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方对话,论文_李方树

构建多方对话,论文_李方树

李方树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合江分校 646200

【摘要】文本解读能力是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它也是提高学生基本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界定了阅读教学的概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辑和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本文从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三种对话形式入手,探讨了如何加强对话,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以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对话。具有主动阅读和解读的能力。

【关键词】文本解读;多方对话;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163-01

一、解读什么

解读和分析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解读文本“背景”、“词语”、“情感”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解读过程中形成能力,逐步提高基本语言素养。

(一)解读“背景”

背景解读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也是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借助课外教材或网络材料,让学生理解“背景”,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解读“字词”

字词的解读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择词、遣词造句对文本表达产生的作用,进而让学生在炼词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思考,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

(三)解读“情感”

情感的解读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对文本的中心思想、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因为我们语文的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会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夯实基础。

二、初中文本解读能力中多方对话的构建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托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结合时代背景和联系学生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下面以初中教材名篇《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进行阐述。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以说是学生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只有学生主动阅读并试图理解作者和文本的主要思想,才能与文本对话,真正理解文本表达和传递的中心思想。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促进学生的多元解读提供助力。

例如, 在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时, 为了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选择了借助学案来辅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 在阅读之前, 先将这节课的学案发放给学生, 如:阿长是谁?他的外貌和身世是怎样的?文章中一共描写了“我”与阿长的几件事?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该方案旨在减少学生自主阅读的盲目性,减少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保证学生与文本的顺利对话。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与文本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一些学生问:对我来说,你喜欢阿长还是不喜欢她?其他人问:为什么不描述阿长买书的过程,阿长一个字不认识, 想必买到“我”描述的书很困难, 如果写这个过程应该更能体现出“阿长”的性格特征吧。为了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高他们的基本阅读能力,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计划的设计,而且要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提问和思考中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二)教师与学生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与学生一起解决学生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和解释关键句子,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本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学生与课文对话结束后,应加强师生对话,确保文本解读课程教学价值最大化。

仍然以文本《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当学生提出疑问之后, 要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分析, 以“为什么不详细描写阿长买书的过程”为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却有伟大的神力”这句话, 如果作者将买书的过程描写得非常详细, 所谓的“神力”不再神秘, 自然也就没有“神力”一说, 而且, 这样的描写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力来描绘阿长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进而让阿长这一形象高大起来, 同时, 也能真正感受到“神力”的所在。当然, 除了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之外, 还与学生一起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

文章描写得详略得当, 思考文章中哪些事情描写得详细, 哪些描写得简略, 为什么?整篇文章中作者对阿长的态度在发生变化, 从所描写的几件事情上入手, 思考作者对阿长都是什么态度?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后, “我”有什么反应?

与学生一起对文本交流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进行补充, 而且与学生再次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对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 这种师生之间的对话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本, 解读文本。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

当然,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基于上述两个对话。只有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后,才能与课文老师对话,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相反,没有上述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价值不大。

还是以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为例, 在学生对文本基本内容有所了解之后,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认真分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思考不仅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 也能让学生在彼此发表观点和看法后检验学生的解读效果以及阅读能力。最后,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 还可以组织学生自选一个人, 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对构建和谐、自主的语文课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三、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解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考试成绩, 而且对学生日后与人交流能力的提高、明确他人所表达意思能力的锻炼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加强多元对话, 将促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全面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 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石峰.文本解读需要与作者对话[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1):48.

[2]王旭阳.如何提高教师散文文本解读能力[J].文学教育(上),2018.(03):82-84.

[3]胡永霞.多元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7):170.

论文作者:李方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构建多方对话,论文_李方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