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日常交际文化差异的教学研究_英语论文

教学研究 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差异论文,教学研究论文,英语教学论文,日常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初稿曾经兴山县实验中学外语教研组全体教师探讨,谨致谢忱。

〔内容提要〕如何培养我国中学生对英语的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发展为一种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测试调查分析,认为中学英语教学应重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教与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一、文化因素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材以新大纲的日常交际用语为纲,组织语言材料,安排教学内容。30个日常交际用语是从人们交际语言的功能项目中挑选出来的适合中学生初步交际活动的语言功能项目(Language functional items)。从“问候”、“介绍”、“告别”、“打电话”、“感谢和应答”开始到“语言困难”、“常见标志和说明”为止,分别安排在初中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中。实际上,它们中有些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交际文化”。由此可知,文化因素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纳入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之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自觉地教授文化知识,并以此为补充来丰富和完善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英语同操英语的本族人进行初步交际。因此,培养学生对英语的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能力是当今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文化差异与语言交际

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特定的社会习俗,并构成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语言运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了解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得与失,最近笔者进行了一次英语日常交际用语与英语基础知识的测试。

这次测试的对象是刚从初中毕业的155名高一学生。测试卷共60道选择题(含多重选择题),分为两部分,前30道的内容是初中新教材中出现的日常交际用语,其测试要求是问学生:在该场合中该说什么。后30道是英语基础知识,主要测试新教材中出现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其测试结果的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受试者的日常交际用语测试成绩与英语基础知识测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每一部分中表示集中量的平均分和中位数非常接近。因此,可以说平均分和中位数代表了受试者的交际能力和基础知识的一般水平。根据样本推断总体的情况,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能力落后于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还不能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我们只重视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与学,使教学成为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情景对话中也不乏大量的文化禁忌。

下面就这次日常交际用语测试中涉及文化差异的语言行为作一简要说明。

1.称呼。任何一个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用某种外语的称呼语。要正确地使用英语称呼语,必须先了解英美人姓名的结构:本人名(即first name,或称given name)在前,家姓(last name,或称family name,或称surname)在后,如Robert Brown,John Smith等。有时两者之间还有中间名(middle name)。在一般场合,如有中间名,英美人用得较多的书面形式是:本人名+中间名的首字母(后加句点)+家姓,如Robert T.Brown。由于英语姓名有上述结构,除了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全名(本人名+家姓)外,还可能:(1)称本人名。如Robert,还可简称为Bob,爱称为Bobby;James,简称为Jim,爱称为Jimmy等。(2)称家姓。(3)头衔+家姓。这次测试中,笔者根据初中英语第三册第3课有关“称呼”的内容出了一道多重选择题:My name is RobertThomas Brown,so you can call me__·(A.Robert Brown;B.Mr.Brown;C.Mr.Robert;D.Robert)由于学生混淆了称呼语在英汉两种语言里的不同文化涵义,有三分之二的应试学生把C当作正确的。其实英语里没有“头衔+本人名”这样的称谓形式。

2.打招呼。在操英语的国家里,每当朋友、熟人见面时,总要相互打招呼或相互问候。中国学生如果缺乏打招呼和问候方面的交际文化知识,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而按照汉语的“套话”去向一个操英语的人打招呼:Have you eaten?Where areyou going?或Are you going to work?…那么外国人一定会感到奇怪。因为这些“套话”全部是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招呼语或问候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打招呼的话往往与时间有关,例如,本次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When you meet yourEnglish teacher in the morning,you can say__(A.Good morning! B.How are you? C.Good afternoon!D.Where are you go-ing?)结果有一些应试学生选了C和D。

3.称赞。中国人和英美人遇到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总要称赞一番。但因文化习俗之差异,他们表达称赞的方式和对称赞反应的方式都不同。这次测试有一道题是一位美国朋友称赞中国学生,中国学生怎样反应:

