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微论文_韩莲凤 龚玉琴

特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微论文_韩莲凤 龚玉琴

湖北省钟祥市东桥镇镇直小学 431900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启蒙学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特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穷则思变”型特困家庭子女的教育

在过去一段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对特困家庭的子女,我们做教师的,不仅要做到尊重、了解、关心,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健康正常地成长。如我校有一对兄妹,一个读四年级,一个读一年级,兄妹俩几乎天天迟到,而且总是蓬头垢面,衣服脏兮兮的,浑身汗臭味,学习更是一塌糊涂。他们自己也很自卑,从不与同学交往。教师在家访时了解到,他们家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的,由于买不起房子,只好租佃着别人的一点田地和一栋快要倒塌的破土砖房维持生计。为了挣钱买房,父母起早贪黑地干活、打零工,从没有时间顾及到孩子。他们家离学校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全靠孩子自己走来上学。放学回家后,他俩还得帮家里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喂猪、喂鸡、打猪草、做饭等等,每天忙得汗流浃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我们谈到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时,家长认为自己文化不多,孩子学习上只有靠自己,能学什么样是什么样。我们为他们分析了教育子女与挣钱的关系,使家长认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于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关心子女的学习。在老师的配合教育下,兄妹俩不仅在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多了。

从这一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像这样的特困家庭,不缺乏勤劳、勇敢和毅力教育,他们缺少的是关爱,是自信心的培养。这种关爱和自信心的培养,必须是来自家庭的。因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还像刚学走路的娃娃,还需要家长的“搀扶”。我们特别希望这一类型学生的家长在挣钱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家长在生活上多给子女一些关爱和引导,在学习上多给予一点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人穷志短”型特困家庭的子女教育

常言说得好,“人穷不能志短”。也就是说,人不怕穷,就怕失去斗志,失去与困难抗争的勇气。

在我校就有这样一类特困生,开学报名,家长什么钱都没有,既不为孩子买平安保险,也不给生活费和买作业本的钱。学校免费给他们提供了食宿,可家长却说:“义务教育本来就是免费的。”孩子在学校住宿,既不会整理床铺,也不懂得讲卫生,连洗澡都不会。这些孩子没有零花钱,学习用品都是班主任老师帮忙提供的,或是同学们帮助的。可有时他们的嘴馋了,还会去偷同学的零食吃。

在走访时,我们从社区了解到:帅某,父亲好吃懒做,又抽烟又喝酒,虽然长得五大三粗,却从不爱干活。谁家有酒有肉,就到谁家去混工,家里的事一概不操心,喝醉了酒还拿老婆孩子出气。有一次,他父亲又在外面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妈妈抱怨他爸爸不理家,他爸爸却说:“孩子又不是我的。”他妈妈一气之下服毒自尽。从此,父子俩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困潦倒。崔某,外来移民,父亲有点残疾,村里照顾他家,出钱为其买房子,并分给他家十几亩水稻田。他父亲自己不干活,每年都会从河南老家请个长工,等稻谷收进仓,就会找个理由将长工赶跑,工钱分文不给。可他父亲对自己却很舍得,每天烟酒不断,有了钱就大吃大喝,没有钱了就到处赊账。家里的房子塌了半边,他父亲也不愿去修。幸某,才三十多岁的父亲,好吃懒做,整天呆在麻将馆,家里百事都不管。有一天,家里的牛吃了邻家的秧苗,他母亲让他父亲背点肥料去帮别人追追肥,可他父亲却倒在田边的树荫下睡大觉去了。他妈妈本来身体就有病,看到他父亲这个样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瓶农药解决了自己的一生。从此,他父亲整天沉醉在酒精当中,再也不管自己的孩子了。

像这样家庭的孩子,不可能通过他们父母的言传身教来为孩子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思想意识。对于这一类孩子,仅仅给予经济上的资助是不够的。一方面,他们需要关爱,需要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学校采取了跟踪教育制和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长期跟踪教育,指定专门的帮扶教师,经常与孩子交流、谈心,鼓励孩子,正面引导孩子。另外,我们与社区保持联系,共同引导其家长树立独立自主和勤劳致富的思想,从而引导其子女树立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思想意识。

三、“身残志坚”型特困家庭的子女教育

有一类家庭,本来是幸福和美的,但由于天灾人祸,造成了家庭的不幸。柯萍,柯力,父亲因工致残,母亲离家出走,留下祖孙三代四个人。祖母已经八十多岁,父亲又双手残疾,家里的农活完全靠亲戚或左邻右舍的帮助。廖云凤,父亲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残废,母亲只好将其护送回爷爷身边照顾,将姐妹俩寄托在娘家,然后外出打工挣钱供姐妹俩读书。对于这一类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勇气,让他们看到前途和光明,同时还要逐渐消除他们心中的阴影。

特困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长久的、细致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这类家庭,关注这类孩子,让社会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论文作者:韩莲凤 龚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特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微论文_韩莲凤 龚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