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建设研究论文

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建设研究论文

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建设研究

王靖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 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对于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国家关于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照依据。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全面阐述分析了我国城市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和问题,从社会养老的新机制、城市发展的正能量、政策执行的新导向三大层面深入探讨了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并据此从利用现有廉租房资源规划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规划建设其内部服务设施、合理设定其结构和标准及强化试点建设和运行四大维度提出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 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一、我国城市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人口结构的转变,城市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和构建问题越发重要,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和生活问题,更关系到城市发展状态质量高低的问题。明确我国城市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对于未来构建新型的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具有现实的参照价值。

(一)我国城市养老服务的一般模式

目前我国主流的养老模式重点包括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类型。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出现之前,城市养老主要分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前者是建立在亲情血缘基础上的养老模式,以家庭为载体,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自然实现保障功能、完成保障过程,属于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即“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的高度结合;老年人在家里与伴侣、子女等家人共同生活,其养老资源来自子女、个人储蓄或社会福利机构。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在家庭原有的平台之上进行,养老成本相对较低,符合民族的生活习俗,使老年人能够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往往成为我国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后者是建立在社会化基础之上的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1]。然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则整合了两者的优势,老年人既可以在熟悉的家庭中居住,得到家人的悉心照顾,也可以获得社区相关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重点以社区为平台,整合了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确保了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以及政府各尽所能,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弥补了前两种养老模式的不足,成为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柴油机发电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该系统在稳定点运行时波动很小,因此可以用线性化模型来表示稳定工作点附近的动态过程[6-7]。柴油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满足

(二)我国城市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

受制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我国社会现阶段城市养老的主流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城市家庭结构的转变,城市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养老模式更加趋于社会化。依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城市有7成以上的老年人选择以家庭养老的形式度过晚年生活,主要原因还在于不愿脱离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优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无法取代居家生活的幸福感,致使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模式[1]。机构养老作为以养老院为主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必要补充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在符合规模经济原理的基础之上,将老人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化照顾,体现出强劲的效率性,对于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及其生活模式的转变,并没有受到诸多老年人的青睐。对于社区居家养老而言,作为西方福利国家的主要养老模式,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属于城市新兴的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服务功能,由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或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养老护理员为社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上门做饭、照料及护理等养老家政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服务以及社区日托照料、护理等集中服务,使老人既不必离开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又可以享受到由第三方提供的紧急救助、日常照料、康复护理、保健治疗、心理咨询与精神慰藉等社会化专业养老服务[2]。同时,该种养老模式有效满足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市场和社会失业职工就业市场两方面的需求,积极支持和引导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我国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对我国养老需求提出了重大挑战。无论是养老服务的供给、低经济水平空巢家庭数量的激增,还是老年群体对晚年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等问题,均对我国养老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现阶段,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发展瓶颈,社会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导致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养老模式向社会化转变日趋明显。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中,多名子女共同承担赡养两位老人的义务,子女所承受的压力并不大。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当代社会家庭中,“四二一”和“四二二”的家庭结构呈现主流,夹心层一带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无法保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照顾和关爱,这使得不少夹心层陷入“事业人士”与“孝顺子女”的角色冲突当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子女因为学习或工作的原因,与父母分居两地,也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发起了尖锐的挑战。对于机构养老来说,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体系不完善、自身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收费较高等问题的出现,也影响着其发展的速率和发展前景。截止到2016年末,全国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数680万张,但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3086万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5003万人。不仅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供给与社会需要不相匹配,而且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诸多老年人对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持有一定偏见或顾虑,更愿意选择家中养老,致使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尽管现在很多养老机构都提高了对老年人的服务和护理质量,很多老年人仍把机构养老模式作为最后的选择。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来说,存在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志愿者队伍力量薄弱的现象;老年人过于分散不便集中提供服务;老年人对于社区医院或服务中心不信任,参与服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3]。主要原因在于,该种模式是我国近年才开始发展的养老模式,属于起步阶段,仅限于政府购买服务,容易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即这种养老模式是政府为城市中那些家庭有困难、高龄、失能及离休干部等购买服务的代名词,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和发展。而且,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职责不明,过分追求社区居家养老的福利性和公益性,而忽略了营利性,无形中加重了政府的养老负担,也不利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良性发展。

二、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是对老年群体进行合理的统筹编制、规划布局,集中老年人群,在此基础上开展集中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便于管理和集中提供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成为深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该种养老模式在不增加政府养老负担的前提下,既顺应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倾向,又能有效利用养老机构的优质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不仅化解了老人被送入养老机构所可能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保证了与机构养老同等专业化服务的提供以及对老年人集中服务的便利性。其次,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的住房需求而且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5]。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社会上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多不愿接受子女将老人送入养老机构。而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建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老年人集中生活在一起沟通更加方便,且娱乐活动及生活作息也都类似,又可以防止老年人出现被“抛弃”的感觉,家属可随时随刻看望老人,像往常一样为其提供基本性的生活需要,老年人只是进行了生活空间的转移,不会产生自己被遗忘、被嫌弃的感受。再次,这种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独生子女与父母两地分居的问题,方便对父母的赡养,由于我国实行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社会上“70后”、“80后”的独生子女的占比较大,再加上全社会各领域融通性的普及,分居两地的现象相对突出,使这些独生子女父母的居家养老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养老型廉租房的普及可以有效协调他们工作和赡养父母之间的矛盾,减轻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精神和物质双重压力。

