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_姜敏

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_姜敏

姜敏(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80)

【摘要】内科疾病的病因相对复杂,有些疾病需要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言语、态度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内科患者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提高免疫力,并能尽快的康复出院。

【关键词】内科 患者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34-01

随着护理观念及护理模式的改变,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的内科护理工作己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打针、发药等基础工作,而是要具有创造性、独立性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内科护理工作,需要护士掌握不同病人的心理,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检查及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内科病人疾病的早日康复。

一、内科患者的心理分析1 悲观、自责、内疚。此类患者经过多次检查确诊后,患者因为不能根治需终身服药时会情绪悲观,消极厌世,担心患病不能照顾家庭,给家庭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内疚,对生活失去信心、整日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对治疗丧失信心,时常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这种病人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 焦虑恐惧。:由于疾病来的突然,,病人没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

有的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考虑到经济问题,故而产生种种忧虑。有些患者对疾病不去积极地接受治疗,而是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平日里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吃药后效果不明显马上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寝,有人不能接受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惧怕因疾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失眠等。

3 防范抵触。 有此心态患者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迟早都是死,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现出一种冷漠,情感上受到压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内科病人住院时间长,有的病人通过互联网及其他途径对所患疾病及有些药物有所了解,因此会怀疑医护人员是否能给自己正确用药,会过分警惕并对医护人员产生防范心理,对于病程而自暴自弃,对治疗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拒绝用药。

4 麻痹大意.有些内科患者自认为控制疾病很有经验,一切自己做主,会因为偏离规范治疗使病情出现反复。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或者是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拒绝改变饮食习惯。

二、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碍。:内科慢性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动作要迅速,熟练,准确,通过详细介绍病区基本情况后,让患者来到病房就感到护理人员的温暖,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多用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生活上给予照顾,并通过经常和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不同的疾病给予不同的护理。

如有的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弱,当确定疼痛是属于条件反射或心理因素造成的,应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走出焦虑的误区。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要从患者减轻的症状来了解病人,让病人参与疾病病理生理的转变过程,避免因为患者在不了解、猜疑无形中更增加了心理的压力。护理人员应该让他们充分了解疾病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尽早消除隐患,避免危险发生。护士应关爱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相互介绍经验,使患者改善惧怕心理。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并加强锻炼,,通过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建立乐观开朗心理状态,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克服心理障碍,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经常鼓励患者到室外活活动,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从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3 医患沟通,消除患者的防范心理。 对于患者的不信任,护理人员在慢慢引导的前提下,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讲解疾病及治疗方案,并在患者面前技巧性的树立良好的医护形象,维护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时刻给予患者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对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患者平常的饮食,帮助患者以及家属克服困难,接受治疗。

4 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遵守医嘱按时接受检查及治疗,调动患者积极性,关心体贴病人并经常深入病房,了解病人身体状态,消除悲观的心理因素,以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同时也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思想沟通,让患者家属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对于患者来讲具有很大的作用,让患者感觉到亲人们的关爱爱他,使患者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总之,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中,内科护理工作包括了心理护理等高层面且更具复杂性的工作。要做好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外,心理护理这一环节不可忽视。恢复期机体的器官疾病已基本消除,如护理不当,会导致慢性病可再次复发,因此,必须 通过对患者心理的护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使其疾病得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2] 朱剑秋,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11,14(22):125。

[3] 孙艳,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9 年5 月7 日(5):1369。

[4] 陈爱华, 心理护理疗效评价影响因素探讨, 实用护理杂志,2001(5):43-44。

论文作者:姜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  ;  ;  ;  ;  ;  ;  ;  

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_姜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