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选举制度

论英国选举制度

韩超[1]2016年在《苏格兰民族党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9月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使得苏格兰民族党这一英国国内的中左翼地区民族主义政党开始为世人所知晓,而在2015年英国大选中民族党的异军突起,则是其开始真正影响苏格兰、英国乃至欧美政坛的重要标志。苏格兰民族党正式成立于1934年,现任领袖为尼古拉·斯特金女士。在历经最初数十年几乎悄无声息的发展后,民族党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登上英国政治舞台,随后凭借着英国主流政党的相互斗争,“撒切尔主义”和“新工党”改革的助力,英国放权运动的推进以及苏格兰不断汹涌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崛起并开始在选举中不断占据优势,直至2015年大选中成为英国第叁大政党,开始成为能够影响英国内外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党的政治理念比较成熟,组织结构相对完善,推崇“苏格兰独立”与传统工党类似的中左翼社会民主主义政治理念。就其理念的特点而言,民族党在推动民族主义运动时具有鲜明的非暴力特征,组织了有效的青年政治动员,秉承了英国政坛较为少见的“亲欧洲”立场,以及继承自工党传统的“进步主义”政治标签。民族党的发展壮大,是与英国国家实力地位的衰退,以及20世纪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同步发生的,更与其国内复杂的政党政治、经济衰退、分权改革、文化认同以及北海石油的采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密不可分。民族党的发展壮大对国际社会和英国国内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英国传统两党制的冲击,对于本就无解的“西洛锡安问题”的激化,对英国国家认同的再度削弱,以及对英国的国防尤其是核力量未来存废的影响等等,可以说其正在逐渐改变英国社会数百年的诸多传统。因此,研究民族党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英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角度,而且通过分析其对于英国政治带来的改变,对于研究英国的当前政治格局,未来经济发展,乃至国家认同的重新确立和领土主权完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在维护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概念出发,对民族主义政党进行了区分,并引出对于苏格兰民族党的概括性介绍,阐述了民族党以“寻求苏格兰独立”为核心,同时又推崇“社会民主主义”的中左翼政治理念及其鲜明特点,以及内部的组织架构。第二部分首先阐述了民族党自创立以来至今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并有代表性的列举了部分时期民族党在选举中的表现,然后从英国国内到欧洲,由内而外,较为细致的梳理了促使民族党发展壮大的政党、经济、选举制度,党派领袖、民族主义浪潮、欧洲一体化等等因素,从而在整体上对于民族党的发展,乃至整个英国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的转变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民族党的发展壮大对于英国国内的政党政治、地方分权、国家认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其对于国际上类似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刺激。第四部分则着重对民族党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认为虽然面临内外重重困难,但民族党在今后仍能够保持一段时间发展的态势,甚至其“独立”目标在特殊条件下仍有达成的可能性,不过其不大可能主导英国政坛,且英国独立党才是英国政治及国家统一当前的最大威胁。

