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请关注世界_中华职业教育社论文

职业教育,请关注世界_中华职业教育社论文

职业教育请盯住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经济正在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职业教育,做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桥梁,也正在把目光转向世界。

证书与国际接轨

△MBA:中国企业家的新“宠”

MBA即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是美国大学工商学院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研究生学位。美国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MBA,堪称世界经济的“弄潮儿”。MBA,诞生于美国,目前,美国共有268所有权授予商业或管理学硕士的研究生院。

曾几何时,MBA似乎只是美国的“专利”,外国人要想获得MBA这一学位,只能作为留学生在美国进行为期约一年半的全日制学习,或是作为跨国在职研究生在数年中每周飞往美国听一至二天的课。为圆一个MBA梦,多少企业家奔波之苦尽在不言中。

如今,美国的一些大学工商学院为了开发MBA国际市场,已着手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办MBA课班,以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公司经理能就近在职攻读美国的MBA学位。MBA在世界上也发展很快。

就在MBA学位教育在全球盛行之时,中国也不是宁静的港湾。现代企业制度呼唤大批职业企业家的崛起,自然地,MBA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新“宠”。许多发达国家都明文规定:高级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取得MBA学位。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MBA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江泽民总书记说,我国有12400家大中型企业,每个企业至少要有一名中国自己的MBA毕业生。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在全国1000多所大学中选择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学校作为首批MBA试点单位,1993年又增加了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17所,并成立了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组。三年试点,共招收研究生300多名,第一届86名已毕业,他们在深圳、海南和一些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挑起了重担,深受企业的欢迎。

在职攻读MBA,过去不过是个美好的梦想,现在,这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93年招收的25名MBA学员,都是具有四年以上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担任着企业的一定领导工作的人,其中不乏厂长、总经理。

在北京某大商场担任总经理的刘先生说,中国步入市场经济,同时还要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做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使企业发展得更快一点,能走在前列,一个前提就要是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学习管理的基础理论。同时要注重研究企业的运作方式,有序发展的规律。攻读MBA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经验时,可以使人们少走一些弯路。

在某高科技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张先生也深有同感地说,我最感兴趣的是MBA为我们提供的管理案例教学,我们不仅研究国外著名企业的管理案例,还收集许多国内企业的案例,就他们面临的问题,研究、分析、提出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也解决了不少。

中国企业家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力,市场潜力相当大,给MBA进军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漂洋过海的职业资格证书

为提高我国管理、金融、财会、外语、秘书等人员专业水平,最近,中国国际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心在北京创立,该中心是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和北京高等秘书学院联合创办的。目前,中心已与英国的PITMAN考试学院(PEI)和英国伦敦商业考试局(LCCI)达成协议,逐步引进这两家国际证书考试机构的数十个考试科目。从此,中国公民不出国门即可参加国际专业资格证书考试。

PEI和LCCI均是具有百年以上悠久历史的著名的国际证书考试机构,其考试的权威性和颁发的证书被国际商界、金融管理和秘书界所公认,他们颁发的国际证书在很多国家享有“就业的保障”之盛誉,这两家考试机构每年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考试,持证者被专业机构或雇主认为是合格人才的一种象征。

PEI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萨克·皮特曼(Isaac Pitman)爵士创建的一所以秘书考试为特色的专门考试学院,迄今已有157年的历史,总部设在伦敦。她与剑桥大学、英国皇家文学院、伦敦商业考试局并驾齐驱,以发放国际考试证书而著称于世。PEI考试侧重于秘书职业的应用知识,内容分为打字、速记、会计、商务、计算机、英语、办公室组织机构和秘书程序等20多个科目。LCCI考试更具有广泛性,包括商务英语、金融、审计、公关、营销等50多个单科考试项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职业及水平报考相关科目。

持有PEI、LCCI国际专业资格证书,在国外会较为容易地找到称心职业。在国内持有PEI证书或LCCI证书,则意味着在选择国际性职业中更具竞争性,更易于在外企或大型企业中寻找到理想位置。

国际专业资格证书的引进会对中国工商界产生积极影响,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期待着大批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涌现。

