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温金莉[1]2010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及其并发症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趋势,发病人数日益增加。中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而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但由于糖尿病辨证分型的方法颇不一致,证型繁多,且辨证分型因其主观性较大、客观指标不足,常常影响中医药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开展,辨证分型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客观性是中医药进一步发展与推广的关键。因此,目前对于糖尿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查阅近些年来的文献,对目前2型糖尿病的辨证客观化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和展望,并探讨近年来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提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不同证型与客观指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为丰富中医整体辩证的客观量化指标而努力,并尝试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从广安门医院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重新对其进行统一辨证分型(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叁型),并摘录其病情变化情况,包括症状、检查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的情况。正常对照组为在广安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体检者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再将各项指标在四组间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年龄,叁型间比较趋势: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热盛,但阴虚热盛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而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体重指数,叁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病程,叁型间比较趋势: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热盛,差异显着(p<0.05或p<0.01)。4.脂代谢和血尿酸,2型糖尿病各证型血脂水平和血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本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CHO、TG、LDL、VLDL、UA叁型间比较趋势: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热盛,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HDL叁型间比较趋势: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高敏C反应蛋白,叁型间比较趋势: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热盛,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6.并发症,2型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按照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顺序逐渐升高。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多项客观指标水平的紊乱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有在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叁型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项客观指标和并发症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较密切的联系,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同时也提示,在治疗糖尿病时,除了控制监测血糖,定期进行血脂、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而尽早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全面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可减少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张守文[2]2017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T2DM)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借鉴文献中专家观点,制定T2DM中医症候调查表,仔细、认真收集病例,详实记录调查内容,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填写调查问卷,获取临床资料。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二分类变量转化为数值变量,将阳性症候赋值为1,将阴性症候赋值为0,再运用SPSS22.0,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女性53例,男性47例,年龄最大76岁,年龄最小24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口干、乏力、大便黏腻不爽、自汗、急躁易怒、口渴喜饮、形体肥胖、胸闷心慌、盗汗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四诊中的舌象、脉象主要包括:苔腻、苔黄、苔白、舌胖大、脉滑、脉数、脉细、脉濡、脉弱、脉弦。结合临床经验及聚类分析结果,将T2DM中医证型分为以下6种:脾虚湿阻证、湿热壅滞证、肝郁化火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各证型间胰岛素抵抗程度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程度按从轻到重: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肝郁化火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壅滞证、脾虚湿阻证。结论:T2DM中医证型可归纳为以下6种:脾虚湿阻证、湿热壅滞证、肝郁化火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T2DM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其气虚多见于脾气虚,阳虚多见于脾肾阳虚,阴虚多见于肾阴虚;其邪实方面主要见于气滞、湿浊、热盛。病位主要为肝、脾、肾、胃。脾虚湿阻证胰岛素抵抗最为严重,脾肾阳虚证病例数较少,胰岛素抵抗较轻。

雷琳丽[3]2017年在《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糖脂乘积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毒性的分布,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糖脂乘积(FPG*TG)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5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将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肺热津伤、胃热炽盛、气阴两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空腹血糖与空腹甘油叁酯,计算FPG*TG。所得数据用SPSS17.0处理,分析中医证型与糖脂乘积(FPG*TG)的相关性。结果:各组之间糖脂乘积(FPG*TG)的比较,表现为健康对照组<肺热津伤组<胃热炽盛组<气阴两虚组<肾阴亏虚组<阴阳两虚组依次递增的趋势,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证型组的糖脂乘积(FPG*TG):痰瘀组>非痰瘀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各组之间糖脂乘积(FPG*TG)有显着差异(P<0.05),随病程进展依次递增:健康对照组<肺热津伤组<胃热炽盛组<气阴两虚组<肾阴亏虚组<阴阳两虚组,故可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2.痰瘀是加重糖脂毒性的病理基础,故可用化痰活血来进一步改善糖脂毒性。

赵艳莉[4]2016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同型半胱氨酸及病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同型半胱氨酸及病程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提高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也提供了更多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实验组为100例,正常对照组为20例,将实验组100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的原则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和痰湿阻滞四型,分别观察四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同型半胱氨酸及患者病程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显着差异性,并且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也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2型糖尿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呈现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及痰湿阻滞的趋势变化,痰湿与血瘀始终贯穿疾病发展阶段。

