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许莉波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2)

【摘要】目的:评价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科的138例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和螺内酯)和参照组(口服硝苯地平和螺内酯口服)。分析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的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原醛症患者治疗后改善率比参照组高(89.9%比76.8%,P<0.05)。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肌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血钾水平比参照组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相当(治疗组10.1%比参照组8.7%,P>0.05)。结论: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疗效确切、安全。

【关键词】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贝那普利;螺内酯

【中图分类号】R58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076-02

研究显示,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经手术治疗的疗效不甚理想[1]。本次研究给予患者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口服,并与口服硝苯地平和螺内酯的患者比较,结果显示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138例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成治疗组和参照组各计69例。治疗组的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26例、33例,年龄38~69岁,平均(52.3±3.9)岁。参照组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24例、35例,年龄37~70岁,平均(53.4±4.5)岁。治疗组的基础资料和参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40mg,1次/d口服;螺内酯20mg,3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螺内酯20mg,3次/d口服。每个疗程28d,遵医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治疗有效性评价:a治愈:原醛症症状体征消失;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下降到正常值上限以下。b好转:原醛症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舒张压下降到到正常值上限以下但幅度低于10mmHg或下降幅度为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但未到正常值上限以下。c无效:原醛症症状体征无好转,收缩压、舒张压改善程度不及上述标准。改善率=(a+b)/45×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统计和分析患者的资料。数据统计用n(%)和(x-±s)。数据检验分析用t和χ2。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有效性统计

如下表所示,治疗组原醛症患者治疗后改善率为89.9%,参照组为76.8%,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原醛症治疗有效性统计结果(n,%)

2.3 不良反应评价

参照组原醛症患者发生胃肠不适4例,下肢红肿1例,低钠症2例,发生率8.7%。治疗组的原醛症患者发生胃肠不适3例,低钠症3例,肌酸酐异常1例,发生率10.1%。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相当(P>0.05)。

3.讨论

原醛症的发生主要是因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原醛症患者临床中可表现为血钾降低、血压升高、血肌酐升高等[2]。该病可引起患者多尿、软瘫、活动障碍等,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由于非腺瘤型原醛症用手术方法对该病的改善效果较差,因而多使用药物来治疗。以前主要使用钙拮抗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来缓解该病。硝苯地平属于钙拮抗剂,具有阻滞钙离子通道的作用。螺内酯主要用于利尿的治疗,由于螺内酯的结构与醛固酮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在机体中,螺内酯能够与醛固酮竞争,起到抑制醛固酮的作用。非腺瘤型原醛症的治疗中,使用硝苯地平配合螺内酯,对改善患者原醛症的症状体征有一定的效果。研究显示,螺内酯在治疗中可引起男性病患勃起障碍、乳房发育,且使用的剂量越高时越明显[3]。因此,在使用螺内酯治疗原醛症时,一般会给予小剂量口服。贝那普利属于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的常用药物。从药理上来讲,贝那普利属于肽基-羧基肽酶抑制剂,该药可发挥药理作用的成分为贝那普利拉,其具有强效降压作用。

本次研究对治疗组的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用螺内酯和贝那普利口服治疗,经3个疗程治疗后,原醛症的改善率为89.9%。参照组的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与螺内酯口服治疗,3个疗程后原醛症的改善率为76.8%。两组在原醛症的改善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对于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时,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方案疗效优于指南的治疗方案(硝苯地平+螺内酯)。在监测患者的血钾、血压、血肌酐显示,治疗组原醛症患者的血钾比参照组高,血压、血肌酐比参照组低。说明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在纠正血钾、血压、血肌酐方面的效果优于硝苯地平+螺内酯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相当。说明在安全性方面,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的安全性与硝苯地平+螺内酯的安全性方面无统计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是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有效方法。在治疗中,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安全,其疗效优于硝苯地平+螺内酯方案,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张炜,张征,徐尔理.多种类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1):3717-3719.

[2]李彩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20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7):84,86.

[3]潘文杰,易林高,陈晓孩,等.螺内酯治疗原醛症致男性乳房发育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海峡药学,2013,25(6):279-280.

论文作者:许莉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许莉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