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供电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形势,要想全面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水平,就必须积极推动运维一体化管理,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从整体上提高输电线路管理工作水平。运维一体化管理成为大势所趋,然而需要现代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的支持,更需要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本文通过阐述构建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分析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完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策略,旨在为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
输电线路是电网系统中的供电脉络,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电,输电线路若是出现故障,那么电网系统也会随之发生故障,严重则会导致整个电网瘫痪,因此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供应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变得必要不可。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其规模的扩大和设备种类的增加,因此,传统的输电线路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电网发展,为了解决输电线路检修人员紧缺的问题,同时也为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采用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则是最佳的选择。因此,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中。
1 构建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
(1)切合发展需求。传统化输电线路的检修办法不能有效应对重点路段、电线性能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切合时代需求,更能从根本环节中突破传统检修办法的单一性问题,促使检修工作趋于科学化、智能化。同时,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基础电力的电压参数无技术要求,有利于检修方能够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规划整改,进而彰显检修的科学性价值。
(2)深化可用价值。输电线路运行检修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3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RS技术)在实际检修的运用[1],帮助检修工作的信息处于高联动性的功能,同时有利于检修工作趋于可视化、信息化、及时化。进而保证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提供了可用的价值,提高了检修的效率。同时,一体化的管理技术有利于检修方能够及时反馈时效工程,保证基础管理具有时代化的意义。
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存在的问题
2.1 分区检修承包管理混乱
传统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大多是采用分区、分片的承包模式,这种承包模式如果负责的区域较小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现在的用电区域范围广,传统的运行检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情况,电力线路的运行和检修没有实现完美的配合。电力路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无法进行及时定位,导致检修工作没有办法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用电客户的自身利益。并且实行分区检修承包管理使得各个承包商各司其职,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推诿,这个问题也导致了电力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
2.2 运行检修的信息化水平低
虽然我国电力行业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水平仍然很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采取的还是人工的方式,不能将高效地将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检修过程。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构建系统的科技化、智能化的管理操作,帮助检修工作能在制度中得到有效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有待提高
对输电线路运行情况进行维护与检修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着实令人担忧。检修工作人员队伍不仅仅是缺乏高素质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对检修人员的管理也不是很到位。检修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相互推诿,权责不清,导致很多时候无法及时解决问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混乱。这就说明电力企业的检修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3 完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3.1 建立一体化承包模式
为了更好对企业辖区所有用电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电力企业必须对输电线路运维承包模式加以调整和改革,不断加强承包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或者是改革分区承包模式,统一实行集中式承包,从整体上打造出一个运维系统,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创造条件[2]。只有建立一体化承包模式,实现跨地区和范围的综合管理和维护,才能够有效消除传统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模式的阻碍,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运行检修的工作效率。 另外,需要不断深入智能化的模式在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帮助企业能够在技术支持中不断提高运行、检修的水平。
3.2 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智能化管理系统
电力企业想要精准定位出现问题的电路,进一步提高电路故障检修的工作效率,就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将运行和检修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引入最新科技成就,打造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无线采集、传输、分析与定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查找问题的时间,也就是说为电力企业检修故障赢得了更多的时间,进一步推动了电力企业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进程[3]。
3.3 加强培训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
运行与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入管理、维修人员的素质得到基础提高,特别是需要能够及时应对多元化输电线路问题并进行整改,以此完善检修工作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不断深化电力企业人员的基础素质,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在系统化培训过程中拓展工作认知、深化工作态度。同时,需要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帮助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科学、熟悉的应对多元化的输电线路问题。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进行时出现技术问题或思想问题,应进行及时的奖惩办法,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运维思想,进而拓展工作和管理的水平[4]。
4结语
输电线路检修问题已经存在并且亟待解决,人工检修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电力网路,因此实施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尤为重要。几十年来的人工线路检修,为线路检修打下了知识储备的基础,同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为实行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运用很多先进的智能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库,同时重视加强培训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使一体化管理系统顺利安装完成,从而提高线路维修的效率,避免浪费财力和物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运行检修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波,黄江林.试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一体化管理[J].通讯世界,2016(03):110-111.
[2]徐敏,蔡泽祥,刘永浩,等.基于宽频信息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
[3]蒲廷兵.浅析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一体化管理[J].机电信息,2013(12):169-171.
[4]郭明委.试分析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一体化管理模式[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11):290.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线路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模式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