杨立宏[5]2007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IL-6和hs-CRP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炎症因子IL-6及hs-CRP与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的关系,并由此试从低度炎症的角度分析其病机,以期进一步指导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符合中医证型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分为叁型,阴虚热盛型29例,气阴两虚31例,阴阳两虚型2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hs-CRP、IL-6等客观指标,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各型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微观炎症指标变化。结果:中医各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及IL-6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分析时不同证型中IL-6为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hs-CRP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结论:在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均存在IL-6及hs-CRP增高现象,并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说明2型糖尿病各证型均参与了低度炎症反应,支持IL-6及hs-CRP为2型糖尿病观测指标的理论,并可以考虑将IL-6及hs-CRP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并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牛仁秀[6]2008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的分布情况,并展开中医证候分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的探讨,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诊断依据,开拓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思路。研究方法:按WHO诊断标准选取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进行中医辨证分类。测定患者空腹胰岛素与空腹血糖,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将所得数据用SPSS13.0处理,分析中医证型与HOMA-IR、HOMA-I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各型HOMA-IR、HOMA-IS组间分别作比较,均表现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逐步下降的趋势,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阴虚热盛型两个指标比较,痰瘀证>非痰瘀证,差异有显着性(P<0.05),气阴两虚型,痰瘀证>非痰瘀证,差异有显着性(P<0.05)。研究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IR在各型中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随病程的发展呈降低趋势: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痰瘀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痰瘀化热也许是胰岛素抵抗的实质。因此可将渗湿化痰,活血化瘀作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2.2型糖尿病患者的在各型中HOMA-IS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随病程的发展呈降低趋势: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HOMA-IR、HOMA-IS在各型中有显着差异,因此可将其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陈晓旭[7]2012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T2DM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和延缓微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论证。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2DM的住院患者共9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DF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微血管并发症者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观察分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及血瘀脉络证。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学指标及血糖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血液流变学指标T2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中医证型中血瘀脉络组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全血低切、全血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随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依次递增,组间比较,除血浆粘度阴阳两虚证与血瘀脉络证差异无意义(P>0.05),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2T2DM微血管并发症组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有微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微血管并发症组升高,其中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并发症组中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T2DM有微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微血管并发症组FBG显着升高、病程延长(P<0.01);中医各证型组沿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方向FBG依次递增、病程逐渐延长,组间比较,气阴两虚组与阴阳两虚组、阴阳两虚组与血瘀脉络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ins有微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微血管并发症组显着降低(P<0.01),中医证型沿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方向Fins水平下降,组间比较,阴阳两虚组与血瘀脉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T2DM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随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依次递增,阴虚热盛证与其余叁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1.T2DM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异常升高,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较无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T2DM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预测参考指标。2.沿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方向FBG升高、Fins下降、病程延长,T2DM患者病情逐渐加重。3.T2DM中医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T2DM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血瘀存在T2DM患者整个病程中,随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血瘀程度逐渐加重,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依次递增,瘀血内阻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瘀对于T2DM及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及延缓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4.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较无微血管并发症患者FBG升高、Fins下降、病程延长;沿DPN、DN、DR方向,FBG升高、Fins下降、病程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

范姣[8]2016年在《维汉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代谢特征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维汉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代谢特征状况,为新疆不同群体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维吾尔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对所有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与C肽释放试验、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测定,比较维汉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代谢特征,并分析各证型与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1)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病程由长到短依次为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脾虚痰瘀证、阴虚热盛证。(2)维汉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BMI、2hPG、HbA1c、HOMA-IR、HOMA-β、LDL-C、UA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中医证型,维汉民族BMI、汉族腰围表现为脾虚痰瘀证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腰围表现为脾虚痰瘀证最高,与阴虚热盛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2hPG脾虚痰瘀证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比较,HbA1c脾虚痰瘀证与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民族HOMA-IR、HOMA-β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汉民族TC、LDL-C以脾虚痰瘀证最高,汉族TG水平血瘀脉络证与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民族UA、BUN、Cr均以阴阳两虚证最高,维吾尔族UA阴阳两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在所有证型占最大比例。维汉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肾功能均有各自特点。维汉民族脾虚痰瘀证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糖脂代谢紊乱,早期应注重对此证型的干预。2型糖尿病病变后期一般为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需要对肾功能重点关注。