(一)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社会养老的新机制

住房问题作为现代城市社会问题之一,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含义。从社会性角度来说,房地产的暴利使社会大量财富在短时间内流向少数人手中,造成社会财富杠杆严重倾斜,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经济性角度来说,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致使我国在工业、制造业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投入偏低,使我国经济的科研力量降低,给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同时对于个体而言,飞速上涨的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消费负荷,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房奴,社会未来的消费预期严重透支于住房负担,对其他领域的消费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因此住房问题对我国是一个集社会、经济为一体的重大问题,而保障性廉租房的普及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4]。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人口老龄趋势的加深及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越发显现,为能够深度革除这些问题和矛盾,就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并逐步被社会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内在优势,为能够将这种优势充分发挥,在该种模式的范畴之内构建出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竹叶青酒是由配方药材浸泡液和基酒混合配制而成,因此也检测了相同条件下基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离子色谱图见图2,分析结果见表2。

(二)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目前我国廉租房制度是为解决我国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而提出的救助政策,也是为提高此种城市人群的居住和生活质量所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如今我国社会上老年群体居住过于分散,而且也存在着部分老年群体的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事实,因此建立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符合社会老年群体需求和国家廉租房建设的政策与目的,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老年群体集中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首先,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建设需要依托于国家廉租房的政策,利用现有廉租房规模,在已有的集中建立的廉租房中划出一部分廉租房建立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供给老年人使用,不需要重新投资建设,仅需要扩大廉租房的适用范围,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老年人申请此种养老廉租房,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现阶段的住房问题。其次,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应优先选址地势平坦且交通便利的区域,以适应老年人的出行需要。再次,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普及和推广如若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国家就可减少对养老机构,如养老院等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转而对普通百姓所接受的其他社会养老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因此,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建设必须利用现有的廉租房资源,以实现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三)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政策执行的新导向

小儿年纪偏小,其难以理解护理人员的语言。护理人员则可以让患儿家长配合,指导家长给予患儿充分的抚触,减少患儿的哭闹情绪。或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儿玩具,与患儿游戏促使其注意力分散,使得患者能积极地配合医生操作。如果患儿年龄偏大,护理人员可以积极地引导患儿诉说自己的情绪,并适当地给予安抚。

三、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的建设思路

而采用新奇材质的限量表款,宇舶也是高手,在2017年推出的以红色和蓝色人造蓝宝石为表壳的腕表,这种材质以往只用作手表的表镜和手表机心中的托钻。用来制作表壳是近年少有的,晶莹剔透而坚硬的整体蓝宝石表壳带有特殊的美感。一般来说钟表绝对离不开金属,但也有奇葩的全部采用木头的钟。日本东北大学设计系学生铃木本乡的毕业设计震惊表坛,采用手工雕刻的方法制作了一台407个部件的木头钟58厘米高。动力采用传统钟的重锤,而指示时间采用很独特的书写方式,用齿轮带动磁性笔在磁性板上写出时间。很新颖有趣的设计。这个钟定名为Plock,意指画图的钟。

(一)利用现有廉租房资源规划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以来,相关政府部门已将发展多层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作为影响发展全局的任务,把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升到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层次。而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建设就可以变相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改变人民的消费观、刺激国民消费,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对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正能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构成建设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的必要性所在。就目前住房拥有者来看,现阶段我国城市户籍老年人的住房拥有率较高,倘若养老廉租房能被老年人所接受,那么社会上将会空出大量二手房,老年人可出租、出售或给予子女,可以有效缓解年轻人因买房而产生的生活压力、促使年轻人更好的投入到社会工作中,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房屋的出租或出售还能为老年人带来额外的资金收入,加上老年人拥有的退休金,在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更加优越的同时,能够有效推动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周边的中小型商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发生转变,使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养老廉租房的推行,也拓宽了那些需要额外高额医疗费的重病老人的融资渠道,这与社会所推行的“以房养老”模式相契合。如果没有养老廉租房,只有自住住房的老年人就无法通过出售现有住房来获得急需的养老或医疗资金,无形中增加了家庭和子女的负担。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建立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正能量,有着现实必要性和发展功效。

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养老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对于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和城市经济高质量运行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也为国家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照依据。为此,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一整套的发展规划路径,以期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运行。

