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工程建设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已经实现了科学性建设发展规划,而岩土工程作为我国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程建设,在其整个工程建设中已经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提升。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能够保障在其技术的应用分析下,能够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水平提升,保障了整个工程建设的水平提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1.1勘察工作不规范
勘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很多工作行为并不是完全符合相关规范。而对勘察工作和地基处理工作而言,一旦存在着不规范,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施工作业阶段,不仅会造成工程的质量不合格,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率。比如很多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言,条件有些艰苦,所以在进行勘查察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就会使得得到的勘察结果相比于真实情况有着不小的偏差。
1.2没有做足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项目的后期勘察工作而言,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十分的重要,一旦没有做足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那么在后期进行实地勘察的时候,便会发生设备准备不足,地貌了解不足等情况,这不但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同时还会一定程度上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影响,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甚至危及到相关人员的生命。
1.3在膨胀土固结试验中发生了问题
通常情况下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实施勘察工作的施工阶段,所得到的试验结构基本均是通过膨胀土和膨胀力分级负荷作用的标准来做一个全面的判定,可是应注意对膨胀土固结的试验结果而言,其和膨胀土和膨胀力分级负荷的试验情况正好是恰恰相反的。现阶段,大部分的相关施工单位做膨胀土固结试验的时候,均使用相应的分级负荷标准进行判定,可是由于所得到的结果和真实情况是正好相反的,因此这个试验没有办法来作为一个合理的判定依据进行使用。
2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措施
2.1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是整个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措施,在其整个措施处理中,采用的是土工合成材料控制,即在进行地基处理中,通过土工材料的合成,能够将整个地基处理质量提升,保障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施质量。并且在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中,能够借助其整个材料的应用,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排水性能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岩土工程建设的自身性发展需求。由于土工材料的防水及防腐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处理中,为了更好的将整体的勘察技术实施质量提升,必须要完善对应的材料应用性能分析。
2.2砂石垫处理
砂石垫处理也是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措施实施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措施,在其整个技术处理中,以砂石垫作为主要的地基处理技术,能够为整个工程勘察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满足了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处理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个砂石垫技术实施中,以岩土工程地基的承载力分析为主要性技术实施手段,按照整个技术实施中的关键性处理要素,将地基夯实,保障夯实厚度的基础上,进行垫石层处理,也就是通过对地基沉降阶段的下降高度分析,找到地基沉降中的高度差,然后按照具体的工程地基处理需求,将垫石应用到具体的地基处理中,保障在其地基处理实施中,能够更好的完善对应的地基处理性能,提升地基处理时效性。
2.3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在其整个技术处理中,采用的是夯实压缩处理技术,通过对地基处理中的夯实技术应用分析,明确其整个技术处理中的夯实效果,并且采取科学的夯实规划,对现有区域内的地基夯实分析。一般情况下,夯实技术处理中,需要借助专门的夯实设备进行技术落实,只有保障了夯实技术实施中,其整个设备的应用能够为夯实处理奠定基础,这样才能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实施需求。一般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处理中,采用的夯实设备为大型压路机设备,其整个设备在运行夯实处理中,采用的速率为45km/h,整个设备的转速为3000R/h。控制夯实压缩时间为1.5-4.5h,整个地基土层夯实为三遍,只有保障了三遍以上的夯实压缩,这样才能满足整个地基夯实技术处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夯实技术处理中,应该注重对其整个技术处理中的夯实位置固定,并且对于夯实强度的控制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分析,保障在其分析处理实施下,能够为整体的地基处理措施实施提供保障。
2.4水泥粉煤石灰碎石桩处理
水泥粉煤石灰碎石桩处理也是在岩土工程地基夯实处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在其整个技术处理中,能够为整个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实现其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化。在整个碎石桩处理中,为了保障最终的处理效果,工程勘察人员,应该按照工程建设中的要求,对现有工程建设中的碎石桩制作配比分析,以科学合理的配比作为整个工程勘察中的主要性技术,保障在其技术的处理实施中,能够实现整个工程勘察建设的质量优化。整个碎石桩处理技术实施中,以混凝土、水泥、碎石屑作为主要防护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将其混合,最终生成新的碎石桩,以大棚管桩支护形式,将对应的岩土工程支护工作完善,提升地基承载能力。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实例分析
3.1工程概述
以某工程为例,施工现场地层结构相对单一,地层岩性和厚度等变化很大。表层自上而下主要情况如下(部分数据):
3.1.1填砂
此层为回填土,土质松散,平均标贯击数N=1击,力学强度不高。该层揭露于XHDLZK4和XHDLZK27以及XHDLZK28钻孔周围,顶板埋深范围为0-210m,顶板标高范围为+0125到-7137m,厚度单位为0185-210m。泥质含量约20%,颗粒级配一般。
3.1.2淤泥
层厚在2145-611m范围内,平均标贯击数N<1击,为低强度软弱土,高压缩性土。
3.1.3砂混淤泥
厚度范围为018-519m;为中等压缩性土壤,平均标贯击数N=2击,具有较强的力学强度。
3.1.4粘土和亚粘土
厚度范围为317-912m;为中等压缩性土壤,平均标贯击数N=11击。结合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CFG桩处理法,进行地基处理。
3.2处理方案
使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作业,成桩直径参数为50cm。在桩顶部制作厚度为50cm的碎石垫层,并且铺设两层土工栅格,增强基地刚度,为桩顶应力的调整,提供保证。采取正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布桩作业。A区桩间距设计为115m;B区桩间距设计为2m。经过计算,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桩长设计为16m。桩处理段以及运用固结排水手段预压处理段的接头位置,采取设置两层双向土工栅格的方式,进行过渡处理。
3.3地基处理效果
在成桩后的28d,开展桩性能检测。检测内容具体包括静载荷试验以及低应变检测。其中,静荷载试验选择至少3点,开展性能检测;低应变检测点数为总桩数的10%,按照检测要求具体执行。从低应变动力检测实践来说,桩身能够达到工程要求。从地基静载试验结果来说,提升到200-300Kpa,达到了工程施工要求。除此之外,接触部分的处理质量达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对于地基的处理,可选择的方法较多,不过每个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地质情况,合理选择,保证处理效果。从工程实践效果来说,运用地基处理技术,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把控,能够获得不错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晏务强.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04):257.
[2]黄庆芳.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的研究探讨[J].地球,2016,11(04):126-128.
[3]刘在乾.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4):103-104.
论文作者:王志强,潘月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地基论文; 夯实论文; 岩土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工程论文; 碎石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