职业证书与国际接轨不仅被国家级单位所重视,而且在地方、在行业也是职教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文汇报》1994年5月11日讯,由上海市科协组建的“上海科技教育国际证书考试中心”已与世界上著名的考试机构——英国考证学院(PEI)和英国伦敦城市行业教育学会(C&G)商定,从今年起在上海开展这两个机构的教育资格证书考试。上海市居民不用出国,只要采用类似自学考试的形式,通过由PEI和C&G开考的专业课程后即可获得国际公认的教育资格证书。C&G是世界上著名的考试机构,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在80多个国家组织考试和颁发证书,其证书受到各国企业界的认可。国内各三资企业对于已经取得这一证书的应聘者十分欢迎。目前,上海科技教育国际证书考试中心已在组织培训和考试的科目为:非英语国家英语、办公室程序、薄记和会计、家电维修、制冷技师等。该中心已在上海市设立18个注册培训点,每年五六月份分别办理考试报名和培训、9月和11月举行考试。

《新华每日电讯》于去年5月26日载,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教委共同决定:将在我国建立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制度,旨在加速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接轨。这一考试将分三个等级,统一使用英语作为工具,对金融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综合测试。为保证考试的权威性,这一制度明确规定,三级证书均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教委统一制定,由考试委员会颁发,并向社会公布。

留学不必出国门

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已是今日商战的流行色,然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实乃“微不足道”,关键在于人才告急,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正为企业家们千呼万唤。

大概是“远水不解近渴”的缘故,不少企业再也按耐不住,它们把眼光瞄准了企业职业教育,探索出一条“不出国门也能学到高技术”的培训之路。

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探索实施“不出国门的留学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大批高级技术人员在国内完成高技术培训。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是北京市政府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建设的项目。现在,中心形成了以电子技术为主导,以德国西门子高技术培训为主业的运营特色,在国内开展了高技术岗位培训。中心从课程内容到培训方法完全按照德国职业培训模式进行,强调技能培训,从而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快成为技术岗位能动手操作,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目前,中心已对5.5万人进行了高技术培训,培训质量可以与西门子在德国举办的培训相媲美。此外,培训工作已扩展到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含台湾省)。东南亚一些国家,越南以及蒙古的学员也来中心参加高技术培训。如将同等数量的学员送到国外学习,需人民币1.7亿元,在国内培训,只用了人民币500万元。

“不出国门的留学教育”不失为解决我国外向经济发展对培训的迫切需要与“穷国办大教育”下的资金不足之间矛盾的一副“灵丹妙药”,既适合国情,又满足需求,可望成为发展外向型职教的主渠道。

内引外联当仁不让

△合作交流已起步

“让中国职教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职教”,或互培互训、或合作办学、或师资交流、或境外设厂,改革开放中的职业教育开始全面地与国际交流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文化,国人为之自豪。

——北京实用美术学校与香港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合办了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学校。合作之中,由港方负责派出部分教师来京讲课,培训中方师资,提供专业教材。毕业考核合格者,发香港蒙妮坦美发美容和职业高中证书。目前,北京实用美术学校已先后派出5批10名教师赴香港学习,并取得了美容美发学院颁发的高级美容师、高级美发师证书。

——北京劲松职业高中的西餐专业与德国合作,培养高水平西餐厨师。学生在国内学校学习两年后到德国培训两年,培训期间一切费用由德方支付并发给学生实习费。经考核合格后,由德国发给技术证书,国内发给职高证书。目前,这种形式已经国家教委批准实施,劲松职高的30名学生已在德国培训。

——1988年,北京103中学的高级教师、烹饪技师李刚只身一人,奉派到瑞士讲学并举办了个人美食周。他的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讲学和美食活动,在瑞士及周围国家引起了轰动,中国的饮食文化及专业技能也受到了高度评价。