养老型廉租房社区的建设能够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论观点的本质意义,便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制定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建立以现有的城市廉租房资源为基础,不需要重新规划和资金投入,可以缓解目前我国养老机构资源匮乏及拥挤的现实问题。其次,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养老模式的建立及其推广,对于稳定我国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化解刚性需求和房价高企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推进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建立能有效解决我国因房价过高引起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从而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同时,养老型廉租房政策的推出可以减轻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养老负担,对于国家制定相关的限制购房政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因此,作为政策执行的新导向,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对于养老事业的发展起着前瞻性引领作用。

(二)规划建设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内部服务设施

养老型廉租房综合社区的目的性和人性化是以福利养老为基本理念的,其管理应以服务性、福利性为主,将现阶段机构养老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的一些优质服务形式和内容引入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使其既能继承居家养老的优势,又能享受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首先,社区内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无偿和有偿的服务,建设老年人室内外活动场所,如小型公园、图书阅览室、健身康复室、棋牌娱乐室等相应设施,免费供给老年群体使用。其次,社区应免费为每户安装“呼叫器”,采用拉绳一体式开关,并直接联网到社区服务中心,使每户老人一按按钮就能直接与社区服务中心联系,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各种无偿和有偿的服务,如急救、买菜、做饭、陪护、代购、保洁、维修等[6]。再次,社区内应适当引进优质的营利性社会团体、个人等投资和服务模式,如引进社区食堂、综合超市、个性化老年浴池等。同时作为福利性质的社区,需要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定价和经营。最后,社区内应引进医疗门诊部,以城市各大医院设立分门诊部为首选。这种分门诊方式依托的是城市各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更容易被老年群体所接受;社区内可同时考虑设立居家住院模式,与同社区合作的城市各大医院进行协议居家住院;社区内与城市公立医院有合作的分门诊部,可每天派医生护士进行上门医疗服务,其服务质量会与在大医院相当。这种居家住院模式有助于缓解大医院住院一床难求的局面,间接缓解了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社会问题。因此,规划建设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内部服务设施成为建立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的重要内容和可行路径。

(三)合理设定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结构和标准

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应以建立一种集中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目标,以便于对社区进行管理、组织、运营和统筹,也便于对老年群体进行精准服务,更便于组织老年人参加旅游、学习、比赛等各种形式的社会集体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首先,社区内每个房间应以“一室一厨一卫”为标准,房间不宜太大,方便老年群体或社区工作人员清洁打扫。同时每个养老型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规模不宜过大,以20层楼为例,不宜超过10栋楼,形成老年群体集中、“十分钟生活圈”的综合社区,便于统筹式集中服务及老年群体买菜、购物、就医等活动,起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功效。同时。社区应考虑设立为封闭形式,用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安全。其次,房租标准应依据各城市退休工资、收入情况和物价水平,参照廉租房租金由各城市政府部门统一制定,以不降低老年群体晚年生活质量为前提,可略高于或等同于其他类型廉租房的房租。再次,城市养老廉租房的申请人群应限定为具有本市城市户籍、年龄7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及异地落户到本市且在本市工作满一定年限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以有效防止滥用廉租房的可能。最后,城市养老廉租房只可出租不准出售,不准转租但可退租。廉租房产权所有机构不得中途收回老年群体正在使用的养老廉租房,老人离开后,廉租房自动收回,可继续出租。因此,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的建立,必须合理设定其结构和标准,也属于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四)强化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的试点建设和运行

由于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属于新型的社区养老类型,在未得到真正的认证之前,必须强化其试点建设和试行工作,在具体的执行中,国家可以先选择一些养老问题较为严重的城市试点建设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再根据各地区、各城市规模及实际情况,进行多个独立养老廉租房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综合运行应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责任,一方面发挥政府在养老廉租房的规划、建设、布局、定位及筹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自身在养老廉租房政策实施中的责任,要引导这种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吸引民间组织、互助团体、志愿机构及个人的参与,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组织、完善、运营好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同时,社区可采取与各城市的高校,尤其是医科大学协议合作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丰富社区内的年龄结构,减轻社区相关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政府部门也可采用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吸引民间组织和互助团体的参与,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为城市养老廉租房社区的建设筹集更多的可用资金。因此,面临着当前城市养老所出现的系列性问题,若要将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一盘棋的推广,则可能会滋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病变,这就需要选择部分城市进行试点,进而推广实施。

四、结语

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新机制,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养老模式有望成为一种普惠型的福利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进而达到缓解我国老龄化现状对我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根本目的。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进程中,由于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各城市在考虑自身养老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将前瞻性的思想与具体性的业务相结合,进而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德平 . 略论中国的养老模式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1(4):56-63.

[2]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40(1):98-112.

[3]祁峰.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119-123.

[4]胡福光,李放,周婷婷,李金花.住房弱势群体对廉租房需求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5):153-157.

[5]褚湜婧,王猛,杨胜慧.典型福利类型下居家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人口与经济,2015(4):119-126.

[6]王小乐.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住宅室内设施设计探究[J].装饰 ,2014(2):84-85.

中图分类号: D669.6;C916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0-0012-03

标签:;  ;  ;  ;  ;  

城市养老廉租房综合社区服务模式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