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湿热体质易发痤疮的哲学思考论文_田新霞

关于湿热体质易发痤疮的哲学思考论文_田新霞

田新霞

(甘肃省临洮县中医院 730500)

【摘要】本文从中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方面对此展开论述,认为湿热体质之所以易感痤疮主要是是由于湿热内蕴,相关脏腑主要是脾胃。

【关键词】湿热 痤疮 脾胃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76-02

中医学认为:生病与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有关,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体质学说[1]更是强调: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病邪的易感性。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病,青春男女多见,有名“青春痘”,能给患者带来极大压力及精神痛苦,由于对这种病重视度不高及用药护理失误往往使病情迁延或加重。因为当代社会日益繁荣,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及作息规律的异常变化使该病的发生不受年龄的限制,出现“后青春期粉刺”[2]。笔者根据相关理论及个人见解就湿热体质对痤疮的易感性做一分析。

1 概述

中医学认为痤疮的好发人群通常属于湿热体质或非典型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3],既然湿热是主要原因,我们就分析“湿”、“热”相互关系。

1.1何为湿

从造字来看“湿”左为水,有为显,简单说就是水分显现出来。日常生活中,雨后大地呈现的状态为湿,说湿是因为地面上水分显示出来。文字中也体现着阴阳之道。左边的水代表阴,有边的显引申为表现于外,属阳。这能说明湿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自然界中,湿是长夏的主气(六气之一),因长夏时值夏秋之交,自然界阳热尚盛,雨水较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有“桑拿天”美称。湿分内湿与外湿,以上提到的则是外湿。若湿气淫盛、伤人致病则为“湿邪”。人与自然相应,若人体内的水分显示出来则为“内湿”,属于内生五邪范畴,全称“湿浊内生”,是脾主运化功能障碍引起的湿浊内聚停滞的病理状态,可见内湿与脾的功能有关。脾虚易致内湿停聚,正虚则邪干,外湿也来困阻脾,使湿从内生,所以内外湿相互联系。

1.2何为热

热与火常常并称,在六淫理论里面称为“火热之邪”。火、热异名同类,本质皆为阳盛,旺于夏季,火热之气淫盛,便伤人致病。此外还有“内火”、“内热” ,形成与阳气过盛,五志过极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志过极化火、邪欲化火,则是从气的角度来谈,五志就是五脏之气在情志上的表现,五志过极反而影响五脏之气在情绪上的表现形式,五志过极,反而影响五脏精气阴阳的协调平衡,使得气机不通畅,郁结或亢进,日久便会化火。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如长期不流通空气的房子里,感觉闷热。

1.3湿热内蕴,易致疮痈

为是么湿与热结在一起呢?一是“湿郁化热”,内湿是体内的病理产物,长时间积聚体内便会化热、化火,发于肌表便会导致疮痈的形成,上面提到的邪郁化火,在体制学说上来说是非典型的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二是内湿形成后恰逢机体属阳,这时内热从阳化热。青春时期,机体阳热偏于旺盛,如果体内湿气重则湿从阳化热,发于肌肤形成疮痈,因此痤疮多发于这个时期则得以解释。《医门棒喝?六气阴阳论》曰:“邪之阴阳,随人体阴阳而变化也。”也印证了所属。

为是么青春痘又会多发与面部呢?《尚书?洪范》云:“火曰炎上。”说明火具有向上的特性;火在《易经》中用离卦相配,离、离开之意,引申为弥漫,由此可见火具有上炎、弥散之性,头面部为人体最上,从经络来看手、足三阳经均循行于头面部,因此火热之邪并于阳经上炎头面,便产生痤疮。

痤疮发病还有一特点便是反复发作,这又是为是么?从湿邪的特性来看,“湿性粘滞”,决定了湿邪致病病程的缠绵性,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谓:“其性氤氲粘滞,非若寒邪之一汗既解,温热之一凉既退,故难速也。”痤疮发生的反复性也就随之而解。

