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与任务_国家经济论文

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与任务_国家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对外经贸形势和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经贸论文,当前我国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本文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孙广相部长助理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95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摘要。孙助理在讲话中对当前我国对外经贸的形势和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本刊将讲话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1994年初以来,国务院根据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在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流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我国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就外贸体制改革而言,国家推出了以人民币汇率并轨为重点,以完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协调服务机制、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增强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为内容的新一轮改革方案。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轮改革是成功的。就外贸领域而言,一年多来,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进出口增长加快,贸易平衡状况改善,外汇储备有较多增加;外贸宏观调控实现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外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逐步完善;以加强和发挥进出口商会功能为重点的协调服务体系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外贸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外贸法》的制定和施行为标志,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到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今年要保证完成进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的任务(其中出口和进口各1200亿美元)。同时,要按照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总方针,加强政策指导,使引进外资工作上水平:要吸引更多的优惠贷款,补充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要进一步改革援外方式,扩大承包劳务业务;还要大力加强多、双边经贸关系,争取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以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形势作认真深入的分析。

从国际环境看,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对我有利的因素是:

(一)世界政治格局将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以经济、贸易、科技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愈益取代政治、军事对抗,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客观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愈益加深。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开发的巨大市场,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吸引力。

(二)从1994年起,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步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回升阶段。预计90年代下半期世界经济的总体状况将明显好于上半期,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3—3.5%。今后15年间,西方发达国家有可能发生经济衰退,但由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各国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相互协调的能力增强, 经济下降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 预计今后15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年增长率达6%左右; 世界服务贸易将继续以高于世界货物贸易发展的速度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形成以国际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直接投资新格局:随着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振兴,流入这些国家的资金会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这将扩大对我国商品和服务贸易的需求,也为我国进口必需的商品和引进先进技术、资金提供了机会。

(三)亚太地区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市场。由于这一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各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活力,正在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

(四)“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加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到遏制作用。据关贸的一些专家估计,由此将使世界贸易量平均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

对我相对不利的因素是: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欧共体是酝酿最早的区域经济集团,不仅实现了经济一体化,正在向政治一体化过渡,区域范围也在迅速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向南美洲国家扩展。还有一些次区域经济组织,比如东盟国家正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南美、南部非洲国家建立贸易共同体,还有东非、西非、安第斯山贸易共同体等。大大小小的区域经济组织约有30多个。尽管区域经济集团都说是开放的,不是排他的,实际上,由于在区域内实行商品、技术、资金自由流动等优惠政策,区域以外的商品进入自然会受到歧视;有些国家原来需要从区域集团以外的国家进口一些商品,因区域内部的互补性加强,不再需要进口了。这对我们是不利的。与我签订纺织品协议的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对我出口设限越来越多, 1995 年设限类别数量达250个,总金额124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40%,使我国40—50%的出口纺织品受到国外配额限制。此外,国际反倾销浪潮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到1994年底,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投诉已达180起, 立案调查的140多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反倾销的特点是:地域扩大, 世界有贸易活动的五大洲没有一块平静的地方;国家增多,过去是发达国家对我实施反倾销,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大量采取行动;由个别商品扩大到大面积反倾销,有的国家一次对我提出反倾销的商品达4000多种。而且,还潜伏着更严重的危机:日本准备对我五大类纺织品和服装进口设限,涉及出口额15亿美元。欧盟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放松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口的限制,唯独对中国增加7 种非纺织品进口的数量限制,在两年内,我国这七大类商品将被取消普惠制待遇,我将损失优惠关税金额约20亿美元。

(二)经济关系政治化趋势日益严重。一方面,在各国都致力于综合国力竞争的条件下,经济利益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某些发达国家没有放弃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斗争是长期的,而且渗透到各种经济交往中。今后我国同西方国家在政治上的摩擦不可能消除,必然会给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影响。

(三)世界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将改变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劳动力充足、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将逐渐被削弱。我国技术比较落后,产品结构改变较慢,在一段时间内将处于被动地位。

(四)国际资金争夺加剧。在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期,资金大量流向投资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回升,资金又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发展中国家都把利用外资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这使得资金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提供政府贷款方面附加新的条件,加严了限制。这些会增加我国利用外资的难度。

