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如何让写作在阅读中积淀、在实践中成长论文_李琳

小学阶段如何让写作在阅读中积淀、在实践中成长论文_李琳

李琳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第一学校 710038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我认为,叶老说的“基础”恐怕指的就是平时的积淀——生活的积淀、阅读的积淀。其中,阅读的积淀更为重要,换言之: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关键词:写作 语言 文笔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相对来说生活积淀就少一些,但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开眼界、长知识、增见识;反之,丰富的生活积淀在阅读中也能促进理解、提升感悟。生活的积淀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不易改变,但广泛的阅读却有无限的空间去丰富充盈生活,自然,广泛而有效的阅读也就成了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功夫。那么,如何在阅读中获取那些“极为重要的基础”呢?笔者就此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略有感悟。

一、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读书要有一定的量,而要达到这个量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我发现很多孩子的阅读速度偏慢,一本书经常一个星期都读不完。到了三年级一定开始强调阅读速度,不允许孩子指着文字慢慢地逐字逐字去读。

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就得读各方面的书,儿童文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世界名著等等,都要有所涉猎。但书海浩渺,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要在一段时间里达到一定的阅读量,那就要挑选读本,并根据不同的书籍种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书目的选择也很重要,在这儿就不赘述了,只谈谈阅读的方法。从增长见识这个目标出发,阅读时我们可以指导孩子们多采用速读、查读、浏览、默读、跳读等阅读技能快速有效地了解内容、获取知识。如:了解故事梗概就用速读、浏览、默读等方法,初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伸出食指放在书页中间,从第一行慢慢往下移动,同时眼睛快速扫描手指所指的那行文字,默读时不仅做到不出声,而且也不能在心里读,在心里读同样也会拖慢阅读速读。一定要把阅读时间交给孩子,在慢慢练习中,孩子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读书方法多种多样,但“读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学会多种方法灵活运用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最多的信息。

二、精细阅读,关注表达,积淀语言

1.吟咏诵读培养语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让学生多读多诵,日积月累,更多地触摸语言,在实践中培养语感,学会运用语言。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增强对规范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要以各种形式的吟咏诵读来激发孩子们读的欲望,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方法一般在优美的散文、诗歌、诗词等阅读中运用,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其中。通过这样的诵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既增强了语感,又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丰富的理解。

2.关注精妙句式,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洁、有文采,而在阅读中这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文字、词语本身并无好坏优劣之分,用得准确、用得巧妙即为好。如:它一口咬住了他的腿。他的目光紧紧地咬住前面那人的背影。这两个句子中都用了“咬”这个词,但明显第二句就比第一句出彩得多。再如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阅读中就要引导孩子们多注意这样精妙的句子,天长日久孩子们的阅读鉴赏力就会大不一样。

三、摘抄诵背,内化于心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所以,做摘抄不是单纯的抄写一堆词语,不然也仅仅是让躺在书页上的词换了一张床而已。我们要关注具有典范性的句式,把读到的精妙语句、精彩段落、精美篇章抄下来。这既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乐趣,不断积累、感悟、运用,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汉语中有“把玩”一词,意思是对自己喜欢的物件拿在手中反复赏玩。观其形,悟其理,久而久之对物件的特点就了如指掌了。汉字也充满了触觉性,抄写时,一个个字从笔尖流淌,是花则闻其香、见其色,是马则嘶声在耳、一跃而去。用文字再现生动的场景,也算是抄写的一大妙处。当摘记的内容积累成册后,闲暇时拿出来翻翻品品,既可以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薄发,只有读得多,记得多,积沙成塔,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达到“胸藏万物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对文字有了感觉,乐于读书,喜欢赏析,勤于诵记,肚子里“别人的东西”储存多了,渐渐就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了语感、素材和表达的词汇这些写作时“极为重要的基础”,想要表达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必然出口成章、行文流畅。

论文作者:李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小学阶段如何让写作在阅读中积淀、在实践中成长论文_李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