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宇华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宇华

海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浙江省嘉兴市 314300

摘要:随着市政道路的规模不断的增加,城市整体的硬化工作面也在不断扩张,对于城市内部雨水的渗透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城市急需要解决雨季增长而带来的内涝问题,城市的内涝会对城市和人们的出行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目前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人均土地占有面积越来越少,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居民用水及雨水的渗透很容易就会造成市政道路堵塞。虽然说目前市政道路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完全解决雨季到来所产生的影响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海绵城市自身的弹性功能与弹性空境可以缓解城市中的内涝灾害,有助于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城市自身内涝问题的解决。市政道路的排水人员也应具备充足的认识,将海绵道路的理念融入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中,以此来缓解内涝所给城市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给排水建设;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1建设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在水处理方面就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海绵城市能够在降雨到来时将雨水收集起来,所以具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内部有一定的储存空间可以将雨水保存下来,不会发生外漏的问题。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海绵城市就可以将保留的水经过水系统处理之后,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因此海绵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能储存水资源,还能把水净化和处理。在建设海绵城市时,一定要不影响其他生活状况,采取高效的措施来收集雨水,提供多种排水方式,为城市排水作出多样选择。

2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大意义

2.1完善城市排水设施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综合了自然生态和人工措施,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方式。如今,大部分的海绵城市建设都是按照当地的性质来展开,这种方法能够依赖于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能够有助于当地的城市建设。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城市不断进步,还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当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让地下管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2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城市拥挤。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当下,拥挤现象更为严重,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进而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就应有效地优化市政给排水系统,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比如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或者分析当前城市人口数量,确定好参数,再设计城市空间,就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2.3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海绵城市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由于在之前的城市建设当中,都会把排水系统设计为线性排水系统,所以在排放水资源时,就不能循环再利用。而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就能将使用过的水资源用在其他地方,这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另外,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资源,特别是当今,世界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亟待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建设海绵城市,这样才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知道怎样才可以高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就可以让这些水资源留在城市当中,增加城市的储水量,当需要水资源时,再将这些水资源,通过处理之后放出去,就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3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3.1人行道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要从人行道路的设计问题出发,由于人行道是人们出行的基础,既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同时也要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融入海绵设计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够透明的路面材料,这就很容易在阴雨天气造成了地面湿滑现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需要对城市内部的防水层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后期性较好的材料,确保在下雨时,水流可以汇聚在地下,不会造成雨水的堆积,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在人行道的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人行道运行的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的供给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出城市基层建设的位置及给排水管道,确定好城市建设是地面的坡度和宽度,以及基本的给排水设施的建设。

3.2车行道

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是非透水性的路面施工。容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甚至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地下水自身的供给。在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路面的渗透水性能的设计,有效对车行道水流量进行引流。如果阴雨天城市路面积水无法疏通的话,就会造成车辆的拥堵和堵塞,不利于人们的出行。在车行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例如沥青混凝土材料,有效防止地上水的流量,尽可能将地上水的流量补给给地下水。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在车行道的周边设置专门的绿化带,通过设置相应坡度的路面,确保水源可以及时地流入到绿化带中,既实现了绿化带雨水的灌溉,同时也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结合坡度可以设置相应的斜度完成,城市周边市政道路给排水方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选择较好的透水材料,路面的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路面铺设时存在1%~1.5%横坡,这样雨水在经过就可以直接引流到绿化带中。

3.3绿化带

市政道路建设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对雨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做好雨水收集和减少内涝问题,需要在市政道路建设时明确绿化带的规划问题,在路面进行铺设和地面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地面上的雨水可以得到了很好的收集。通常情况下,就需要确立好绿化带的设计高度,绿化带自身的设计高度要比路面低15mm左右,这样就可以让雨水均匀的分布在路面的两侧,并且做好路面雨水的过滤处理。在路面周边设置专门的间距的过滤网,可以将雨水渗入地下进行过滤处理。在绿化带设计的过程中,铺设渗透管,这样可以达到雨水的循环利用,有效完成地下水的补给,将雨水部渗入绿化带中,结合具体的绿化带现场结构和特征作出设计的方案。

3.4下沉式绿地sunkengreenbelt

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下沉式绿地按结构类型分为简易型下沉式绿地和复杂型下沉式绿地。

3.5雨水花园raingarden

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下沉式绿地,种植灌木、花草,形成小型雨水滞留入渗设施,用于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暂时滞留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

3.6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当前,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支持,通过对市政排水系统、市政给水系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规划设计,便能够发挥出良好的雨洪管理作用。在市政给水系统设计中,必须要了解城市的具体地形地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海绵城市的排水方式主要是利用绿化带、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渗透功能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锋.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8):214.

[2]郑对霞.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99(06):67-69.

论文作者:杨宇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