于饮食问题、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三方便的提问占到了52%,宣教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83%。应该说在以往的宣教工作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及不足之处。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开展对儿童1型糖尿病进行游戏性治疗的宣教体验课,具体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共收治1型糖尿病患儿132例,其中男71例,女61例,年龄2M~13y,平均年龄7y左右。对于3y以下的患儿主要由家庭陪护者参与,3y以上的由患儿本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开展游戏性治疗项目后患儿及家长的参与度、配合度及学习效果均有明显提高。

2方法

2.1游戏性治疗的准备

2.1.1环境准备

科室专门开辟一间儿童游戏室作为宣教活动室,布置成患儿喜欢的环境。墙面绘画成孩子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地面铺置彩色泡沫板,中间放置两张长方形的蓝色桌子,周围排放小椅子,墙角布置小书架,摆放绿植,类似于幼儿园的温馨画面。让患儿及家长放松心情,避免过于焦虑、害怕。

2.1.2 游戏项目的设计

参考糖尿病家庭护理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操作、技能,我们反复讨论设计了四款游戏活动,分别为热卡计算大比拼、我的餐盘我做主、血糖监测小能手、我会打针啦。并准备小医生小护士的衣服帽子套装,让患儿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游戏使孩子们充满学习的好奇心,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完全在轻松、和谐的“角色”的气氛之中,增长知识、增长技巧[4]。让患儿及家长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在比赛的趣味及挑战中掌握学习目标。

2.1.3 参与人员的培训

该项目的参与主持的人员要求形象亲切、语言表达清晰、精通糖尿病相关理论操作知识,并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我科由护士长及两名糖尿病专科护士担任,并对游戏的设计、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分析,能够抓住游戏性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能评估实施效果。

2.1.4 游戏性治疗的实施

当新发糖尿病患儿入院三天后,对糖尿病的治疗护理有一定的了解后进行。时间选择为下午午睡后,家长和患儿精力较旺盛的时候。总过程时间不超过2小时。在活动室准备好游戏项目所需要的材料、物品、道具及奖品。由主持者引领患儿和家长围着桌子就坐,分发角色游戏中的护士医生服装,选择时注意大小合适、男女适宜。主持者尽量不带口罩,表情亲切,面向患儿,询问患儿感兴趣的话题[5],增进患儿的信任感。介绍本次游戏项目的主题、方法、经过及学习目标,取得家长及患儿的配合。注意态度亲切、耐心,切不可对哭吵的患儿大声斥责或吓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游戏项目1:热卡计算大比评。道具准备:食物热卡交换份图表、热卡计算扑克牌。首先讲解儿童糖尿病饮食的概念、原则,列出热卡计算的公式,让家长们及大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年龄计算出一天的总热卡。然后按照一日三餐的比例如早中晚1/5、2/5、/2/5或1/3、1/3、1/3计算出每餐的热卡量,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为50~55%、15~20%、30%,然后取出食物热卡交换份和热卡计算扑克牌,了解每餐的食物选择和搭配,每餐都要由碳水化合物(谷薯类)、蔬果类、蛋白质(荤菜类)、油脂类组合而成。随后让大家根据自己每餐的热卡量选择相应的食物和对应的量,制定一天三餐的饮食食谱。过程中遇到家长不会的、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指导、讲解,最后来点评每个家庭食谱制定是否合理、正确,对于掌握的家庭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不足的家庭给予耐心的指点。最后主持者总结本次游戏项目学习内容的重点知识、注意事项,并发放小奖品给参与的患儿。

游戏项目2:我的餐盘我做主。道具准备:两台食品称、各种称量容器。常见的蔬菜、水果、鱼、瘦肉、虾、白糖、盐、油等若干,常见的零食:饼干、面包、小蛋糕、盒装牛奶等。首先介绍食品称及称量容器的使用方法。然后取相应的食物让大家猜重量,猜好后由主持者称重,答案最接近的人该食物直接奖励给本人。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性。然后家长和小朋友通过称量工具了解了一个200g苹果大概的大小,6g盐有多少量,20g油有多少......让家长们在家中搭配称取食物过程中有了很明确的一个量的概念。

游戏项目3:血糖监测小能手。道具准备:测血糖用品、模型娃娃。该游戏主要运动到角色扮演,让患儿们自己做小医生小护士,给小宝宝测血糖。首先由主持者示范测血糖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语言亲切关爱。然后大孩子由孩子本人亲自操作给娃娃测血糖,年龄较小的孩子由家长帮助完成。随后点评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点、注意点,必要时重新示范,给予独立完成的孩子特别的表扬,并奖励小能手勋章。

游戏项目4:我会打针啦。道具准备:各种胰岛素、各种胰岛素笔、胰岛素针头、注射用品、注射模型。该游戏的学习目标主要让家长和患儿认识自己使用的胰岛素的名字、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认识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认识皮下脂肪增生、硬结。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轮换方法,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的方法。

3 讨论

3.1 相比传统的宣教模式,游戏性治疗宣教效果更佳。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又是最能使他们专心的事,能缓解儿童的紧张、拘束状态[5]。在游戏中将枯燥难懂的医学知识和操作化为简单通俗易懂的游戏,让患儿和家属能更好的学习掌握并独立应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科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对132例儿童糖尿病家庭开展的游戏性治疗项目,仅有2例因为患儿年龄小,家长单人陪护,中途退场未能顺利进行,其余130例患儿及家长都顺利完成考核项目,评估掌握程度均为掌握;出院后随访情况相比之前的52%的提问率,目前这三项的提问率仅占到10%左右,比以往下降明显;在随访的满意度调查中,仅游戏性治疗的宣教方法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6%,较前明显提高。因此相比起以前统的知识灌输,仅通过护士讲解、示范、患者听、看、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这种游戏性治疗项目让本人亲自参与体验、比赛成果的方式,更易让人接受和掌握学习内容,也提高了家长和患儿的参与度,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更佳。

3.2 游戏性治疗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首先项目进行的时间选择很重要,一定是在入院后患儿及家长对儿童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后进行为好。其次要求主持者对糖尿病的治疗护理操作要精通,对于游戏活动如何开展的经过要耳熟能祥,有一定的步骤程序,而非杂乱无章,脱离目标的“纯游戏”。再则在遇到年龄较小的患儿容易哭吵、捣乱的,影响游戏进一步开展的情况下,要及时让家属带离患儿,避免阻碍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主持者的说话交流的态度一定要亲切,切勿显出不耐烦、嫌弃的表情。

用游戏性治疗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患儿自愿配合,同时使家长体会到护士的人文关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6]。

参考文献:

[1]陶桂香,徐洋.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国家自然科技基金专题述评,2015.10.001:1297.

[2]王湘蓉.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策略[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72.

[3]尚恩廉,王先荣.浅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185.

[4]郭雅楠.角色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J].科教导刊,2015,1(下):189-190.

[5]张红.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中应用的依据和原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11):29-31.

[6]俞素卿.假装游戏法在幼儿声导抗和纯音测听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27.

课题项目:2016C33163 Child Life在临床的开展及研究

论文作者:耿艳,陈朔晖,郑燕,陈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角色扮演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宣教中的应用论文_耿艳,陈朔晖,郑燕,陈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