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核心论文”学术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_论文发表论文

建立“核心论文”学术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_论文发表论文

关于建立“核心论文”学术评定制度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论文,学术论文,理论论文,制度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核心论文学术评定制度提出的背景

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形势的要求,许多高校相继提出“做大、做强”的办学计划和模式。“做大”即扩大招生规模,招生指标的审批中最主要的指标是看高校的师资力量;“做强”即增加硕士、博士点,其审批的最重要的指标仍然是高校的师资力量。评价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要看其教师的职称比例,而教师职称的评定最终要归结到其学术论著的发表上。于是许多高校将教师的论文发表数量、发表期刊的等级与教师本身的工资挂起勾来。许多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拿到更高的等级工资竞相做起了“学术研究”,这即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玉圣所提的“全民搞学术”的现象[1]。“全民搞学术”在高校中所造成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在于,校园剽窃之风日渐兴盛,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等。学人称之为高校的“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不仅存在于高校中,与之相关的学术发表机构为适应这种“全民搞学术”的形势,许多出版社也纷纷提出相应的“对策”,只要论文质量不是太差,而且“文责自负”,作者愿意付出一定数额的发表费,出版社即可安排发表论文。在许多高校中,为鼓励搞学术研究,这种发表费是可以报销的,甚至许多高校系、部、院为增加知名度,自己为教师联系核心刊物发表文章,当然发表费也由公费支出。同样在学术评定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学术腐败”,许多单位的学术委员会不具备专业上的权威性,工作上无章可循,官本位,对学术的创新性了解和重视不够,因此造成评定中存在人情票、论资排辈和重量不重质等不合理现象[1]。针对“学术腐败”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及其造成的各种不利后果,《生活时报》记者庞永厚在其文献[1]中提出:以核心论文评定制度代替以往的核心期刊评定制度,旨在提高学术论文认定中的学术性而削弱其功利性。从而在各个方面抑制“学术腐败”。笔者认为,核心论文评定制度是针对目前的学术评定机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的,有其一定的超前性和科学性,而且根据信息计量学中的计量方法,核心论文的认定在网络环境下亦是可行的。

2 核心论文认定的理论基础

核心论文认定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期刊认定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都使用引文分析的方法。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引文分析这一手段,这是因为,学术文献之间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引证的,相互引用的文献可能属于同一主题,也可能只是主题相关,但总的来说,被频繁引用的文献要比很少被引用的文献要重要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核心期刊及核心论文认定的理论基础。根据文献之间的这种引证和被引证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矩阵模型,是认定核心期刊和核心论文的数学计算模型。核心期刊与核心论文在认定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建立矩阵模型中的系统成分和相关影响因子各不相同,核心期刊认定的矩阵模型为大家所熟知,笔者不再赘述,建立核心论文认定引文系统矩阵模型的步骤如下:

(1)首先确定核心论文认定引文系统的基本成分——一篇论文的主要论点及关键词,即系统成分集,设该集为A={A1,A2,……,An}。

(2)根据该论文的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出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论文,为该论文的影响因子集,设该集为B={B1,B2,……,Bn}。

(3)用这些因素的一组值来描绘系统成分:当论点(或关键词)A引用了论文B,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这样就可以构造出一篇论文的引文系统的矩阵模型,如论点A1被论文B1、B3、B5引用,A2被B2、B4、B6引用,A3被B3、B4、B6、B8等引用,在以下的矩阵中,列表示系统成分集A,行表示影响因子集B,矩阵Y可表示为:

B1  B2  B3 

B4  B5B6  B7  B8  …  Bn

A1 

1 

0 1 01 0 0 0… 0

A2 0 1 01 0 1 00…0

A3 0 0 11 0 1 01…0

…  …  … 

…  …  …  … 

…  …  …  …

An  …  … 

…  …  …  …

 …  …  …  …

矩阵Y即为系统成分集A(即一篇论文)对影响因子集B(即论文的相关文献)的属性矩阵,又称决策矩阵,决策矩阵Y值愈大,表明该论文学术价值愈高。这是用简单矩阵法测定核心论文的方法。

