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盐水解教学设计_水解论文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盐类论文,化学反应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模块论文,原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苏教版“盐类的水解”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是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大背景下,对前两节所学的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教材的内容是按这样的序列展开的:先是从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认识到盐溶液并不都是中性的现象,再到分析寻找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最后是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多以这样的序列展开。但实践下来一直有以下几点问题困扰教师:一是学生在学习盐类的水解之前其实已对盐溶液的酸碱性现象有所了解,如溶液呈碱性等,这往往造成他们实验探究的兴趣不大。二是这样的呈现序列容易使学生过于关注盐类水解的结果——盐溶液呈酸碱性而忽略它的核心——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三是尽管学生也在实验探究、分析思考,但始终跟着老师的思维在走,比较被动,学生的思维问题不易暴露,这在后续学习中会反映出来。

因此,我尝试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变换思路,紧紧抓住某些盐的离子会促进水的电离这一核心,由学生自己构建出盐类水解的知识框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知识与技能)

(2)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过程与方法)

(3)能在分析盐类水解的本质过程中感受到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4)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生]可以加入能与之反应的离子。

[追问]从哪些角度考虑这些离子?

[生1]从离子反应的条件看,要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生2]其实是生成弱电解质。

[提问]这些离子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小结] (1)反应都是可逆的;(2)这些反应都促进了水的电离;(3)都生成了弱酸;(4)都使溶液呈碱性。

[师]按刚才讨论的思路,自己整理哪些微粒可以减小水电离出来的从而促进水的电离。要求:(1)写出常见的微粒;(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3)找出这些离子方程式共同的特点。

[师]很好,那也是说刚才离子方程式中涉及的阴阳离子,代表的是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这种盐与水生成酸与碱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

引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接受。

[师]请再整理一下刚才的讨论思路。围绕3个方面谈谈你对盐类水解的认识。(1)哪些盐会水解? (2)盐类水解的本质?(3)盐类水解导致的结果?

(学生多数能很流畅地表达对盐类水解的认识,都能谈到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师]对刚才的内容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1]刚才写到的盐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中,生成物要么是弱酸与,要么是弱碱与,难道它们不会再反应吗?

[生2]那是不是说明盐水解的反应限度比较小,弱酸与,弱碱与大量共存不行,少量共存是可以的。

[师]在第2课时中,我们将运用学过化学平衡的知识理解水解平衡的限度,并通过实验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动。

四、教学反思

1.突出模块教学特点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生不是所有高中学生,而是对化学感兴趣并将升入大学学习理科的部分学生,因此对本模块的教学定位要高于必修模块教材和其他一些选修模块教材。本模块更突出学科思想,是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普遍原理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现象后面的统一性,对思维要求高。因此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2.突出本章的学科思想

本章的标题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自始至终以化学平衡的思想理解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这一切都和水的电离密不可分。所以本课的处理力图围绕这一核心。突出这一核心之后,前后知识便易于贯穿了。

3.突出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活动

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是本节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在思维的冲突碰撞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分析思考的乐趣,也体会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同时在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合作与交流的需要。知识应当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作为教师一是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二是要智慧地点拨几个关键之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堂课中,我尽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交流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标签:;  ;  ;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盐水解教学设计_水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