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统一,润物无声论文_赵文龙

知行统一,润物无声论文_赵文龙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赵文龙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三中学 266041

一、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育德功能,不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对课文道德、情感主题的品评水平。只有教师自己从课文中受到感动,才能把课文中的情感点传递给学生。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的就是法国人民爱祖国的故事。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有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的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至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是小弗朗士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了责任心!”……

这时,我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同学们!我们不该忘记历史,而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就是爱祖国。大家不要认为爱祖国必须是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民族兴亡的关头,拿枪打仗,保家卫国是爱国,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母语,奋发向上,关心集体,爱护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爱祖国的表现。”

语文教学中,进入课文情境,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再加上教师紧扣现实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就会水到渠成地感受到这种爱国思想。

二、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学会做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我想,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还深深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在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写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来了,我一篇篇地读着:“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不必说整天面包、牛奶、巧克力,也不必说生日大蛋糕,单是过年的一个个大红包,就够小姑娘一家一年的开销了……”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更让我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还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了“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把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家长经常慨叹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呢?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传统篇目,但是每次讲授都让我潸然泪下。文章记叙了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文中对 父亲过铁道时艰难情景的描绘,配着乐曲,看着画面,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到此处,我深情地讲道,父亲奔丧回家,一身的重孝,又失业了,送儿子远行读书,这时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但父亲忍住心中的悲痛,一心想的都是儿子,文中的“蹒跚”“攀”“缩”“向左微倾”,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地描述出来了。

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本已伤感的儿子怎能不落泪呢? 听到这里,学生们不由得被文中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也可以想想,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那么辛苦,他们和你抱怨过吗?父母带病送你上学、给你准备一日三餐,他们和你诉说过辛苦吗?今天我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同学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在记事本上,每天写一个让你感谢的人、让你感动的事。学会感恩,你就会有责任心,就会懂得去回报别人。”

论文作者:赵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知行统一,润物无声论文_赵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