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刘江

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刘江

刘江

(简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 简阳 641400)

【摘要】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模式的标准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共计241例,根据既往院前急救情况进行总结,制定院前急救标准化流程。统计院内平均反应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抢救的成功率、院内抢救的成功率。3个月后随访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241例急诊患者院前急救进行数据统计,院内平均反应时间为(2.54±1.83)min,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22.41±10.55)min,现场抢救的成功212例,成功率87.97%,院前病死16例,院前病死率为6.64%。院内抢救成功220例,成功率为91.29%。3个月后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随访,对120总体印象满意231例,满意率95.85%,对120人员服务态度满意208例,满意度86.31%,对医务人员急救技术满意222例,满意度92.12%,对急诊入院流程满意237例,满意度98.34%。结论: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395-02

院前急救是急诊抢救的重要步骤,是指急诊患者从院方接到患者到患者进入医院实行诊治的过程,能否实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患者的结局,因此探索院前急救的标准化模式是急救工作中面对的重要课题[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院近年来为了提高急诊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结局,对院前急救模式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共计241例,其中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4~84岁,平均年龄(52.47±21.38)岁,其中内科114例,外科78例,妇科38例,儿科11例。

1.2 方法

根据既往院前急救情况进行总结,制定院前急救标准化流程。统计院内平均反应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抢救的成功率、院内抢救的成功率。3个月后随访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院前急救标准化模式具体如下。

1.2.1人员设备

从急诊科选择3年以上急诊科工作经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院前急救小组,对小组组员定期培训各个科室的危及重病,使出诊时面对急诊患者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病情,采取恰当的急救方案。急救车辆装有GPS定位系统,车内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吸痰器,呼吸机,吸氧机等,使患者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得到相应治疗,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

1.2.2急救流程

接到急诊电话后,迅速出诊,同时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电话联系,问清患者所处位置,目前状态,可通过电话指导家属进行适当处置。在GPS导航下迅速到达现场,查看患者状态,搬运至救护车,进行吸氧、吸痰,开放静脉通路等相应措施,对患者病情进一步检查,进行初步判断,之后迅速与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汇报患者情况,涉及到具体科室的请相关科室医生至急诊室待命。救护车到达医院后开辟绿色通道,直接至急诊室进行救治。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241例急诊患者院前急救进行数据统计,院内平均反应时间为(2.54±1.83)min,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22.41±10.55)min,现场抢救的成功212例,成功率87.97%,院前病死16例,院前病死率为6.64%。院内抢救成功220例,成功率为91.29%。3个月后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随访,对120总体印象满意231例,满意率95.85%,对120人员服务态度满意208例,满意度86.31%,对医务人员急救技术满意222例,满意度92.12%,对急诊入院流程满意237例,满意度98.34%。

3.讨论

120急救是急诊抢救患者的重要部分,能否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抢救,恰当的做出处理是影响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而影响院前急救成功的因素有多种,为了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同时也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我院探索了院前急救的标准化模式。

首先是对医护人员的配置。我院选择的是有3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院前急救小组,人员配置固定,并且定期进行各个专业的培训与急救知识的考核,以促使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在遇到患者的时候做出合理的处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其中除颤、气管切开等操作是作为必要技能所掌握,这些技能能够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为后续治疗的成功奠定基础[3]。其次,对医疗设备的配置。只有配备充分的专业的设备,才能使医护人员的能力充分发挥。这里的配置包括车辆的配置、车内抢救设施的配置。这些设备的配置与保养形成规范的流程,保证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对出诊流程的制定。但凡需要120急救出诊的患者,绝大部分是急症或者重症患者,因此完善出诊流程,缩短院内反应时间,增强接诊后与院内交流,以及开辟绿色通道,减少急诊入院步骤,使患者尽快得到诊治,这是提高院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步骤。

综上所述,建立切实可行的院前急救标准化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院前急救,有更高的急救成功率,同时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急诊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对模式不断探索,从而得到更佳完善的院前急救模式。

【参考文献】

[1] 桑宝珍,戚荟,荣丽娟等.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08-310.

[2] 司淼,边焕欣,王建宾等.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4):125-126.

[3] 吴敏,邱晨,纪学颖等.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7):397-399.

论文作者:刘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刘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