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分析论文_李丽萍

国企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分析论文_李丽萍

摘要: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渐加快,国家经济迈向了迅速发展阶段,国企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提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但是因为资金管理不当,导致国企资金链出现问题,阻碍国企的资金流动。所以,为了促进国企的长远发展,使之更好凸显资金管理的价值,需要强化对国企资金控制,科学应用资金,加速经费流动速度,提高国企整体实力。

关键词:国企;资金管理;应用控制;创新对策

1、序言

资金是保持国企稳定运营的关键载体,资金管理与应用是国企经营模式的表现。资金管理与应用涉及了结算、调度、运营等整个过程,是国企财务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不仅对国企内部经费运营有影响,而且资金控制是强化国企和外界连接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国企健康稳定发展。在目前经济社会变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国企原本的资金管理与应用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形势需求,所以需要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保证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2、目前国企经费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2.1资金控制的内部环境不好

因为受到以往国企资金控制模式的限制,落后的管理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部分国企的管理模式,“找关系”、“走后门”等情况在国企内部经营中十分常见。如此就导致部分国企董事会的职能范围无法得以确定,领导管理超过制度控制,管理与运营相互隔离,造成无法形成科学规范的监督平衡机制,使得国企资金控制效率低、风险高,使国企资产增值目标无法实现。

2.2资金控制与应用效率较低

国企运营发展期间,每个生产项目都有生产进度与资金应用状况不同步的情况,如此以往,若无科学的规划与预算,将会导致资金出现大量闲置耗费,国企的总体利益将会面临损失。尤其是在国企的子公司与分公司缺少有效管控的状态下,无法对国企资金组成与项目投入做出总体规划,无法盘活国企的综合资金,无法使之发挥最好的作用。在管理模式与资金运营方式未得到统一的状态下,有些小的分公司尚处在人工记账阶段,这样更加无法及时汇总数据到国企的经费数据库,无法为国企的经营与决策,特别是资金应用提供精准、详细的依据。

2.3资金控制手段滞后

伴随电算化信息平台的推广,为国企经营带来了十分方便的条件。但很多国企的电算化规划中通常仅仅偏向于流转过程,最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国企只是把电算化用在企业财务核算方面,而对国企整体没有形成数字化管理平台,造成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未实现及时有效的数据交流,造成资金运营效率较低,流通费用较高。在国企运转阶段,因为每个环节的数据不对称及失误,通常会导致决策产生误差,从而给企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在缺少信息系统作为资金控制手段支持的状态下,资金控制与应用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更不用说促进国企稳定正常运营。

3、国企资金控制和应用控制的创新对策

3.1做好提前准备,细分资金管理任务

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则做事将会取得成功;若不进行准备将会失败。资金管控也是这种道理,若在资金管理过程,做好早期准备工作,则会获得事倍功半的成效,所以,国企在开展资金管理时,应当遵守“预则立”的宗旨,才能为加强资金管理提供一定的内部条件,保证资金控制的高效性。一方面,在资金管理及应用控制过程,应与国企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不得因为资金的制约就放弃国企经营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在资金应用阶段强化风险控制,掌握好经费流动的趋势;最后,在资金控制方面要采取统筹兼顾的政策,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资金费用,针对闲置经费也应当充分突出其价值,科学配置资金,为国企营造更大化价值。

精细化控制能够为国企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对资金管理选择精细化控制手段,能够提升国企的资金管理质量,实现对经费的科学分配,为企业营造大量价值[1]。在资金控制精细化中,要求专业化的财务工作者提供技术保障,并考虑国企的资金链与现金流,基于此,对未来时间国企的现金流展开预测与分析,能够为决策层带来有用数据,进而减小国企资金应用与控制的风险系数,推进资金流转的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建立科学可行的资金应用机制

首先,在国企运转与资金应用阶段,要根据国企目标与生产运营管理阶段的实际状况,建立好国企资金应用计划,保证资金应用满足国企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在建立资金应用计划时,首先要确保国企项目的经费要求,避免在项目创建、生产、运营过程中由于资金紧缺而导致无法完成运营目标的情况。其次,制定完善的资金应用监督管理机制,管理资金应用风险,确定资金应用的流动方向。最后,要充分掌握国企的资金总体情况,科学安全的应用资金,管理应用成本,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

在国企经营中,要克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注重探究精细化管理方式,保证经济利益的最佳化。在资金管理及应用过程中,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要求引入专业化人才,对国企资金管理展开专业化管理,对资金应用提出可预测的目标,并加强风险管控,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国企的生产运营目标。

3.3推广信息化管理方式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出现,对国企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信息化为主的管理机制,可以大幅度推进国企发展进度,保证国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资金管理及应用中,要制定出整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更为科学规范的进行经费预算、管理、应用与监管[2]。国企的生产运营少不了信息化的资金控制及应用体系,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保证国企的资金在预测、研究、监管与检查的有序推进,进而及时全面的为国企的经营决策带来依据。

3.4规范现金流预算控制方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企要想迎合社会的深入改革,就少不了资金管理及应用的预计、流向、监督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这些均是资金预算可以得以整体管理的。加强国企资金预算控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率与企业整体竞争水平。

首先,应以“收付配比宗旨”、“时序进度宗旨”和“定时经费清算体系”作为落实现金流预算工作的联动控制方法。其次,要加强对营运指标的管理,科学提高预收账目占收比系数,减小应收账目占收比指标,加强对商业信用的使用力度。需要把现金流预算执行状况、预收账目占收比、应收账目占收比控制指标等引入企业财务年度业务考核[3]。最后,强化资金全面预算对相关补贴的控制,提升代理佣金与终端补贴经费的有效应用,保证代理佣金与终端补贴经费的及时支出,终端补贴经费要保证专款专用。除此之外,要定时展开现金流预算研究,对异常状况及时展开控制并进行相应调整。定时对现金流预算落实状况进行研究、检查与通报,及时展开内部调整,科学落实现金流预算的实现进度,提升现金流预算控制效果。对现金流预算落实不好的公司,能够基于现金流预算控制,使之及时展开内部调整,保证生产建设、经营资金的顺利运转。而且,按照现金流预算控制需求,及时把握现金流预算实现进度,科学控制、统筹分配年度经费预算,定时展开资金预算执行状况研究。

3.5依靠全面预算,加强资金预算控制

加强资金预算控制是提升国企财务与资金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对国企的财务情况与运营成果展开评估,提出国企运营阶段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4]。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某得生存,国企管理人员必须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需求预计来挖掘经费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结合国企短期及长期的经费需求来动态化评价国企整体资金情况,对国企生产阶段的资金应用过程展开预计、跟踪、监督与评估控制,基于资金预算来督促经费支出进度,有助于资金支出的管控,保证财务活动正常开展,降低财务风险,进而提升国企内控效果。

为此,只有提升经费周转率,提升国企市场竞争水平,才能保证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资金控制的层次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国企运营效益的好坏。根据国企经营状况制定的资金管理和控制策略能够促使国企得到长远发展。文章从国企资金管控和应用控制着手,系统的探讨了资金控制体系以及对国企的意义,介绍了国企资金控制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科学的资金管理及应用控制对策,不断提升国企资金控制及应用管理质量,以确保国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国企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5):174+178.

[2]张娟.关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创新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7(34):87+98.

[3]孙启军.关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分析[J].经贸实践,2017(11):190.

[4]张莉.关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创新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154-155.

论文作者:李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国企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分析论文_李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