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全员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职业学校全员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职业学校全员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

胡核成

(北京市供销学校 北京 房山区 102400)

摘要: 说到德育,是教育的大问题。有人说,教育之核心在育人,育人之核心在德育。我赞同这个观点。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前些年,人们提出了“大德育’的观点,认为德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提升,也包括创新精神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养成、文化素养提高等等,涉及到了我们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给我们从事基层德育实践的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都在强调“全员育人”,如何逐步建立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中心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实施教育主体最大化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学校教育者面前的永恒的课题。因此,辨析或界定一些相关的问题,对我们有效的开展具体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全员德育 若干问题

一、职业学校的德育与校风

德育,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认识到社会集体的力量是竞争生存的法宝为使人群能自觉拧成一股绳,就需要行为规范来约束个体行为,保证繁衍的后代是优质的,保证群里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保证人类的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因此,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走向文明发达的一种理性标志,人人要自觉受其约束,并自觉遵守。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关于德育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它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提供了基本标准,也为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提供了基本依据。

职业学校的校风是常与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捆绑在一起的,良好的道德教育,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基础;形成和维护良好的校风,也为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比如,德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培养个体,也是培养集体,即形成良好的群体效应,奠定了良好校风的基础,从而达到以良好的集体去教育个人效应,这样的作用,就超越了仅仅是教师说教的作用。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和广泛的,当德育工作收到成效的时候,必将会在校风中有所体现,而如果我们积极的去开展学校文化建设,重视校风的形成和维护,各种德育的效能也会不断的发扬光大的。

二、对职业学校全员德育的意义的认识

1.对全员德育的“全员”要有明确的认知

全员德育的含义,是指在教育系统中的每一个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人(教师、职员、工人、保安、保洁员、学生、家长)都要承担常规职责之外的教育工作。全员德育通常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的含义。

(2)察汗乌苏河地区1∶25 000地球化学测量圈定综合异常60个,显示异常元素种类多,元素组合明显,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地球化学资料。

学校全员德育,便于学校全面落实德育规划,便于通过管理,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并与家庭育人、社会育人、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

学校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接触的是学校的文化,学校里的人,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他们未成熟的心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他们即将形成的三观产生影响,比如,有的学生就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动而改变了自己已经形成的想法和理念,而牢记在心,甚至影响一生。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可以说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校教育者的一言一行的作用。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里的每个人都是教育者,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主动不主动,你只要在学校工作,与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你就会对被教育者学生产生影响。当然,教育者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的,也必须成为受教育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者应当成为不断受教育的教育者,才能成为合格的学校教育的主体;作为学校的受教育者学生,应成为不断自我教育的受教育者,才能在学校中不断成长、成熟。如果我们只是把教育的主体归为教师,把教育的课堂划归在教室,那就可能教室内、教室外两张皮,我们的德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在学校实施全员德育,全员育人是十分必要的。

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全面落实育人责任。强调德育工作要无处不在的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办学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伴随着学校的存在而存在,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好的学校就有好的学校文化,不好的学校就有不好的学校文化,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有其特色的学校文化。教职员工之间称兄道弟,或员工称领导“老大”“老板”的文化,与人人之间老师相称的,绝不是同一种文化。学校要实现全员德育,就一定要建立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文化。

2.职业学校全员德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均为未成年学生,三至四年的期间,他们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学生的“三观”处在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说它重要,是因为这个时期形成什么样的自我,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以前中职学校校长们常说的一句话“教育无小事,学校无小事,学生无小事”,我理解,这主要都是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言的。

全程育人是指学校各种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包含德育因素,强调学校从事各种活动的人,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在各种活动过程中,都应该有比较强烈的德育意识。

所谓“全员”,应该是指学校里的所有人,既包括校长、德育处教师、专业负责人、班主任,也包括所有的教师和工作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甚至还应该包括所有的学生,因为学生也有一个自我教育的问题;强调学校里的所有人,都应该是从事德育工作的人。

加强荒漠地区防护林建设,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王兴学,高学清(10-175)

三、全员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状态的具体体现

全员是主体概念,全程是时间概念、全方位是空间概念,全员、全程、全方位从人、时、空三位一体的视角,表达了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三个方面的内涵要求。“全员”是全程和全方位的前提,不能做到“全员”,全员德育是不完备、不完善的。

第三种类型,即“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2]。这种类型的监督执纪特征:监督、执纪的对象从行为上说是党员情节严重的违纪行为;监督执纪的手段或方式是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党纪重处分包括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监督执纪运用的理想状态是“少数”,即这种监督、执纪的党员对象人数要比第二种类型少,但要比第四种类型多。这一形态针对的对象是严重违纪但不涉嫌违法的党员,处理原则是不讲情面,严格按照纪律处分条例给予重处分,以严惩唤醒全党的纪律意识。

形成和建立有利于全员德育的学校文化是开展全员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为了达成学校全员德育的功能,学校必须充分地利用各种因素,形成具有适合全员德育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这需要办学者的决心和信心,需要顶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全体教育者的德育意识,在自己的工作中,德育意识优先,突出工作的德育效能。在学校文化的氛围里,不断通过自己这样工作的努力,形成更加浓郁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增大德育工作的效能。

1960年,我国氮肥消费量仅为47.6万吨,其中国产氮肥19.6万吨,平均每亩耕地施肥量仅为0.4公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2.强化教职工全员德育角色意识,是实施全员育人战略的基础。

全员育人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是德育的主体,也可能是客体。作为主体,也可能成为主动的主体,表现为一种责任和主动担当,成为被动的主体,常表现为被动的接受或消极应对等。因为全员德育过程中的每个主体角色可能在不断变化,相对而成。所以要强化主体的主动意识,只有主体的有目的行为,才能形成氛围,形成与专业培养,职业培养相融合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果主体与所需要形成的校园文化不能匹配,将大大降低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2]主编刘合群.副主编刘志文 任平 唐芬芳.职业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

[3]吕育康著.职业教育新论—广义职业教育论与中国职业教育大转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标签:;  ;  ;  ;  

职业学校全员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