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论文_穆柔荷

简述《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论文_穆柔荷

穆柔荷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昭帝时期,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维持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论辩。其两者实质是春秋战国以来“放任”与“干预”两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争论的继续,并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留下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盐铁会议;桑弘羊;放任;干预;经济政策

1、盐铁会议与《盐铁论》

盐铁会议是召开于西汉时期的一次著名会议,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盐铁会议中,双方各自强调本派认定之观念,不依不饶,但均有流于片面之处,辩至激烈时都出现了舍本逐末的问题,且无限放大末,看起来很有道理,实则不然。如大夫说: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这明显存在轻视农业的嫌疑,强调术、势,必流于巧取豪夺,而就当时而言,一切生活物品俱取诸土地,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辩论双方的观点都难免有不合理之处,但总体框架还是很明确的,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都是治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在特殊的历史阶段进行这样一场大辩论,其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政治思想和时代特征。盐铁会议之后,大约在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桓宽根据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和文学、贤良就盐铁官营等问题的辩论记录,加以推衍和增广,写成了流传于世的《盐铁论》。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盐铁问题的结构严整、体例统一的专著,以对话的形式客观记录了御史大夫等与文学、贤良的互相诘难,不但显示了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而且在唇枪舌战中展示了双方的感情与风采,两种不同类型人物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中人物善于持论,语言简洁明快,行文气势磅礴,整齐而有变化,在西汉政论散文中独具一格,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状况以及政治和经济思想的重要史料。《盐铁论》双方辩论达10万言,共10卷60篇。

2、《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

(1)“本末论”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贤良文学提出: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他们认为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非力本农无以富邦也。至于工商业,贤良、文学则认为: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如果工商业发展过于迅猛,只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众也。由于他们认为国家的发展重点在于农业,而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他们最后的结论就是官营工商业应该中止: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桑弘羊则明确提出商业的重要性: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桑弘羊认为,只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政府重视,国家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商业是致富之本,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諸之衝,跨街衢之路也。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贤良、文学们坚持富国之本在于农业,桑弘羊则以“富国非一道”为立足点回应。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但是他过分强调以商富国,以至于强调: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他将国家富强等同于国家财政经济的增长,这是一种狭义上的经济观念,有一定局限性。至于工商业的发展,桑弘羊则提出可以开本末之途,但同时又指出盐铁官营可以做到建本抑末。这实质上是对官营工商业政策的一种辩护。但是他的国家经济增强要依靠多元化发展这一观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2)“轻重论”是双方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桑弘羊把国家经营工商业的作用称为“以轻重御民”。他说:交币通施,民事不及,物有所并也。计本量委,民有饥者,谷有所藏也。智者有百人之功,愚者有不更本之事。人君不调,民有相万之富也。此其所以或储百年之余,或不厌糟糠也。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非散聚均利者不齐。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调其不足,禁溢羡,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给人足也。能做到上述条件,就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贤良、文学则对官营工商业持否定意见。实行均输,官府向百姓征收非当地的特产,释其所有,责其所无,以至百姓只得贱卖自己的货物来满足政府的要求。官吏们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税也。实行平准,官吏们则是阖门擅市,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腾跃,则商贾侔利。自市,则吏容奸。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至于盐铁官营,贤良文学们则说: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鼓铸铁器,发征无限,更徭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由此可以看出,官营时的效率低下以及百姓所处的困难环境。

(3)对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的评价,我们应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经济上则允许私营工商业自由发展,形成了私营工商业空前繁荣的局面。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得到较快地恢复和发展,与民休息政策的成效是很明显的。但由于商品经济的过度发展超过了小农经济的负荷力,再加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地方豪强拥有铸币权,掌控着巨大的财富,形成与中央对抗的局面。为了巩固中央政权,稳定小农经济,汉武帝决定进行变革。

桑弘羊作为主要实施者,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削弱了诸侯豪强和富商大贾的经济利益,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抗匈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土地兼并的制止,使阶级矛盾得到了暂时缓和;地方势力的减弱使其难以与中央抗衡,现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但是由于武帝连年对外战争,消耗巨大,国家垄断经济面临着巨大危机,民间工商业日益凋零,小农经济也面临瓦解。只有再次改革,才有可能解决这一困难局面。

3、《盐铁论》经济思想的意义

汉代的《盐铁论》本身是一部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对《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都赋予系统整理以及深入研究。对于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空间和领域深化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范畴和问题的研究层次,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经济伦理学,这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纵观历史发展,《盐铁论》中存在的经济思想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领域影响巨大的著作之一,值得后人反复研究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许嘉璐,安平秋《二十四史全译 汉书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2]王利器,王贞珉《盐铁论译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

[3]傅允生《西汉盐铁会议与本末之争再认识》浙江社会科学,2000(5):126 -129

[4]徐浩庆《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羊群行为述评》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3 -139.

[5]杨华星,缪坤和《试论盐铁会议及西汉后期的盐铁政策 盐业史研究》2007(1):15 -18.

[6]刘家贵《重评西汉盐铁会议及贤良文学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4):139 -142.

作者简介:穆柔荷(1994.7—),女,河南省驻马店人 郑州市高新区郑州大学经济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穆柔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  ;  ;  ;  ;  ;  ;  ;  

简述《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论文_穆柔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