用以上的矩阵模型可以计算出一篇论文(已确定的系统成分)在其相关主题论文(即影响因子)中的“评分”情况,矩阵表示所有影响因子与系统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有时,一个矩阵的计算并不能认定核心论文,假如,每篇论文的“评分”相同,还要根据其引用或被引用文献的“评分”和其引用比例加权计算出新的“评分”,其结果又可应用于下一轮的认定过程,直至认定过程结束。最后根据计算出的价值评分排序,评分较高的为核心论文,较低的则为边缘论文。

另外,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测定方法亦可用于认定核心论文,在华东理工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房毅的《中国大陆科技期刊影响力之比较研究》中,作者介绍了基于客观赋权的多指标离差最大化决策法的原理、应用理论函数对期刊影响力进行计算排序并运用了具体数据和实例对这一理论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做深入研究时可做为参考。

3 核心论文评定制度技术上的可行性

按照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即利用矩阵向量模型计算出与论文相关的数据,以数据认定核心论文的学术评定方法,在现实中不太可行,每年有成千上万篇的学术论文发表,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会多得惊人,想象一下其矩阵的巨大就会令人望而止步,更何况,以具体的引用被引用做为测定依据,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有的学术性、知识性很强的文献可能被人学习过、利用过,但并没有被引用到别的文献中。这是传统文献计量方法的局限性,而数字期刊的出现及网络出版、网络检索等新技术的利用使核心论文评定制度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数字期刊尽管出现的历史还不太久,但其发展速度极快,国外现在已出现许多纯数字期刊,其从收稿、编辑、出版、发行到管理的过程都通过网络完成,有的数字期刊发行一定量的印刷版本供用户收藏,而大多数为纯数字期刊,只提供网络利用版本。其中最早出现的是因特网工程工作组(IETF)出版的RFC系列文档,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收集对因特网技术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但它开创了网络出版的新纪元。中国目前也出现了许多数字期刊,包括清华大学制作的集成化电子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制作的科技期刊网、重庆维普电子期刊及一些小型站点自主制作的网络电子期刊等。网络出版并非没有发表限制,并不是谁想在网上发表学术论文就能达到目的,国内的数字期刊就不用说了,它只是印刷期刊的集成数字化,其审稿和发表过程与印刷本期刊别无二样,就是国外的纯数字期刊,其出版之前也会受到严格的评议和广泛的专家审阅。许多电子科技期刊,其学术出版的信条之一就是:只有同行的审阅才能保证质量。

数字期刊中的文献被利用量的统计相对印刷本期刊容易些,印刷本期刊的文献利用量统计必须借助检索工具,如自然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而利用网络工具统计文献利用量可以包括文献被引用量、被点击率等。文献被引用量仍然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工具获得,统计被点击率的通常做法是,在数字期刊中配置统计数据的计算机软件,当一篇文献被打开时,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带有用户计算机标识的临时记录,该记录保存在文件系统的一个特殊的地方,为避免这些临时记录占用太多的系统空间,系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对临时记录进行分析,产生一个分析报告,报告中包括一个文献被多少次点击,有过多少次搜索。之后,临时记录和用户标识记录将被销毁。将这些统计所得的数据应用到矩阵向量模型中进行计算,被多次利用的论文要比较少利用的论文评分高,而得分较高的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也有较大的权重。

4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

网络信息计量学现已开发应用的工程有由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电子版,目前该光盘已投入市场发行,CSSCI的统计功能中包括“论文与著作被引统计”,这项功能包括总被引和分学科被引,统计结果得到论文与著作的被引排序,产生各学科核心论著。这个结果为各图书馆采购专业图书提供依据,同时也可做为核心论文认定的参考数据。

收稿日期:2002-06-25

标签:;  ;  ;  ;  ;  ;  

建立“核心论文”学术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_论文发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