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李敏1,李敏2,彭长燕2,肖艳2通讯作者,欧玲2,

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李敏1,李敏2,彭长燕2,肖艳2通讯作者,欧玲2,

李敏1 李敏2 彭长燕2 肖艳2通讯作者 欧玲2 刘柯靖2

1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830000;2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830000

摘要:目的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病之后的第三非传染病。由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紧张、消沉、悲观等心理问题。方法 我科对60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抑郁症状分析调查,旨在探讨DM患者中抑郁心理状态下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新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6~66岁。1型糖尿病5例,占8.3%;2型糖尿病55例,占91.6%。病程最长22年,最短8个月,平均11年。

1.2 调查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进行的抑郁自评价,向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说明调查方法及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调查患者2周的情绪状况,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入睡困难、工作和兴趣等方面内容共17项,每项0~4分,最后得出评分,其中<7分为正常:7-17分可能抑郁症:17-24分肯定抑郁症:>24分为严重抑郁症。

2 结 果

60例DM患者中,15例(25.0%)为正常,23例(38.3%)为轻度抑郁症,18例(30.0%)为中度抑郁症,4例(6.7%)为重度抑郁症并在住院期间存在自杀倾向。DM患者的抑郁程度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经济状况、运动治疗、饮食控制、无法根治、服药麻烦。

3 心理状态分析

3.1 怀疑和否认心理

患病早期90%的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怀疑医师诊断有误,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饮食,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儿,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迅速发展。

3.2 失望和无助感

患者一旦被确诊,58%的患者表现为失望和无助感。因糖尿病患者多数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患者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后,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他们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焦虑、恐惧心理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87%的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3.4 自责心理

36%的患者因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3.5 悲观厌世和自杀心理

5%的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4 护理干预

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抑郁症的关键之一。

4.1 要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

讲清楚糖尿病虽然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按医务人员的指导,改变生活方式,严格控制血糖,积极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4.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以往的护理模式,应用娴熟的沟通技巧,改善护患关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增加其自我调节的能力[3]。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提高护士素质,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主动向患者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围绕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4.3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当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后,在饮食治疗、科学用药、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和方式、心理调节等方面可进行主动自我调控,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健。(1)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小册子;(2)举办糖尿病知识专题讲座,1次/月,以幻灯片、投影、播放糖尿病专题录像等形式系统讲解,鼓励患者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3)电话热线咨询解答;(4)家庭随访,了解患者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情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可加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减弱消极情绪,极大满足了患者的精神需求,较安慰、鼓励、劝导的语言护理更有效果,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一定的关于糖尿病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认识到如治疗和控制得当,患者不但可以正常生活,而且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使患者增强了治疗信心,精神与睡眠情况好转。

4.4 更新服务理念,营造人文氛围

调查资料表明,住院患者满意度有55%以上来自服务性活动,而与技术无关。护士不仅要对患者各方面问题考虑周全,而且需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热情,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体贴,使患者倍感温暖,增进护患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种有效的关怀和沟通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 小 结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进行护理干预,90%的患者能从情绪、行为及认知等角度来正视现实,积极解决因病而引起的内在冲突、增强了处理焦虑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并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重建和维持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讯作者:肖艳(1970-),女,汉,新疆人,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现任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研究方向:内分泌临床研究。

论文作者:李敏1,李敏2,彭长燕2,肖艳2通讯作者,欧玲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李敏1,李敏2,彭长燕2,肖艳2通讯作者,欧玲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