聂露[2]2002年在《论英国选举制度》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考察英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化、制度构建、理论渊源,旨在讨论政治学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即代议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继绪论交待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之后,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阐述英国选举制度的演变。英国宪法史上关于选举的规定始于12世纪初年,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自由选举的原则。中古时期,即英国贵族政治时期,在部落民主传统、血族复仇制度、经济因素、法治传统与贵族政治传统的综合作用下,早期的选举制度表现为贵族与王权博弈的工具、表现为政治权力分化的缺口。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也是英国宪政改革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替代了原有的封建经济,宪政观念和代议理论广为传播,选举制度在普选、秘密原则、平等性、定期、法治化等方面,都有立法上和实践上的长足进展。20世纪至今,是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阶段。英国经济垄断发展的同时,政治集中的程度也在加强。政党政治和女性选举权运动完成了英国现代选举制度最后的塑造。 对英国现代选举制度的介绍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会选举。一个是地方选举,前者是介绍重点。从选区划分、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选举费用、投票、计票方法、选举诉讼七个方面,国会选举的过程得以扼要地呈现。资料不仅来源于英国的议会法案、宪法惯例,还有政党在选举中比较确定的制度化的行为。 第叁章回答现代选举为什么最早在英国出现。从历史意见的角度,论文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政府合法性来源的新观念,也是现代选举制度形成的理论指导。人民主权理论主张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选举制度就是人民主权寄存的过程。由于直接民主制存在适用规模上的局限,所以,代议制是最适当的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选举制度的民主属性从人民概念和多数原则两个方面探讨。人民的概念经历了古典共同体、权利普及中的人民、抽象主体叁个阶段,对应了英国选民从少至多、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多数原则是人民主权在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选举规则。英国的简单多数选举制在较低程度上满足了合法性要求,同时较大地满足了治国能力的要求。 第四章回答英国为什么选择简单多数制,归纳代议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即选举制度和理论。论文以迪韦尔热的政党法则为线索,在比较叁种基本选举制度,包括相对多数制、比例代表制、混合制的基础上,结合英国的国情因素,提出采行简单多数制的四点原因。即,从制度上讲,简单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各有特色,没有哪一种制度占有优势;从宪政因素上讲,英国的宪政构架和理念(议会主权、内阁制、两党制、简单多数制)选择了简单多数制:从文化因素上讲,英国群众和精英的守成思想维护了简单多数制的惯性;从动力因素上讲,改革选举制度的动力不充分:大党为了既得利益阻挠改革,小党势单力薄,更没有群众的支持,无力构成有效的反对力量。 第五章通过分析英国简单多数制的发展,考察代议制理论的现状,即精英民主理论。论文先梳理了精英民主理论从古典到韦伯、熊比特、达尔的简单谱系,讨论了精英民主与经济学、社会变迁、大众民主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其次,从个体精英的角度,勾画了议员从代理人向代表、从受委托者向主权者角色的变迁。最后,从团体精英的.角度,揭示了政党的结构趋于寡头制和科层制,而政党的发展趋中集中和选择冻结。选举和代议制被精英民主的“理性化”重新构造。 作为宪政制度的渊源,英国选举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典范的意义。从英国的经验中,论文建构了代议制理论的基本构架。代议制的历史渊源是中古时期英国王室为了纳税召集的会议。代议制的理论前提是人民主权。在实现人民主权的问题上,代议制形成了独立的理论,并通过各种选举制度得以实践。代议制内在的局限,即选民对代表的控制不能问题,在现代发展为精英民主理论。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可能生长出新的民主观念。

许京生[3]2016年在《英国近现代选举制度改革的语境分析》文中提出迄今为止,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政党制度,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叁大支柱;现代民主政治以政党政治为前提,正是通过选举制度构建而成。选举制度既拥有独立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是考察代议制理论的重要指标。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战火中浴血而生,选举制度作为民主的基石,也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呱呱坠地。然而,历史总是由无数的例外组成,英国的选举制度问题却显得与众不同,最先出现于英国下议院议员的选举。基于“日不落帝国”及其完善的选举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英国近现代选举制度改革的历史、原因、条件、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回答英国为什么会产生选举制度和英国为什么会坚持选举制度,考察英国近现代选举制度的改革状况。围绕着这个核心,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英国近现代选举制度追根溯源,从历史中寻找其发展的足迹,分析其改革经验;其次,立足于历史现实,运用逻辑主义思维,从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多方面对英国近现代选举制度改革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最终诠释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常胜泽[4]2012年在《“迪韦尔热定律”的危机解析》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英国议会大选的结果是出现了自1974年以来的首个“悬浮议会”,已连续执政13年的工党下台,保守党和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英国两党轮流执政的格局被打破。这一特殊结果对被称为政治学界的“铁律”的“迪韦尔热定律”——相对多数选举制倾向于导致两党制发起了挑战。本文认为,导致英国本次大选的特殊结果对“迪韦尔热定律”发起挑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指相对多数选举制与两党制的张力,也可以说是“迪韦尔热定律”的逻辑缺陷所在,这是本次大选会出现特殊结果的根本原因;外因则是指诸多促进因素,具体包括政党趋同和政策性投票模式的共同作用、经济危机对政治的影响、政治媒体化、选民对英国“钟摆政治”的烦腻情绪等等。概括而言,2010年英国大选的特殊结果是内因在诸多外因的影响下被放大的产物。