李环[9]2011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为T2DM临床中西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为证的规范化和客观化做一点探索,为中医诊断、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思路。方法:按照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于1999年10月讨论通过的诊断标准、1997年建议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标准及2002年正式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辨证原则,选入106例中医证型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气滞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将各证型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分析对照,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白细胞介素6数值的变化趋势是阴虚热盛组<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且每两组间均有显着性变化(P<0.05)。2.肿瘤坏死因子数值的变化趋势是阴虚热盛组<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组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余每两组间均有显着性变化(P<0.05)。3.各证型间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呈正相关(r=0.976,P=0.023)。结论:1.2型糖尿病各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数值的变化密切相关。2.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有显着正性相关性。3.可考虑将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趋势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刘晓[10]2017年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分型得出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型,探讨分析其病因病机与西医机制间的关系,研究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明确所属证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按其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观察组(合并NAFLD组)89例和对照组(N-NAFLD组)73例两组。所纳入的病例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分型;同时记录一般项目,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记录各项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酸(SUA)、收集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尿病相关指标,对比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选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型与HOMA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合并NAFLD组和对照组(N-NAFLD组)相比较,BMI、FINs、FC-P、TG、HDL-C、ALT、S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SUA、TG、HOMA-IR;3.通过统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频数,得出合并NAFLD组的中医证型为:脾气亏虚证(n=40,占44.9%)、气阴两虚证(n=25,占28.2%)、肺胃热盛证(n=15,占16.8%)及痰湿瘀阻证(n=9,占10.1%);N-NAFLD组的中医证型为:肺胃热盛证(n=28,占38.3%)、气阴两虚证(n=19,占26.2%)、肝郁气滞证(n=16,占21.9%)、脾气亏虚(n=10,占13.6%)。通过χ2检验可知,合并NAFLD组:痰浊、内湿、气虚、血瘀所占比例较高(P<0.05);N-NAFLD组:津亏、燥热、气滞所占比例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各证型与胰岛β细胞指标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以脾气亏虚证作为参照,肺胃热盛证HOMA-β、△I30/△G30、HOMA-IR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50、-2.194,0.156,肝郁气滞证HOMA-β、△I30/△G30、HOMA-IR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76,-1.158,0.147,气阴两虚证HOMA-β、△I30/△G30、HOMA-IR回归系数分别为:0.089,0.006,-0.074,痰湿瘀阻证HOMA-β、△I30/△G30、HOMA-IR回归系数分别为0.253,0.008,-0.937,说明HOMA-IR与肺胃热盛证、肝郁气滞证呈正相关,HOMA-β、△I30/△G30与气阴两虚证、痰湿瘀阻证呈正相关,HOMA-β、△I30/△G30越大则辨证为肺胃热盛证、肝郁气滞证的概率越小,HOMA-IR越大则辩证为气阴两虚证、痰湿瘀阻证概率越小。5.两组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合并NAFLD组的患者的HOMA-IR指数更高(P<0.05),不合并NAFLD患者HOMA-β、△I30/△G30整体水平较合并NAFLD患者高(P<0.05)。结论:1.初诊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脂质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BMI、TG、SUA、IR是NAFLD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2.合并NAFLD组中医证型以脾气亏虚证为主,N-NAFLD组中医证型以肺胃热盛证为主。3.肺胃热盛证、肝郁气滞证、脾气亏虚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气阴两虚证、痰湿瘀阻证以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为主。4.两组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合并NAFLD组患者HOMA-IR指数更高。

参考文献:

[1].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及其并发症相关性研究[D]. 温金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2].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D]. 张守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3]. 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糖脂乘积关系的研究[D]. 雷琳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4].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同型半胱氨酸及病程的相关性研究[D]. 赵艳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5].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IL-6和hs-CRP的关系研究[D]. 杨立宏. 新疆医科大学. 2007

[6].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牛仁秀.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

[7].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D]. 陈晓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8]. 维汉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代谢特征的研究[D]. 范姣.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9].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李环. 陕西中医学院. 2011

[10]. 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刘晓.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