从国内的情况看,有利的因素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可用于国际交流的物资增加,而且结构、档次都有改善;国家加强了宏观经济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以较适宜的速度发展,这都会大大缓解内外销争货源的矛盾,也有利于控制出口成本;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各方面重视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为外经贸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对外经贸工作,普遍把对外经贸工作作为当地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先导行业来抓,采取了许多促进对外经贸发展的措施;各类外经贸企业加快机制转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特别是外贸企业苦练内功,挖掘潜力,加强管理,收到一定的成效。今年1—7月,全国外贸出口平均换汇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0.17元,而为8.52元;费用水平下降5%, 而为9.01%;资金周转次数加快0.15次,而为2.01次。我国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某些自然资源丰富且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市场条件和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对外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

(一)国内宏观经济参数的变化,促使外贸出口成本上升,严重影响出口后劲。

汇率、税率、利率的变化及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将会使出口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削弱我国外贸的竞争能力。

(二)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受贷款规模的制约,外贸信贷资金供应缺口一直很大,再加上外贸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出口退税滞后占压资金,给外贸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困难。贷款不足,也制约了各类从事对外经济合作的企业实行带资承包和扩大劳务出口业务。

(三)进口结构不合理。由于汇率调整,进口成本上升;同时,又由于我国对技术进口的鼓励政策作了调整,由过去的免征关税、增值税,改为减半征税,技术引进的成本比过去提高80%以上;再加上承包经营责任制所产生的短期行为等因素,使“八五”计划的最后两年技术引进(包括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下降。1994年我国技术引进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4%下降为3%左右。 这样下去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四)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较多;以包代管,内部管理松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存在着化公为私、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竞争能力差。有的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出口搞削价竞销,进口搞抬价争购,外派劳务搞削价竞标,对外承包搞自相残杀。香港一家刊物对我1993年海关统计作过分析。在当年出口的63种初级产品中,有49种价格下降;在110种制成品中,有75种价格下降。这124种商品因卖价下降造成的外汇损失合计42亿美元,占我出口总额近5%。

(五)产品质量、外贸信誉下降。假冒伪劣商品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际市场;签了合同不履约,不讲信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的信誉。特别是在独联体和东欧国家,我国的外贸信誉已降到不能令人容忍的地步,一些有名的商店已很少看到中国商品。

(六)外商投资政策不配套,外商投资疑虑增加。由于人民币汇率并轨和日元急剧升值,对外借款的还贷负担加重。

这些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有的是暂时的,有的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加以克服。但只要我们抓住时机,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兴利除弊,扬长避短,求得对外经济贸易的大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为此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认真转变观念,彻底丢掉幻想,努力提高外经贸企业适应市场因素变化的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建立,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调控,实现了由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控制型向以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控制型的转变。今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运行将建立在完整意义上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汇率、利率的市场化,使得企业运行的环境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不稳定性增强,经营风险加大。

客观环境条件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尽快从思想上和工作上适应这一变化,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与应变能力,学会在宏观经济参数的经常性变动中,把握时机,趋利避害,发展对外经贸业务。我们的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还很不敏感,不少企业还有“等、靠、要”的思想,有的至今还想靠国家政策的保护过日子。这种思想必须彻底打破。

在当前情况下,应特别强调规模与效益的统一。要以规模带效益,以效益促规模,做到在自负盈亏和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扩大出口,扩大对外承包劳务规模。要坚决纠正那种只管完成创汇任务,不管经济效益如何,只要外汇收入,不管人民币盈亏的单纯任务观点。

