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论文_秦川

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论文_秦川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2580

摘要:一直以来,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都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核行业对核设施营运单位设备制造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核安全文化建设与核安全监管工作为触点,展开一系列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完善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建设的建议,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核安全监管;研究

引言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91年出版的《安全文化》(No.75-INSAG-4),首次阐述了“安全文化”概念,即“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设施营运单位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后,各国有关组织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加强自身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它对核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是随着核设施营运单位厂的建设而发展的。核设施营运单位内要积极倡导、培育和传播核安全文化,核安全监管部门自身也要不断提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中李干杰部长指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全系统要深入加强内部核安全文化建设,从自我做起,提高认识,瞄准症结,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刘华副部长要求“持续‘做’这个关键,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新形势下安全文化的内容和意义

1.1 核安全文化的内容

核安全文化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核安全文化是对国际上一些重大核安全事故深刻反思而提出的一套系统化的且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目前已得到国内外核电厂的认同和应用并在实际管理实践中取得良好结果。核安全文化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个人的响应,。根据他们在安全上的不同责任和义务,可给出核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即核安全文化建设取决于政策、管理以及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和能力。

1.2 中国核安全观

2013年3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的经验总结。2014年。为落实“中国核安全观”,国家核安全局在全行业中开展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一是要做到两个“覆盖”,即覆盖全体持证单位,覆盖所有骨干人员,二是落实两个“零容忍”,16即对隐瞒虚报“零容忍”,对违章操作“零容忍”。2015年1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提出了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的倡议。指出核安全文化是各个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到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

2. 新形势下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在日常内外部监查监督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行为体现出核安全文化水平处在弱化状态,其中包括:程序不能满足要求、对事故分析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吸取教训、安全事故不能进行及时处理、过度集中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缺乏自我评估过程和质量保证部门地位较低等。因此,核电相关单位包括营运、设计、制造、建筑安装、调试、维修、承包服务等,都必须结合自身承担的业务实际强化本单位内部核安全文化的推进工作,工作方法有:(1)制定本单位核安全文化推进方案;(2)发布核安全政策声明;(3)大量开展核安全文化的培训与宣贯;(4)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融入核安全文化管理要求;(5)将核安全文化纳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采取必要奖惩机制;(6)建立评价准则,进行核安全文化自我评估。

3. 核设施营运单位设备制造企业在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差距

核设施营运单位设备制造以及制造企业的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这其中存在的问题:质量手册亦或质保大纲的相关要求和管理程序的一些标准有较大的出入,其企业的核设施营运单位安全质量手册未能够及时地反应出企业的实况;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监管力度比较薄弱,手册未能及时有效地把项目监管的内容反映出来,并且项目组织机构以及职责分工和接口关系未做明确规定制约,给项目经理的授权不到位,导致项目运作出现差池;然而在特殊工艺的控制工作上亦欠缺,打个比方,射线探伤胶片以及焊材在贮存条件上表现出不合格,焊工工作人员不按照相关的制度程序施焊,无损检测、焊机以及热处理设备仪表的鉴定工作不合规定等;不熟悉适用的规范标准,理解上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或使用偏差;工作实施未能按照质量计划进行或此工作中依然存在缺陷,像编写的内容以及格式上不符合要求,工作实施时的填写工作做得不到位,在进行下道工序之前H点未签等;在不符合项的控制和报告开出、分类、标识、隔离、跟踪等工作程序分别出现不严格、不及时、不正确以及不符合、不满足的状况。这些问题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来说不被列入大事情,或者企业对这些事情不给予重视,但是这些细节却恰恰反映了核设施营运单位设备制造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差距性问题,更进一步反映出淡薄的核安全意识。

4. 推行安全文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核安全文化和以往通俗意义上的文化有所区别,它是一种存在于单位及个人中的种种特性以及态度的融合,建立出一种超乎所有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核心内涵就是安全问题需要被重视并且得到应有的保障。(2)安全文化从态度和体制两个问题分别来体现,并且又与单位和个人都有一定的关系,与此同时还波及在安全问题处理时应该具备的正确的理解能力以及正确的采取行动。(3)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组织来说,其必须鼓励正确的态度来创造正确的机制,个人而言,就必须要持有正确的态度以进一步支持和维护能够创造出安全文化组织机构。(4)安全文化实质能使所有的单位及个人都对安全问题进行更为密切的关注和重视。它所体现的是人需要在促进世界条件改善的环境下发挥人为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性的安全文化标注措施。(5)良好的安全文化的培育除了在领导阶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外,还行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及支持,这就要求首先要从各级干部起身做表率,对全体员工施以严格的要求和使得全体员工积极响应,以达到通力合作的目的,再借助外力的影响作用和帮助作用,持之以恒地逐步形成。(6)该项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在于良好的安全文化的建立,到这过程需要各个企业通过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来实现以及到达其路径和程序。(7)成本效益原则本质上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条件。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早期发现事故安全隐患极为有帮助,并且能够有效地将其消除,进一步使事故减少,从而降低运行和维护的成本。

5. 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

5.1 核安全文化引领核安全管理的进行

核安全文化的存在为核工业安全监管提供了基本准则,规范了核工业操作和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了其职业素养。核工业作为特殊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业者作风严谨、态度端正,同时要对核工业的发展具有正确的认识。而核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渗透避免了生产的简单化和管理的官僚化,重视层次化的管理,实现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核安全法规作为一种特殊的核安全文化形式,其存在确保了核工业的安全系数,使其管理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核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监管制度中的渗透赋予了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为安全管理提供了载体。核安全文化更具人性化,使机械、生硬的管理法规更容易被企业从业人员接受。当然,文化只有应用于管理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被人们所熟知并传递,从而实现核安全管理与核安全文化的结合,促进安全管理效率的提高。

