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好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时期算起,我们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分别占了50%和62%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极其丰富。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提高经济竞争力,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总之,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工业化的内涵和道路有所不同。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产业蓬勃兴起。信息化是一个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许多发达国家都正在通过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抢占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信息化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但是还要看到,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部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着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因此,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行不通;忽视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也走不通。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就为我们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特别要加速发展微电子和软件产业,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积极促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要坚持面向国内市场需求,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推动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力度,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据统计,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18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达17.5%。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为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不多等。今后必须突出重点,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努力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二)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我国传统产业已有相当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大,今后相当时期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近几年,我国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力度加大,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摊子过大,产业集中度不高,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等问题仍很严重,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关键在于加强规划,通过改革、调整和技术改造,优化结构,发展规模经营,改进产品质量,创新名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兴起,正赋予传统产业以全新的内容,着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用先进的制造业武装、改造各个产业,提升它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要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力振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既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质量及可靠性较差,在许多领域还缺乏提供先进和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挤占。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要依托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要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

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明显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多年来一直是经济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能源、原材料基本上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善。但今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还十分巨大,随着经济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强,不断增加供给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对于这一点应当有足够的估计和认识。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增强发展后劲。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总量不足,比重过低。2001年,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只有33.6%和27.7%,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今后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和不足。第三,服务领域狭小,服务水平不高。多数服务领域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服务品种少,手段落后。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发展服务业,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保健和体育事业。同时,要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修理、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业,特别是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积极发展家政服务、托老托幼、生活护理、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社区服务业。这些对于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面临着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的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高瞻远瞩,放宽视野,积极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大趋势,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发展那些对国民经济成长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否则,我们就会与方兴未艾的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丧失加快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机遇。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力发展又很不平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据统计,目前制造业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占整个工业的4/5,为国家财政提供1/3以上的财政收入,占出口总额的90%,就业人员达8000多万。因此,我们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绝对不能忽视发展传统产业,关键是必须切实做好二者结合的大文章。传统产业的改造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发展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是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产业。一般说来,重化工业的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农业、轻纺工业、建筑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第三产业中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等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必须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必然呈现多层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大需求和发展潜力。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这既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是我国的一个突出优势。我国拥有素质较高、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应当注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从我国的这一国情出发,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把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既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又缓解就业压力。各产业的发展都要根据比较或本原则,在保证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的前提下,用劳动替代技术和资本,成本更低,就不要一味追求技术和资金密集,可以多使用劳动力。在生产关键部位和工序要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在一般工序则可以采取人工操作。

三是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通常包括股票、金融衍生产品等。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既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又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虚拟经济发展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导致对实体经济的破坏,甚至会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导致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至今难以自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出现严重经济衰退,也是经济泡沫破裂所致。国内外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虚拟经济发展应当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虚拟经济必须稳步适度地发展,不可盲目扩张,过度膨胀。我国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发展虚拟经济与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要重视发展虚拟经济,但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和化解其消极影响,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此,今后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立足我国实际,放眼世界,合理确定科技发展的重点,为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选择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如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科学等,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高新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把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突出重要地位。实施重大高新技术工程项目,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四是选择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科技、经济发展乃至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比任何其他资源都重要。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坚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教育创新和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认真执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战略资源储备,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大投入,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强化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健全环境、气象和防灾减灾监测体系;完善法制建设,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坚持运用政府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特别要高度重视发挥政府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作用。

(三)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无论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都要着眼于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和开拓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贸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要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着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建设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备受鼓舞;展望未来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前景,我们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坚决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将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标签:;  ;  ;  ;  ;  ;  ;  ;  

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