2 脏腑辨析

痤疮的多发,主要病机是湿热内蕴,脏腑主要是脾胃,那么就从脾胃的生理病理入手做一辨析。

2.1阴阳分析

我们将中焦脾胃看做一个阴阳体系。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从动静升降来看,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性本沉降而宜升,故脾气以升为健,以阳气推动运事,功能上属阳;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性本升浮而宜降,故胃气以降为和,以阴气凉润通降运事,功能属阴。总之,脾与胃阴阳燥湿相济,气机升降相宜,水谷纳运相得,共同完成了腐熟水谷的运化。病理上,如果脾胃功能受阻,便会出现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在脾、则阳运不健,湿浊内生;在胃、阴润通降受阻,化燥,化热,这一阴阳体系失调,从而导致病邪的发生,湿热内蕴,疮痈频发,诸症迭出。

2.2五行分析

脾、胃在五行上属于土,肺与大肠属金,根据相生关系传变可知:土生金,脾胃功能变化会累及大肠和肺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形成,“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脾的生气功能失常,则导致生气乏源,久之影响到肺,宣降功能受到影响,痤疮的发生与肺气密切相关,肺气宣发主要表现在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司开阖,调节排泄,因肺气的宣降不畅,使得肺经风热之邪郁于肌肤所致,故中医调治时用清宣透疹之剂。代表药如蝉蜕、荆芥、桔梗等。因此对痤疮称“肺风粉刺”有一定的道理。

胃与大肠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降上,“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气通降,将糟粕下移大肠,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也有助于糟粕的排泄,《儒门事亲》云:“胃为水谷之海,日变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变乃常度也。”而痤疮发病的另一原因便是胃肠食积蕴热,胃肠同属阳明经,在面部分布较密,一旦肠胃湿热内生,便会循经而上,熏蒸于面而生痤疮。

综上,对脾胃,肺与大肠生理病理状态的分析可以知道,痤疮最主要的病机是湿热内蕴,主要的病变是在中焦脾胃,相关联的脏腑是肺与大肠。

3 天人一体观论述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了人与天地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外界环境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体现在阳气的变化,春季阳气升,湿热体质的人体内阳气偏盛,会导致痤疮的出现;夏季阳气旺盛,尤其在长夏,湿热互交,正常人也感到不舒服,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外界与内在湿热相互交接容易引动痤疮的发生;秋季燥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燥盛则干。”燥能胜湿,应象于人体,对于体内湿气重的人,这时稍有缓解;冬季阳气藏,脾阳运化功能相对降低,加上冬季活动量减少,体内容易食积,久之化火,引动痤疮。因此,痤疮的发生与四季密切相关。

4 问题与现状分析

临床上对于痤疮大多采取清热利湿之法,苦寒药居多,刚开始有疗效,但时间一长,损伤脾胃,尤其是脾阳,阻碍运化水湿,反而加重湿气的情况,会导致痤疮的反复发作。因此,湿热体质不能蛮用寒凉药物,要辨证论治。

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及作息时间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食物过于油腻,辛辣食物更是占一部分市场份额,对于传统饮食重视度不够,易致内湿生热;冷饮产业由于迅速发展,长时间饮用冷饮及刺激饮料最易伤脾,导致脾胃主运化无力,湿浊内生;加之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不规律的作息、熬夜、酗酒等,都耗伤人体的正气,加上对养生不重视,动辄补益,长期久之,滋腻脾胃,阳运不健;加上脾胃疾患与人的情绪有关,情绪暴躁急怒,加上抑郁、思虑等及肝失疏泄,脾土运化不健,种因得果,内生湿热。

5 小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气内脏,则之所病矣。”人体脏腑都会相互影响,湿热引起的痤疮,病机是湿热内蕴,湿热内蕴是湿热体质最重要的特征。湿热体质对痤疮的易感性较高,对环境及高温耐受性低,脾胃对湿热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可见,脾胃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通过对这一病机的分析更有助于理解“脾为后天之本”,亦为座疮生成之本。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2007.1.244,195,272,217,275,43,909,47,41,146,142,130

[2] 朱文峰主编.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3] 王琦著.九中体质使用手册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4. 114—137

论文作者:田新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  ;  ;  ;  ;  ;  ;  ;  

关于湿热体质易发痤疮的哲学思考论文_田新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