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巧导入,事半功倍赢开头论文_范维娜

不拘一格巧导入,事半功倍赢开头论文_范维娜

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 056300

摘 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施展才华的阵地,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对于一堂课的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前导入 讲究艺术 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分为多个步骤,在各个环节都应认真反思,寻求解决办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对整堂课的教学成败也尤为重要,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一步。艺术而新颖地设计导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转向紧张,且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设置悬念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可通过巧妙的设疑、设置悬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导入法中的悬念设置法,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便提问:“同学们阅读了课文,那么有没有发现本课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以此来设置悬念。又如在教学《诗经·氓》时,可说:“诗中的女子聪明贤惠、勤劳专一,那么她们究竟因为什么而被休弃的呢?”学生不免好奇,便会积极阅读、展开讨论,那么一堂课的基础也就打下了。

二、引经据典法

即引用伟人或名人的有关论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如教学《赤壁之战》时,先引用毛主席的有关论述,再引导学生回顾引语中已学过的《曹刿论战》的主旨:长勺之战之所以以弱胜强是因为战略防御的正确。写作方法:以对话方式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争,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本文的题旨是:赤壁之战之所以取胜,也是因为主观指导的正确。这个导入语妙处在于:1.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了解了赤壁之战在中国战史上的地位、意义、影响;3.启发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有二:一是学习理解司马光对材料详略处理的方法和意图,二是传神的对话描写。这就为讲析课文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三、角色参与法

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讨的问题。学生不参与课堂,势必导致懒于思考,懒于思考也必将导致语文素养难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我认为把一堂课的开启之笔大胆交由学生完成,也是一项可以实施的方案。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于许多学生并未读过《红楼梦》,而读进这篇文章必须详细了解贾府的人物关系和所选内容的前后情节,所以我便将这堂课的导入交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为我们讲解人物关系及大致情节。同学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声音,更具吸引力,他们也听得更专注;同时,还给了上台发言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歌曲渲染法

即以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曲导入教学,最好是师生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雄浑、悲壮的歌声中,群情激昂,注意力相当集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苏词境界,被三国英雄感染。这时再欣赏苏词,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风流倜傥、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建功立业的形象,也会自然地体会到苏轼的失意之恨,进而了解豪放派词风。这种导入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炉。

五、影视助理法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影视片断引入课堂,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形象化。学生在欣赏精彩的场面的同时,感受了一遍文本的内容;之后,再去阅读文本,品味教师授课的内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无异对学生的再认识、再创造有了一个全新的层面。我在讲《内蒙访古》一文时,选取了反映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几个片断——赛马、摔跤等进行剪辑拼接,以此吸引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的神往,然后带着学生去鉴赏文本内容。

六、启发联想法

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就有关美妙音乐的描写,可启发学生联想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联想到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中王小玉的演唱,联想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听唱的描写,再联想到巴金的《家》中觉新吹箫的描写。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当读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时提问:“李白一生‘爱月’,想像明月是可以问讯、追攀和揽摘的,甚至可以解孤独、寄乡愁,请背诵李白诗中有关描写‘明月’的诗句。”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吟诵:“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法非常多,可谓各有千秋。

论文作者:范维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  ;  ;  ;  ;  ;  ;  ;  

不拘一格巧导入,事半功倍赢开头论文_范维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