5.2 核安全监管有助于促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快速发展,核安全文化不断的丰富与拓展。核安全文化在引领核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核安全管理也对其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如下:首先:核安全监管决定核安全文化的形成方向。我国核安全文化正处于从自发到自觉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核安全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在国家出台的相关安全监管规定中,对核安全文化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因此使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推动我国核安全监管的成熟与发展。其次:核安全监管提高了核安全文化的传播速度。在正确的监管下,企业的生产环境得以优化,赋予了核安全文化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在核安全文化发展和传播中,企业安全监管部门应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必须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核安全监管提高了核安全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核监管属于政府强制项目,其理念、手段都对和技术的先进和文化的渗透具有直接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核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其安全监管的效率。

6.中国核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6.1 核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运行的核设施营运单位机组17台,分布在5个核设施营运单位厂址;在建核设施营运单位机组29台,分布在12个核设施营运单位厂址,在建核设施营运单位机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核设施营运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大陆核设施营运单位装机容量将达到5.8×10kW,在建3×10kW,今后每年新开建核设施营运单位机组将保持在4台左右,核行业将进入体系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所以,我国核安全监管在机组数量、堆型、技术路线、监管队伍和力量等各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

6.2 核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核安全监管面临着严峻形势,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健全。作为核安全监管的基本法《核安全法》迟迟未能出台,既影响了核安全监管法规体系的完整性,又影响了其权威性。同时,还存在着部分法规更新过慢,时间太久,与现实的情况不符合;部分法规配套细则缺乏,针对性、可实施性较差;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涉及核安全的标准大部分都是直接认定采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发达国家的标准,没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体系。(2)监管队伍不够强大。虽然国家核安全局机关、6个地区监督站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编制总计达到1000人,但与监管任务要求相比仍显得严重不足,同时现有监管与审评人员在知识、能力和水平方面还不能满足监管形势的需要。(3)监管方法和手段落后。目前的监管,无论是许可证的审查、日常的监督和检查,还是专项和非常规的检查等,基本是以法规标准的符合性审查为主要内容和手段,而独立实验验证、独立校核计算等方法手段,由于软硬件的限制和相关人员的缺乏,很少被采用,使得监管的权威性、科学性、有效性大打折扣。(4)监管文化和理念相对落后。监管是对某一事物的看守,使其在设定的状态下存在,也是对该事物发展方向的引领,使其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目前,核安全监管的主要力量放在了前者,而对后者关注不够,也就是说核安全文化的理念和作用在核安全监管中体现不够,监管部门对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不够。

7. 基于核安全文化重要性的企业监管策略分析

7.1 将监管安全放在首位,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将核安全监管放在首位,将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致力于推广核安全文化,使企业从业人员认识到安全监管的作用。始终认同并执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矛盾和纠纷上,严格依照安全第一的原则执行生产。在文化渗透方面,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并且提高了其文化素养。在安全问题上,做到及时发现,绝不隐瞒。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术,从根本上杜绝核安全事故。

7.2 加强核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根据核工业产品的特性制定放射性污染物的使用和治理原则。借用先进的核设施营运单位生产和管理经验,对核安全法律法规进行调整。积极推进原子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规范化。核工业企业必须满足相关安全规定,并且从业人员要取得操作许可证,并保障核工业生产的环境,做到凡事有法可依。

7.3 强化核安全监督,推广全新的核安全管理方案

在我国核工业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核工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大纲。按照核工业发展标准,明确核辐射影响处理方案,实施对其全面监督,从而确保核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针对核设施营运单位厂产品的堆形、技术标准和产品特点,完善核安全监管方法。做到加大监管力度、降低风险、减少企业运行负担。

7.4 牢固树立核安全文化理念

所有在核设施营运单位设计、核设施营运单位运营、核设施营运单位建造以及核设施营运单位服务过程中的自然人都可作为核安全的主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政府监管部门和核设施营运单位运营单位;换言之,核安全工作开展的核心不仅仅体现在单一的政府管理方面,有一个方面体现在核设施营运单位领域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中包含人们对核安全的认识以及核安全观念。核安全同样也需要计划和规划,其原因归根于人的潜意识对不知不觉中这种避险保安意识由个体向公共安全意识转化的这样一个过程。核安全要从文化角度进行开发,它的安全方面的投入最终是站在维护长远的利益以及无价生命作为回报的。因此,我们必须在高度的树立“核安全文化”的理念的同时将其纳入先进文化范畴之内,以科学发展的视野和决心进一步促进核安全文化的发展。

7.5 全员参与,高层推动。

核安全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管理者的文化,其建设的首要保障条件是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他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将激发全体员工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员工,所有员工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相互作用及融合,形成了公司的核安全文化,因此核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是全员参与。

8.结束语

从概念上,核安全监管和核安全文化属于不同范畴。而对于核工业生产来说,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核安全监管是核设施营运单位工业这一特殊行业的重要目标,而核安全文化作为价值观问题,在核工业生产中渗透核安全文化有助于提高核安全管理效率,使生硬的管理规则更加人性化。核安全文化还对核安全监管具有引领和辅导作用,而核安全监管则为核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如何将二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我国核工业的安全,提高我国核安全监管的能力、层次和水平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柴建设.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J].核安全,2013(3).

[2]张丽芳,王宏伟,赵弘韬.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核安全,2012(4).

论文作者:秦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论文_秦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