陈颖[5]2006年在《论苏格兰地方议会的选举制度》文中研究说明1999年5月,苏格兰地方议会宣告成立,其所采取的额外议员制打破了英国几百年来所保持的简单多数选举制的传统,混合选举制度首次在英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本文通过考察苏格兰地方议会选举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运行模式,旨在讨论该项制度对苏格兰、对整个英国宪政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本文包括叁个部分:导言、正文与结语。其中,正文又分为叁章。导言介绍了苏格兰地方议会选举制度的研究价值与本篇文章的撰写目的。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苏格兰地方议会与额外选举制的确立过程。苏格兰地方议会的设立是新工党宪政改革的序曲与首要议题,在争取建立地方议会的过程中,苏格兰政党、苏格兰政治组织与民族主义公民团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成立的苏格兰地方议会享有与威斯敏斯特议会同等的一级立法权及其他重要权力,它的建立旨在实现苏格兰人期盼已久的自我治理。混合选举制在苏格兰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政党角逐与苏格兰人民的抗争使工党政府最终选择了混合选举制。第二章分别从选区划分、投票计票方式与选举结果叁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苏格兰地方议会额外议员制的运作模式与特点。额外议员制是简单多数制与比例代表制两者结合的选举方式。其采用双重选区的划分方式,包括小选区与中选区。选举时采取双票制,选票根据特定的公式换算为席位,总共选举出129名议员,包括简单多数制下73名,比例代表制下56名。1999年与2003年两次选举中没有一党获得绝对优势,皆由工党与自由民主党在苏格兰组成联合政府执政。第叁章通过分析近7年来苏格兰地方议会的运转情况,论证额外议员制对苏格兰立法、对英国宪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该制度使苏格兰人民拥有了真正体现其意志的立法,推进了苏格兰向更加民主化、平等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为英国下议院的选举改革提供了指路明灯。结语概括了该项制度的指导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选举制度既是法律制度,又是政治制度,也是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苏格兰地方议会额外议员制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苏格兰、英国宪政的未来。

魏丽[6]2018年在《“脱欧”背景下英国议会民主制新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实行议会选举制度的国家。英国在1688年历经“光荣革命”的洗礼,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赋予议会最大权力,让英国成为一个“议会主权至上”的国家。而就是这样一个代议民主传统深厚的国家,近来却接连举行公投:先是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时隔两年又举行了影响更大的脱欧公投。作为代议制最成熟的英国,为什么要频频诉诸公投来做最后的决定?公投是否意味着代议制已经走到了尽头?特别是2016年的脱欧公投,它对英国引以为自豪的议会制度会产生哪些影响?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英国议会的概况,包括英国议会制度的源起和演进、选举和构成方式、议会职能和理论基础。简而言之,英国议会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主要经历了“等级会议”、“议会至上”和“行政集权”叁个时期。英国议会在选举方式上采用单一选区简单多数制,议会职能则主要包括立法权、监督政府权、监控财政权和重要议题辩论权利。英国议会民主制的源起和演进主要建立在“人民主权”学说、“精英政治”理论和“议会主权原则”叁大理论基础上。文章的主干部分,笔者按照从内到外、动静结合的方式回答了“脱欧公投后英国议会民主制的新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即论文的第叁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脱欧公投”后英国议会内部结构、外部互动和权限范围的变化上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分析“脱欧公投”前后英国议会内各政党议席及得票率的变化,可以发现脱欧使英国议会结构出现新调整:一是保守党内部分歧不断;二是政党力量重新洗牌,冲击传统两党制;叁是“悬浮议会”或将成为未来趋势。其次,在英国议会的外部互动上,主要选取了选民和政府为分析对象。“脱欧公投”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次民意表达,而在经历这样一次“民意失控”之后,英国议会将更重视民意,也有可能因循惯例将类似公民投票的直接民主形式纳入代议民主的框架内,开创更多民意表达渠道。在与政府的互动中,经历了“行政集权”对议会主权地位的威胁之后,英国议会反而在脱欧进程中拿回主导权。最后,在英国脱欧后议会权限范围的变化上,笔者认为最为直接的是在国家层面上英国将收回大部分曾经让渡给欧洲联盟的权力,但基于未来英欧关系的不确定性,英国避免不了在某些领域仍受制于欧盟;在地区层面,笔者以苏格兰地区为例,论述了脱欧后英国议会将收紧甚至暂停权力、特别是国家主权的下放以保证联合王国的统一。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叁个结论:首先,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并非敌对关系,直接民主可以作为间接民主的补充形式;其次,英国议会主权原则虽然面临挑战,但英国议会仍处于法律上的最高地位;最后,英国代议制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启发作用,中国应该走一条渐进式的代议民主之路。