第二,深化外经贸企业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化经营。

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趋紧的情况下,外经贸企业要克服怨天尤人、只强调客观因素的思想,把立足点放在主观努力上,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发愤图强,提高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环境条件趋紧,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可以增强企业苦练内功的紧迫感。应当看到,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矛盾错综复杂,各类外经贸企业,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曾给予较多保护的国有外贸企业遇到较多困难是正常的。这些困难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方面的,还是来自企业内部的,都应当看作是激励企业转机制、练内功、调整结构、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深化外经贸企业改革,一是要从切实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入手,抓好企业实行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鼓励企业间法人持股,积极稳妥地试行企业内部职工少量持股。二是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管好、用好资金,防止形形色色的跑冒滴漏,彻底改变资金运筹能力差、成本控制能力低、经营渠道不稳定、费用开支不合理、国有资产隐形流失、劳动纪律松弛等现象。三是推动贸工技结合,发展集团化经营,培育一批以贸为龙头、贸工技商银相结合的综合商社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跨国集团,实行规模经营。当前是推进外经贸企业规模经营和横向联合的好时机。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要因势利导,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对经营不善的企业实行破产与兼并,推动资产和人员向优势企业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四是树立正确的经营方向,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向综合运筹要效益。要抓住时机,在扩大出口创汇的同时,积极开展进口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国内贸易和实业化建设以及进行有效益的项目投资等,实现国外、国内两个市场都上,两种效益都要发展。五是改变不规范的承包责任制,实行美元工资含量的激励制度。六是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和指导。以私人名义注册的公司要完善法律手段;总部要切实把海外企业作为开拓当地及周围市场的支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活动和资金运作的管理监督,防止经营舞弊和资产流失。七是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敬业教育,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三,加快进口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我国原来的外贸体制是在产品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16年的改革,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高度集中经营的状况根本改变,形成了各种类型外贸企业多渠道经营的局面。到今年6月底,全国已开放的外贸海、陆、空一类口岸超过200个,有进口经营权的贸易公司、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商业物资企业9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23万多家。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别重要的16种出口商品和12种进口商品由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或指定公司经营外,其他商品均放开经营。二是取消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计划配额和商品仅占出口总额的15%左右;出口商品收购价随行就市,进口商品95%已放开价格。除外商投资企业外,其他企业统一在国内银行结汇,贸易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实行有管理的自由兑换。三是关税、汇率、信贷等经济杠杆逐步成为进出口宏观调节的主要手段。从1991年开始,我国三次主动调低进口关税,并取消了进口调节税;外汇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已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的阶段性目标,汇价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浮动;建立了为对外贸易提供资金支持的进出口银行,规范完善了出口退税制度。四是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彻底打破,外贸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五是增强了进出口管理的透明度和对外经贸政策的统一性。目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颁布的涉外经济法规已超过500多个。除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直接公布外, 国务院授权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统一对外公布涉外经济政策和法规。外经贸部还在有关地区设立了特派员办事处,负责指导、监督执行国家统一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

外贸体制包括出口体制和进口体制。前些年着重进行的是出口体制改革,进口体制改革动作不大。下一步,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进口管理体制改革上。改革的方向是弱化行政管理,强化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管理,建立有利于进出结合的组织管理体制,增强我在国际市场上的运筹能力。按照国际规范,对生产资料特别是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管理放宽,而且要实行必要的鼓励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对一次性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进口要管严。除少数必须保护的幼稚工业产品外,其他商品的进口经营要放开。政府采购要逐步实行公开招标。

第四,抓住时机,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鼓励外商投资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抓住当前时机,更多地吸收一些外资,加快经济发展。为此,必须完善投资环境和政策。

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正确引导外资投向,把利用外资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产业倾斜政策的力度,鼓励外资投向国家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等领域。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对国家鼓励的投资额较大的技术密集型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让出部分国内市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通过试点,有步骤地对外资扩大开放金融、商业、物资、外贸、旅游、运输等服务产业。改变目前按投资金额划分审批权限的方法,逐步实行按项目性质审批。限制外商投资的项目和国家鼓励投资、享受优惠政策的项目,仍应由政府审批;对允许投资的项目,可考虑不再由政府审批,而由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自主投资,依法经营。

根据我国利用外资的总方针,参照国际惯例,逐步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消除外商投资企业低于内资企业的差别待遇;二是改善内资企业的待遇,并逐步调整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使两者的待遇接近。具体内容应包括: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人员的各种高价收费;在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方面,外资投资企业享有与内资企业同等的信贷待遇;调整减免政策,实行统一税负;在我复关后,在规定的过渡期内取消对外资企业的国产化要求和外汇平衡要求,等等。

在利用外资方面需要澄清一些看法。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利用外资增大了国内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对通货膨胀有一定影响。但外资的投入主要是资本货物的投入,国内配套资金的比例不大。据调查,1994年全国“三资”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37 亿元人民币,当年净增236亿元,而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投入的资金为337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898亿元,国内配套资金占外资投入额不到1/8。