△出国劳工,受训后再走

中国的劳务输出在世界上说可谓“后来居下”,起步晚,规模小,关键又在于素质低劣的劳务输而不出。

如何提高输出劳务的质量?上海外经国际人才培训中心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上海外经国际人才培训中心由经贸部批准成立,是上海市第一家持有《外派劳务人员培训许可证》和《外派研修生培训许可证》、取得外派劳务人员(包括研修生)培训资格的机构。隶属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外经公司)。

在国际劳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外经公司非常注重外派劳务素质,一直把“聘方利益至上,雇员素质第一”作为经营宗旨。自公司成立12年以来,对外签订劳务合同金额超2.5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5亿多美元,累计外派近2万人次。外派劳务人员和研修生分布在102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精心选派,严格培训,外派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外语基础、健康状况等素质符合聘方要求,受到聘方的普遍好评。

面向世界的展望

追根溯源,没有教育的面向世界,也就没有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诞生。

近代、开历史之先河,竭诚倡导职业教育的组织当推中华职业教育社,而职教社的理论和主张,很多都带有欧风美雨留下的印迹,特别是受到了美国的影响。有人统计过,在《教育与职业》前70期(1917年11月~1925年11月)上介绍美国职业教育的专论、消息、报道共56篇,介绍英国的17篇,介绍德国的16篇,介绍日本的14篇,介绍法国的7篇。还有一些介绍苏俄、菲律宾、奥地利等国的,皆不足5篇。正如黄炎培在职教社刚成立时宣布的那样:“职业教育盛行于欧洲,渐推于美国,而施及东方。万非本社所敢创,更万非本社所得利”。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靠出卖军火坐收渔人之利,国民经济得此刺激而有了较大发展,各工业部门都需招募新技术工人和提高在职工人的技术水平,于是产生了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由于当时欧洲各国都忙于打仗,无暇顾及教育,职业教育更无从谈起,唯有美国不但提倡职业教育,而且在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

美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及其发展信息是通过三条渠道传入中国的。一是黄炎培等赴美考察,受到启发,回国后倡办职业教育;二是刘湛恩、王志莘、钟道赞等留美学生回到国内,大量撰文介绍美国的职教情况和经验,并都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骨干;三是杜威、孟禄等美国教育家来华亲自宣传他们的主张。

抚今思昔,中国职业教育在面向世界中诞生,在面向世界中发展,与世界文明、进步同呼吸、共命运。世界职教犹如浩翰无边的蔚蓝色的大海,中国职教这条巨龙只有游入大海、吸收丰富的养分,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职业教育在本世纪初的面向世界已是历史,而当今世纪之交的面向世界却需要实践。前后相隔近一个世纪,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兴国”,职业教育从诞生到发展,从吸收借鉴到创立特色,其中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奔走,为之呐喊,为之挥洒心血。

当然,今天的职教面向世界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改革开放的中国已解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的束缚,正雄姿勃勃地走向世界舞台,不难预料,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在面向世界的潮流之中展现给世人的必将是“好戏连场、美不胜收”。

展望之一:将形成政府一马当先、企业与职业院校齐头并进的开放格局。与国际经济接轨是市场经济改革的主旋律,无论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必将把发展外向型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动为中国职教与外国职教的接轨牵线搭桥。企业的市场竞争以及职业教育市场体制的完善将极大地剌激企业、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进而形成“一主两翼”。(一主为政府、两翼为企业、职校)的开放格局。

展望之二:国际职业证书将在中国大部分通用性职教专业中普及。海外就业、劳务输出、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无一例外地需要国际职业证书。国内失业难题的解决及人口重负的缓解很大程度寄希望于劳务输出,这是职教即将面临的严峻课题,实施国际通用职业证书教育无疑可以打开劳务输出的通道。

展望之三:高新技术开发培训合作将成为职教面向世界的新潮。职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桥梁,其生命力在“直接”二字。从传统技术培训到新兴技术培训、从技能、技艺的传授性培训到高新技术的创新性培训,走向新世纪的中国职业教育请盯住世界。

展望之四:中国职教将从对发达国家的开放引进过渡到引进和输出并行的格局。为了抢占未来的职教和劳务输出的国际市场,职业教育请盯住世界!

标签:;  ;  ;  

职业教育,请关注世界_中华职业教育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