黄腾龙[7]2014年在《13~16世纪英国议会选举》文中认为本文探究的是13~16世纪的英国议会选举。通过对这一时期议会选举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和发展历程几个方面的研究,作者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并对英国走上宪政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是议会产生和选举活动发生较早的国家,其议会选举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历史因素:罗马化因素,原始民主因素、封建贵族政治因素。其中罗马化因素主要体现在罗马统治时期,不列颠实行部落行政区制度、行省议会制度和地方元老院制度,罗马民主政治的各种因素从上到下影响着不列颠的政治制度和文明发展进程,对其代表制、选举制等政治成果的产生的提供了可以借鉴和继承的遗产;原始民主因素主要体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政治协商和个人自由的传统;封建贵族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贤人会议、御前大会议、西蒙议会以及“模范国会”的发展变化中。其二是现实因素:商业贸易的产生和征税权问题、地方自治因素、独特的司法体制、教会选举因素。其中商业贸易和征税权问题是英国议会选举产生的经济动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和由此出现的征税权问题,召集全国性议会选举的重要动机;地方自治因素主要体现在英国实行的郡区制和自治市制度,市民阶层兴起保证了英国议会选举的主要来源;司法体制主要是陪审制度的发展,为议会选举的产生提供了公民集体参与意识;教会选举体现在欧洲中世纪教会的教职选举程序对英国议会选举提供了借鉴。议会选举的发展历程分为1283年~1406年的被动选举和1406年以后的主动选举。被动选举时期的发展特点为选民积极性不高,代表参加议会的热情较低,主要原因是选举过程的不公正性、议会早期的局限和民众支付代表薪金。主动选举时期的发展特点是参加郡法庭的人数增多、在选举过程中的发言者也较为活跃、候选人当中多次出现竞选的情景、议会关于选举的立法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英格兰的议会选举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低迷到高涨的发展趋势,早期议会在选举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本文从举行选举的时间、选区的划分、举行选举的场所、被选举人的资格、选举人的资格以及选举的一般程序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时期英国议会选举的概况。最后,本文从议会选举的特点和宪政价值来评价这一时期的英国议会选举。

孙春胜[8]2014年在《论英国自由党的兴衰与启示》文中认为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政党政治时代。所谓政党政治时代,有两个标志:一是政党的存在与发展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二是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是依靠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来治理国家的。由此,政党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执政党而言,其建设的好坏既关系到它治国理政的成败,又关乎到自身的兴衰沉浮。英国自由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资本主义政党,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兴衰成败,跌宕起伏的曲折史,它的经验教训对于世界其它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世界政党发展的诸多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政党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总体可以概括为内部和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会对政党的发展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但相比之下,决定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因素往往是内部因素,尤其对于执政党来说更是如此。从内部因素看,首先,影响政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党的意识形态,既包括意识形态的选择,也包括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是政党自身的组织建设,尤其是自身的民主建设以及党的团结,这是一个政党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分裂还是内斗都会使一个政党垮台,英国自由党的衰落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再次,是政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能力,不仅是关乎一个政党执政根基是否稳固的问题,也是关乎一个政党的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从英国自由党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兴盛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基础,如工业革命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光荣革命对王权与议会关系的调整、自由主义思潮在英国社会中的日益盛行等等。同时,也离不开党的自身建设和适应性调整。同样,自由党的衰败也与大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如经济萧条、国家干预增强等等。但从根本上看,自由党的衰败主要在于其党内高层的几次分裂,尤其是在爱尔兰自治问题上发生的高层分裂导致了英国自由党元气大伤,而日渐走向没落。当然,其它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英国自由党的发展,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以及英国工党的异军突起等等。近年来,英国自由党开始呈现逐步复兴的迹象,尤其是通过与保守党联合执政,进而重新在政坛崭露头角。但自由党能走多远,能否再度走向辉煌,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英国自由党兴衰起伏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政党的发展必须要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要能够及时提出适应时代的新政策、新主张,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第二,一个政党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执行力强的组织纪律,才能在关键时刻使一个政党确保党内高度的团结和统一;第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充分认识到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性;第四,抓经济、促民生是政党长期兴盛的根本保障。本论文主要分七个部分:引言主要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等问题进行了简要阐释和介绍;第一章主要涉及了有关政党兴衰的相关基础理论;第二章对自由党的历史发展作了纵向的追溯和考察;第叁章对自由党兴盛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细致地剖析;第四章探究了自由党由盛转衰的根源;第五章对自由党复兴的迹象及其成因作了分析、归纳;第六章主要揭示了自由党兴衰对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启示。

