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虞晓明 张伟月

溧阳市社渚卫生院 放射科 213341

【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住院部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0例,将其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多层螺旋CT),对照组---20(腹部B超);并对其确诊率、疾病类型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类型诊断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处于优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在不同角度上观察阑尾以及周围组织情况,从而为阑尾定位、定性等提供依据,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阴性切除率,并且还能降低误诊率,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阑尾炎;诊断;应用效果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脓肿、阑尾穿孔等;并且患者会伴有发热、腹泻、呕吐以及右下腹部疼痛等临床表现【1、2】;我院为了观察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2015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住院部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具体见文章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住院部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0例,将其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多层螺旋CT),对照组---20(腹部B超)。

观察组:男性阑尾炎患者:女性患者=10:10;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6.21±2.81)岁。

对照组:男性阑尾炎患者:女性患者=9:11;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6.25±2.85)岁。

40例患者均符合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同意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分别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腹部B超检查,嘱咐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低频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进行全腹扫描,重点扫描右下腹,对其腹腔肠管、游离液性暗区进行观察,并使用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10MHZ)扫描阑尾区,促使探头在腹部处缓慢施压,若发现较细肠管回声,则说明末端为盲肠,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查看是否出现包块、积液现象。

观察组方法:给予多层螺旋CT(德国西门子多层螺旋ct,somaton emotion)检查,嘱咐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参数设置为电压120kV,电流250mA、螺距1.0525,扫描时间为8秒;从多个角度、方位上观察患者病灶,并由两位经验丰富医师对其结果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疾病类型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

1.4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当P小于0.05时,则说明两组患者对比的各项基本资料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

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具体见表1:

注:两组患者对比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诊断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类型诊断结果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具体见表①: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诊断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发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7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6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化脓性阑尾炎4例;(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5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两组患者对比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临床表现多样,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等特点,若不及时对其采取有效手段,可导致严重后果发生;阑尾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盲肠,是大肠起始段的细长管道,其中一端和盲肠相通,若盲肠发生梗阻现象,会导致管腔内分泌物堆积,促使压力增加,从而对其产生压迫,损伤粘膜,促使细菌入侵,继而发生感染现象【3】;并且会导致阑尾出现血流障碍,引起周围组织缺血,增加阑尾坏死机率;患者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右下腹疼痛以及腹胀等,由此说明典型症状容易初步确断,不典型症状容易造成误诊,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为此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4】。

腹部B超可以对病变的阑尾进行直接观察,观察其阑尾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积液,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经实验后表明容易出现误诊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典型症状病例比较多,在对其进行初步诊断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5】;而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解剖结构显示能力以及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病变、病理分析,在不典型病例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以及鉴别能力,可以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可发现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腔会出现实性状,其管腔直径可大于6毫米,并且阑尾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可表现为实性状,管腔直径大于6毫米,在阑尾周围组织可出现渗出样改变;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腔与其他类型比较相似,但是在部分阑尾处会与周围组织出现分界不清现象,同时在阑尾周围看见积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阑尾部分组织处可见脓肿、包块【6】。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类型诊断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处于优势(P<0.05);由此说明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在不同角度上观察阑尾以及周围组织情况,从而为阑尾定位、定性等提供依据,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阴性切除率,并且还能降低误诊率,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龙安军, 项国靓, 刘窗等.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5(6):1162-1163.

[2]黄权生, 刘华, 杨鹏等.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 24(2):217-219.

[3]黄诗育, 肖汉初. 试论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使用多方位重建技术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7):40-41.

[4]李彩琴, 王振光, 王希林等. 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32(7):1059-1062.

[5]吴晓钢, 钱林清. 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7, 30(5):264-266.

[6]范锐. 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1):168-169.

论文作者:虞晓明 张伟月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虞晓明 张伟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