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庄秋凤,刁宇红

颅脑肿瘤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庄秋凤,刁宇红

庄秋凤 刁宇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 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颅脑肿瘤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降低脱管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不良事件8例,对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脱管原因为:患者意识障碍,睡眠中扯脱,皮肤不适,汗湿后敷料松脱拔管,护理评估不到位、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及家属不够重视等,针对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整改措施,降低脱管率,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颅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166-02

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指经颈内静脉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术中静脉输液、输血要求,而甘露醇、静脉高营养等高渗、高浓度溶液是颅脑肿瘤术后常用药,容易导致外周静脉炎发生,所以中心静脉导管一般保留于术后一个月内,为保证有效的静脉通路,用于后续的静脉补液、中心静脉压的测量,亦用于术后需早期进行化疗的患者,可有效防止静脉炎症,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术后治疗正常进行。意外脱管是患者的治疗还未结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心静脉导管不能进行使用,需要重新外周静脉留针或者重置中心静脉导管,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压力。现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患者意外脱管原因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发生意外脱管不良事件8例。

1.2方法

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

1.3 结果

8例意外脱管事件中与意识障碍相关3例(其中1例意识模糊、躁动、挣脱束缚后拔管;1例突发烦躁拔管;1例在松解保护性约束后20分钟拔管),睡眠中扯脱2例,与皮肤不适相关2例,汗湿后敷料松脱拔管1例。

2.原因分析

2.1 患者意识障碍

颅脑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情绪烦躁、四肢躁动等与意外脱管风险相关,尤其是额、颞叶肿瘤的患者,可伴有幻觉,导致忘记自己行为限制,发生不可控的拔管行为。

2.2 缺乏有效约束

原因分析中有2例是患者松脱约束后拔管的,其中1例是患者自行挣脱,因患者家属心疼患者,在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的情况下放松束缚力度导致拔管。另1例是松解约束带期间,家属走开无陪人看护时拔管。

2.3 皮肤不适

患者自觉CVC覆盖敷料导致周边皮肤瘙痒不适,自行松解敷料后脱管。

2.4 汗湿敷料松脱拔管

患儿5岁,对术后医护治疗措施均表现抗拒、哭闹不止,患儿哭闹后头、面、颈部出汗导致敷料松脱扯出CVC。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患者睡眠中拔管

患者睡眠状态时容易出现恍惚,失去警醒,感觉颈部有异物而拔管。

2.6 相关因素分析

2.6.1与工作状态/流程因素有关 脱管前缺乏对患者的完整评估;评估风险不足;未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固定方法不规范。

2.6.2与人员有关 未有效落实防范措施;未依照约束标准执行;临床训练不足;维护及固定技术不当。

2.6.3与沟通因素有关 健康教育不足或者健康教育方式不当;患者或家属与医护人员缺乏沟通。

2.6.4与患者生理及行为因素有关 患者躁动;患者挣脱约束;约束中自拔;睡眠中自拔。

3.应对措施

(1)加强病情观察,了解术后水肿高峰期,及时发现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及家属陪伴,平时加强防拔管的宣教,加强夜班巡视,对留置CVC的患者着重观察,及时发现脱管风险。做好预见性防止拔管的相关宣教,及时发现患者意识改变状态,出现不可控行为时应取得家属同意,签署约束知情同意书,及时给予约束。

(2)保证有效约束。使用约束带是为了适当约束患者的肢体活动,达到预防拔管的目的,一般用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意识不清的患者,或者无自控能力的儿童,使用保护性约束前应向患方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及配合,使用约束带应由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约束,约束过程中应定时观察是否达到有效约束要求,观察约束肢体末端血运循环,定时检查约束部位的松紧度并进行调整,避免过松患者挣脱束缚,避免过紧影响血运循环。告知家属不可随意自行松解约束带,应由医护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判断能否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在间歇松解的期间,应保证有人在床边陪护,防止突发的拔管行为。

(3)加强护士CVC标准流程的培训,严格执行CVC的加强固定,做好有效固定。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情况,做好交接班,每班交接查房时均检查是否有渗血、渗液、敷料松脱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哭闹、容易出汗的患者应加强巡视与检查敷料是否有效固定,及时更换敷料与做好加强固定。护士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患者皮肤状况,观察是否存在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例:使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剂,温和的敷料,如水胶体敷料。运用无张力粘贴,减轻患者的机械性损伤引起的不适感。另应加强MARSI知识的培训,掌握正确撕除敷料及粘贴技巧,提升护士对患者皮肤的保护意识,减少拔管因素。

(4)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使他们了解CVC的功能,理解术后治疗期间保留CVC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及治疗期间意外脱管引起的弊端,引起患方的重视及取得配合,提高留置CVC的依从性。如出现皮肤不适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劝诫勿擅自撕除敷料或者使用药膏等自行处理行为。

(5)学习高危拔管因素,识别患者拔管风险,做好预防拔管的措施。

(6)做好病人CVC护理安全管理质控,加强检查力度,落实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长三级质控制度,严格按照标准维护流程进行质控,对不符合正规要求的固定方法及时提出改正。

4.讨论

通过意外脱管不良事件的分析,识别颅脑术后拔管的高危因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应地做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各项措施落实,以达到降低脱管率,从而保证颅脑术后患者CVC的有效运用及治疗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曹家燕,陈昌连.121例导管滑脱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04):47-49.

[2]曾淑凝,叶玉蝶,钟思嫦.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74-175.

[3]覃健英.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1):183-185.

[4]李海英,魏绍辉,窦思雨.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7,15(30):3749-3751.

论文作者:庄秋凤,刁宇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颅脑肿瘤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庄秋凤,刁宇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