第五,抓紧改革援外工作。

改革援外工作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对外援助工作正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金融机构在经济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几年,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经济自由化和企业私有化,迫切希望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投资,参与其经济发展,以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增加收入和就业。有的受援国已将我援助的生产性项目出卖给私人经营,或出让部分股份,要求我企业参与合资合作。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已不能适应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必须采取新的方式,推动我国企业同受援国企业直接合作,既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又带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受援国的需求与我国对外可能提供的援助之间的矛盾近来比较突出。发展中国家由衷钦佩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吸收我国改革经验的同时,殷切期望我提供更多的援助。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用于援外的财政支出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改革援外方式,将政府援外资金与银行资金、企业资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企业的作用,使有限的援外资金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第六,坚持不懈地贯彻和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对外经济贸易各项业务都有提高质量的问题。根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互接互补的要求,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工作质量已不是外经贸领域或一个部分能解决的问题,要国内国外相结合,生产和流通统筹考虑,综合治理。现在最紧迫的是加强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把关,整顿边贸、旅游购物,把假冒伪劣商品堵住。要把商品质量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工作质量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社会风气。

实施市场多元化,有利于在动荡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避免风险;有利于冲破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经济集团排他性措施,扩大市场;有利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实施市场多元化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善于利用发达国家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美、日、欧发达国家市场。二是要下功夫开拓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这些国家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它们的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我国比较适用,价格有竞争性;我一些电子、轻工纺产品适宜这些国家中下层消费需要。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首要的是恢复我国商品的信誉。要推动有实力和信誉好的大企业同这些国家的相关企业建立直接业务联系;要象开拓欧美日国家市场那样,重视商品的质量;要利用这些国家一些有名商店的柜台,经销我国的系列化优质商品,使广大的消费者经常能看到、买到中国的优质商品,改变对中国商品的印象。要改造利用信誉好、销售能力强的个体“倒爷”消除其消极影响,将其变为我国有企业的经销商。三是要将贸易和承包工程、援外、投资等结合起来,加快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市场。

第七,加强宏观调控,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

在出口业务中抬价抢购货源,在国际市场上削价竞销;在进口业务中抬价争购;在对外承包劳务中压价投标、争项目等,愈演愈烈,严重障碍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一是要抓紧制订《外贸法》的配套法规,严格以法办事。二是统一规范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外贸政策,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三是实行海关审价制度,加快外贸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和结汇银行的电子计算机联网,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施有效的综合监管。四是扩大配额商品有偿招标范围,运用经济手段,防止抬价抢购、削价竞销。五是加强进出口商会和承包劳务商会的协调服务管理。六是加强我驻外经商参处对我国企业在驻在地市场的重要经营活动指导和协调;各级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企业的领导和教育,对其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七是建立信息网络和社会中介机构,搞好信息指导服务和社会监督。八是整顿出国展销招商秩序。对有出展权的企业严格进行资信考核,建立保证出展质量的制度;对自行组织出国办展的,严格进行审查和把关;支持企业参加国际上正规的有知名度的国际博览会和专业展销会。

第八,坚持双边、多边并重的原则,全方位拓展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活动,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关贸和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一整套有关自由贸易制度的法律规则和条文,各缔约方都必须遵守,因此它也是我处理与贸易伙伴双边关系的准则。“复关”对国内的某些产业可能有冲击,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是可以经受得起的。我国沿海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国际旅游、家电生产等开放度大的行业的发展,都充分说明了这点。关键是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内部要统一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当然,对于幼稚产业,我们还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措施加以保护。

按照亚太经合组织《茂物宣言》的规划,亚太地区发达国家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地区)不迟于2020年实现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可以预见,未来亚太地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将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这一进程并从中求得自己的正当利益,是符合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贸要求的,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要在坚持区域合作开放性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稳步有序地推进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同时要看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开放我竞争力强和急需开拓国际市场的行业和领域,对竞争力弱的行业要给以适当保护。对于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等次区域合作的主张,也应予以支持,以维护我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长期利益。

从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和共同振兴的战略高度,认真对待和积极发展我内地与港、澳、台的长期经济合作。在香港回归后,继续发挥香港金融、贸易、交通、信息中心的作用,对我国对外经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在符合国际惯例的条件下,制定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促进对港转口贸易和吸收港澳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支持和鼓励在港中资企业的发展,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工作方针,采取务实灵活的做法,促进两岸直接“三通”。通过经贸交流互补互益,进一步密切两岸的经济联系,增强祖国统一的凝聚力。

香港、澳门回归和两岸实现“三通”后,内地与港澳台经贸关系是我与我主权范围内保留的单独关税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仍应视同对外经贸关系。同时,要借鉴国际上的建立共同体或区域经济集团的做法,着手探讨建立“中国经济区”的问题,促进四地的深层次合作,增强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

标签:;  ;  ;  ;  ;  ;  ;  

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与任务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