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师生角色、交互关系探求有效历史教学论文_姚卉

浅议从师生角色、交互关系探求有效历史教学论文_姚卉

姚卉

摘要:本文简要从师生角色的定位和师生互动关系来探求有效的历史教学,旨在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师生角色的定位;师生互动

从事历史学科教学的教师,尤其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品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有效的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适应时代、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使其终身受益。既然历史学科在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总结,主要从师生角色和交互关系的角度来浅显地谈一谈如何探求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师生角色的定位

笔者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必须给师生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千万不能教师包揽一切,不能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如果这样,可能表面上教师的教学内容的任务是完成了,但实际并没有达到或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表面上听懂了、接受了,但实际运用时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较差。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即教师要重视“主导”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已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和“学会学习”作为学设计的主要点考虑。在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能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思想认识。简单地说:也就在教学中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

首先,教师要从历史课的现状和师生的实际出发,把历史课讲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认为应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1)尽可能把教材编得生动具体。(2)要加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活动的频率,要克服照本宣科或条条款款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补充新的史学信息,注意讲课的感情色彩,注意教学语言的诙谐、幽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历史知识,增长智慧和才能。(3)要正确对待传统的讲授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动具体地历史教学离不开启发式的讲授,历史教学的讲授法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更是发展学生智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其次,教师还要转变角色,改变高高在上的态度,要树立教师与学生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教师就必须首先尊重和信任学生。尤其是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即便是错误的,也应在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积极反应后,再与学生加强沟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转变他,克服他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一旦意识到教师是在平等地和他交谈,并没有凌驾于他之上,强迫他接受,那么他就会更积极地配合教师。

最后,教师要正面影响学生,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崇高形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虚心学习的精神。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明白不知之处,才能使自己朝着不知的方向不断努力。教师以其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欢,学生尊重和喜欢某个教师从而会喜欢他教授的科目,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有效地教学才有可能。

二、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与方法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自主地学习,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呢?

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从而设置一些学生易理解和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不断思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解决,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2.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如我们在讲解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的内容时,可先通过展示对一些经典影片的片段,了解我国影视业发展的历程。在介绍“互联网“的神奇魅力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谈谈对网络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双刃剑”,青少年学生要正确使用互联网。

三、师生互动的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历史教学,必须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首先,要了解师生互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特指师生发生在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教育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展开的,因此互动中的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间的“人与人”的关系。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教师和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和互动关系中。没有交往和互动,教育活动便不可能发生,因此,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和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教育性。师生互动是存在于师生之间,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历史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1.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情趣性导入,艺术性表演,电教媒体的应用。2.教师的语言艺术。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用恰当的语言,既可传授历史知识,更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要有启发性、有节奏感、有幽默感。3.教师的正确指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者、执行者,也是一个积极地参与者、学习者,更是一个细心全面的指导者。教师的精心指导会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和素质的提高。4.教师思维上的还原稚化。教师面对一个问题,要有意识地造成一种陌生感、新鲜感,要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方法去体验,这样就能以学生更易理解的思维和语言让学生掌握知识。5.教师的公平公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家庭和学校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公正,这一点决定着儿童的心灵状况,决定着他的内心世界与他在一起生活或参与他的生活的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状态。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要面对全体学生。但学生毕竟学习程度不同,因此教师要设计两三种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要让他们感到这些活动是与他们无关的,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同学。

以上是笔者个人从师生角色、交互关系的角度谈的一些浅显的见解,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和教师的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南陵中学241000)

论文作者:姚卉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  ;  ;  ;  ;  ;  ;  ;  

浅议从师生角色、交互关系探求有效历史教学论文_姚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