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入心入境论文_刘峥嵘

活用教材,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入心入境论文_刘峥嵘

四川省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 646000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中,把握教材活动性特点,整合学科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领悟反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活动性 实践 整合学科资源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低年级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构建健康人格,使其身心处于理想状态。可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因年龄和生活阅历所限,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均较低,所以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入心入境,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把握教材特点并与其他学科优化整合,不失为一条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教材活动性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反思

1.运用辨析式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辨析式活动就是针对孩子近期出现的生活困惑或心理难题确定主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以达到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心理承载力,进而形成道德的理性发展的目的。低年级孩子虽然表达能力、语言能力较弱,但他们的观感是直接的,语言表达是直白的,因而巧用教材辨析点,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讨论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浅显的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进入二年级以后,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孩子总和别的小朋友发生摩擦,气性很大,动不动就哭鼻子,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糟。与家长交谈后了解到孩子回家总向家长诉苦,觉得读书不快乐。怎样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快乐起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学做“快乐鸟”》一课让我找到了教育突破口。上课前我让孩子们回家和家长说说最近自己觉得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将它们写在小纸条上,做好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的准备。上课时,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说说你觉得不快乐的事,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遇到不快乐的事是正常现象,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可任由不快乐的情绪发展下去就会更加不快乐。)第二个环节——说说你发现同学中谁总是快快乐乐的,选出班级“快乐之星”,再让“快乐之星”们讲一个遇到同样不快乐的事时是怎么做的。(在“快乐之星”讲述事例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处理问题时的自信、乐观、不钻牛角尖。)第三个环节——做个“开心果”:列表每天记录自己快乐和不快乐的事,能把不快乐的事变成快乐的事重点记录,每个星期做次总结,快乐多于不快乐就可以得一个“快乐苹果”。坚持了三个星期,发现孩子们调节情绪的方法和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几个总爱发脾气的孩子情绪稳定多了。

2.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生活世界的能力,涵养心志。

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做”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手、眼、脑,通过观察、调查、展示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能力,涵养心志,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传统游戏知多少》这一课时,我就抓住教材中“调查长辈小时候的游戏”这一环节,适当拓展,将实践活动步步推进,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扎实有效的调查方法教育。说说你喜欢玩的游戏,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游戏的兴趣——布置任务(调查长辈小时候玩的游戏)——阅读调查表,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确定自己的调查对象——交流调查结果,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游戏及玩法,重点说说长辈为什么喜欢玩这种游戏——选择几种游戏让孩子们玩一玩,说说自己的感受。随着实践活动的层层推进,孩子们渐渐明白了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年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游戏的玩法也不同,传统游戏更能体现人们的生活智慧。

二、整合学科资源,给品德实践活动添加语文味

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特别是语文学习总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道德教育。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大,阅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教材提供的训练点为契机,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简单的记叙文写话相结合,展现学生日常生活片段,可以帮助孩子领悟生活真谛,培养其意志品质。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我也试种一粒籽》时,我将品德学科的实践活动和语文写话相结合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尝试。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认真设计了《种植记录表》: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记录自己“种”的动作、想法;按时间顺序观察种子的变化——发芽、长叶的时间,芽、叶的大小(用尺子测量)、颜色——记录自己护理幼芽的过程和印象深刻的心理活动。记录字数多少不作要求,只要坚持观察,坚持记录,有自己的观察体验即可。两个星期后,让学生将自己种下的植物带到学校,办一次植物展览,交流种植过程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特别是说说自己独特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我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老师一步一步扎实的引领下,孩子们认真地进行着实践活动,观察、记录、展示、写作,每一步都有自己的体会。

教育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握学科特点,把握教材特点,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教材提供的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道德与法治教育就能入心入境,对孩子们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道德与法治》教学参考书。

论文作者:刘峥嵘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活用教材,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入心入境论文_刘峥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