崔士鑫[9]2010年在《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文中提出英国是世界政党政治的发祥地,也是政党竞选宣言的发源地。作为政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竞选宣言是英国政党政策、理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内容的集中反映;在两党制度下,某一政党赢得选战之后,竞选宣言也成为执政党所实施的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竞选宣言在政党政治尤其是政党政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考察现代英国各个历史时期国情民意的重要指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一直受到研究英国现代史的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在考察英国政策走向以及英国主要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时经常加以引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研究人员,对竞选宣言主要是作为研究英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以及政治制度、政党政策、选举活动等某一专题时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佐证,而对竞选宣言本身的由来、演变、制定机制以及与选举制度、政党政治和时代主题等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等,缺乏充分研究。鉴于此,本文以20世纪初以来英国主要政党竞选宣言为主线,结合英国相关政治制度与20世纪初以来的历史变迁特别是所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分析竞选宣言在内容、形式、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发展演变;研究竞选宣言与政党政治、选举制度等的相互关系与影响;研究竞选宣言在政党理念形成与政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竞选宣言对于解决英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所产生影响的途径与程度等,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内容。这些分析与研究,对于怎样认识政策制定在政党建设和政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政党如何科学地制定政策、怎样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正确地反映民意和适时地引导民意、如何将一定的经济政治理论与党的政策相结合、怎样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党的政策以扩大政党的社会基础以及在政策制定上如何汲取英国政党政策制定方面的失误与教训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主要由八个部分构成。绪论主要阐述了竞选宣言在政党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一章简略介绍了竞选宣言的产生背景,它与议会制度、政党政治的密切关系。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普选制、单选区简单多数制、责任内阁制、政党制度在竞选宣言内容和形式演变中所起的制约作用,分析了政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理论对竞选宣言的深刻影响。第二章分别对20世纪初的3个主要政党的宣言结合当时英国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20世纪初竞选宣言是19世纪宣言内容与形式的延续,表现在内容的简单与形式的粗糙,但仍然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内政外交课题和不同政党的理念,并准确预示了英国主要政党的未来角色与发展方向。第叁章分析了两次大战之间英国政党政治最重要的变化即工党崛起与自由党衰落在竞选宣言中的反映。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工党与保守党竞选宣言对二战后福利国家建设的引导作用与相关反应。第五章着重分析了保守党以变革政策引领民意和工党实行自身政策变革在竞选宣言中的反映,分析了政党对民意的顺应与引导关系。第六章系统分析了20世纪初以来竞选宣言在主题上的变迁、形态上的演变以及形成方式的变化。最后是简短的结论与启示。要高度重视政党政策在政治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政策制定制度与机制,科学地制定党的纲领和政策;正确地认识和看待民意,使政党政策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民意,而在必要时能适时、有效地引导民意;吸纳新的政治经济理论,提升政党政策制定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系统性,提高政党以政策指导实践、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实际能效;根据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政党的政策,巩固和扩大政党的社会基础;汲取英国政党在议会选举制度的政治环境下的得失教训,尽可能使争取民心的福利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毛汉青[10]2010年在《19世纪英国选举改革之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文中提出本文力图通过对英国议会讨论记录的分析,阐明19世纪英国选举改革中自由主义者所应用的“能力”话语。除引言外,文章主体分为叁部分:(一)、绪论,阐述19世纪的自由主义观念和“能力”话语;(二)分析1832年-1885年间的议会讨论中的能力话语,该部分又分为1832年改革法案、1848年-1865年议会讨论、1867年改革法案和1884年改革法案四部分;(叁)分析能力话语得以成功运用的叁个文化背景:等级观念、社会流动和中产阶级形象。本文主要关注议会讨论中关于选举资格的“能力”话语运用,同时稍及话语的时代背景,最后加以分析“能力”话语的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 苏格兰民族党问题研究[D]. 韩超.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2]. 论英国选举制度[D]. 聂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3]. 英国近现代选举制度改革的语境分析[D]. 许京生. 烟台大学. 2016

[4]. “迪韦尔热定律”的危机解析[D]. 常胜泽. 南京大学. 2012

[5]. 论苏格兰地方议会的选举制度[D]. 陈颖. 华东政法学院. 2006

[6]. “脱欧”背景下英国议会民主制新发展研究[D]. 魏丽. 山东大学. 2018

[7]. 13~16世纪英国议会选举[D]. 黄腾龙.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8]. 论英国自由党的兴衰与启示[D]. 孙春胜. 中共中央党校. 2014

[9]. 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D]. 崔士鑫.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10]. 19世纪英国选举改革之自由主义政治文化[D]. 毛汉青. 复旦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论英国选举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