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_李娇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_李娇

李娇(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镇中心小学 四川 内江 641000)

内容摘要:新课改教学大纲要求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主要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激趣,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实际体验,体现教与学的实践性;通过突出问题意识,形成正确的学习形式。”通过新课改,教育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乐之者”、“会学者”、“有成者”。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 教学 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2-086-01

在教学上要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以现代学习方式取代传统学习方式。就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通过多种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体系。应用现代学习方式,可以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是: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怎样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首先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才能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教“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就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口述一道题,请同学们快速抢答。四年级有160名学生,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每班40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每班人数的?学生回答用除法。那么除法是怎样运算的?它的意义是什么?请大家想一想。通过这样启发诱导,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呢?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需要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经过思考后,学生就能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等等的不同问题,使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2.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老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积极参与,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有序,学生情绪饱满、热情洋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并营造各种教学环境,积极鼓励学习独立学习,培养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形成独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实际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是指由身体各感官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好动、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心、好动的特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的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经过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除以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的经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亲身体验,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学习形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新课改要求指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体,体现学生的独特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让学生深入体验学习经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能力,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乐之者”“会学者”“有成者”。

参考文献:

[1]张朝林.浅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00239.

[2]陈淑慧.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2):181.

[3]李曦.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文理导航旬刊,2015(7):45.

[4]其麦巴珍.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6):72.

[5]曹斌锋.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1):78.

[6]李和桂.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创新行为[J].读书文摘:中,2015(8):79-80.

论文作者:李娇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_李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