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研究论文_姚静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研究论文_姚静

摘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十分必要,对于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特色民族文化,在社会经济飞快发展下却很少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影响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基于此,本文就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展开分析,寻求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法,协调处理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开发利用;挖掘保护;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维系各个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在我国漫长发展历史中,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努力,缔造了灿烂、优秀的中华文化。各个民族在拥有中华文化共性的同时,也保留下了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彰显着不同的色彩。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各个民族共同任务,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好文化资料的整理,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建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指导后续相关工作顺利展开。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特色文化,共同缔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审美观和情感思想,如果缺少民族文化支持,那么民族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1]。文化是民族精神支撑,也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根基,深入了解一个民族,首先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景下,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助于提升各民族自信心,形成和谐、统一的精神家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偏远,人文环境较为特殊,和自然、生态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原生态的服饰、工艺、宗教、风俗、饮食和文学等文化,这些原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保存,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当前现代社会飞快发展下,很多原生文化濒临消失,加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为后代人类造福的工程。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现状,我们的精神家园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当地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抵触,导致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逐渐消失[2]。尤其是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聚集区,随着对外开放交流的增多,民族文化面临着流失的困境。尤其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大量传统的耕作方式、工具被淘汰,传统服饰被国际流行服饰所代替,古香古色的建筑被旧城改造所破坏,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流失。与此同时,很多民间文化和工艺品,流入海外,民间文艺生存空间被压缩,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去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究其根本,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与国际接轨,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导致这些优秀民族文化逐渐消失。即便国家大力号召对文化保护和传承,仍然未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知和重视,文化产业弱势,极大的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

(一)提升民族文化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力度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价值,由于文化自身多样性,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成为各民族的普遍共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自觉,为后续民族文化挖掘、抢救和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民族文化挖掘、抢救与保护方面,已经成功将诸如《十二木卡姆》等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回来,并且深入挖掘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古丝绸之路、布达拉宫文物古迹维护[4]。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培养,在民族文化区域开设中等的艺术院校或高等艺术院校,以培养少数民族为主要目标。而且全国很多高等院校均开设了专门的少数民族班,培养更多民族人才。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在各个领域活跃,可以起到宣传民族文化挖掘保护的作用,吸引社会各界的认知和重视,更多人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如新疆歌舞民族特色鲜明,在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风靡全国,在海外也获得了很多的赞誉。所以,在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应充分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定期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活动,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繁荣[5]。

在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深层次挖掘各民族文化特色,发挥国家文化部职能,为不同民族文化分别命名,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旅游,以此来推广特色民族文化。同时,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将民族文化中优秀部分保留下来,剔除糟粕,确保民族文化仍然可以在原生环境下保存和延续。需要注意的是,民族文化保护是一个漫长过程,要求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保护中,实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积极组织群众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二)开发利用中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民族文化的合理开发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践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宝贵资源,拥有极高的产业化价值,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民族文化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不同民族文化拥有着独特的价值,结合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产品针对性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获得持续发展[6]。发挥各民族的文化优势,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地缘优势、经济优势,为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如,开发特色民族文化商品,如果无法将有深层次价值意义内容融入其中,那么最终结果是危险的。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特色不同,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通过产业化、市场化方法来开发利用民族文化。协调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打造更多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的产品,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毕晓红,杨欢,杨琴,毕东.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探析——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6):55-60+66.

[2]张璐.基于文化共同体构建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6):59-62.

[3]罗坤.浅析恩施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的双赢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9,23(12):78+81.

[4]梅恩.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理论与当代,2018,14(10):61-63.

[5]扎西,刘玉.西藏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为例[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5):42-48+154.

[6]石兴安.论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基于政府职能的视角[J].农业考古,2015,22(01):306-311.

论文作者:姚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研究论文_姚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