—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A.No,not at all.B.My English is not good.C.Thank you.D.No.Youspeak better than I.)统计数据发现竟没有一个学生选用C来作为他们接受称赞的反应用语,却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都使用“否认”或“自贬”的A、B、D来对称赞作出不得体的反应。我们应让学生知道,英美人对别人的称赞往往是“接受”,要作出向对方表示感谢或流露出高兴情绪的反应。

4.道歉。在当今文明社会里,人们总用“道歉”的方式去公开承认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或没有做应该做的事。在英语里,“道歉”使用的语言与汉语有异。在汉语里接受别人的道歉经常说“没关系”;但在英语里,"It doesn't matter"一般不用来表示接受道歉,而应该说:That's all right/That's OK/NOproblem.…在这次测试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因分不清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类差异,从而导致语用失误。其主要原因是新教材第二册第1课有这样一个对话:

Jim:I'm sorry I'm late.

Teacher:It doesn't matter this time.可见,作为初中英语新教材,日常交际用语还是应该注重文化差异为好。

5.致谢。致谢语的使用和反应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文化的明显差异。在英美国家里,"Thank you"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受益于他人,受益者就会说声:Thank you/Thanks/Thanksa lot.甚至夫妻之间也常常用之。而在中国,“谢谢”这个词对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用得多,对熟悉的人用得少,越熟悉就越不用谢,如果用了反倒使人觉得见外,这是我们的文化习惯。在操英语的国家里,人们常常以“迎合”对方的方式予以接受,以示对对方的肯定或尊重;在我国,人们往往采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予以拒绝,以示礼貌或谦逊。本次测试有一道题是一位美国朋友致谢中国学生,中国学生怎样反馈: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A.Not at all.B.Don't thank me.C.You're welcome.D.I'm glad to do it.)测试结果表明:有许多应试学生按中国人的思路去反应,选择B或D。其实A和C才是正确的反应用语。

6.介绍。在英语中,“介绍”也带有较为明显的文化特征。在正式介绍中,通常要使用头衔加姓,而在非正式介绍中,一般不用头衔。在介绍时,被介绍者的问候语要使用得体。笔者根据初中英语第一册第9课出了这样一道题:

—This is Mr.Green and this is Mr.Brown.

—______

—______

(A.How do you do?B.How are you?C.Nice to meet you.D.Hi,how are you getting on?)抽样结果,有一些应试学生选择了B和D作为反应用语。这两句话用在这种场合下显然不合适。因为B是熟人之间再次相见的问候语;D这句话暗示说话人已经知道对方正在干些什么事情,它是询问进展情况的用语。其正确反应用语是A和C。

7.禁忌语。不同语言中的禁忌语常常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在中国,人们询问年龄、收入、婚姻、体重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国家,这些视为个人隐私的问题都要回避,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因为询问这些问题,是对他人不尊重、不礼貌的言语行为。初中新教材第一册第16课有一段对话中的一句是一位中国女学生问一位年龄较大的外国妇女:"How old are you?"而这位外国妇女却婉转地回答:"Ah,it's a secret!"从这一对话可以看出,西方人把这类私事看成神圣不可侵犯。这与我国是迥然不同的。与西方人交际,我们应当记住文化上的这种差异。在这次测试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When you meet an English native speaker(操英语的本族人),you can not ask"___"?(A.How old are you;B.Where are you going;C.Are you married;D.How much can you make(赚得)a month)这四个选择项其实都是禁忌语。结果,有许多学生犯了文化禁忌用语的错误。同时也可以看出,我们对文化因素的教学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以上这些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离开特定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明确这些道理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来讲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把英语作为语言来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英语赖以生存的文化,以便提高学生对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三、文化差异敏感性的培养与中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应该怎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目前,还提不出系统的、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但我们认为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如英美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等,使学生真正学会不同语境中礼貌而得体的“言语行为”,达到初步运用英语同操英语的本民族人民和谐交际的目的。

2.加强文化差异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英语的交际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设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使他们真正进入生活角色,实践日常言语行为。通过汉英两种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3.应该向中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简易材料或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

4.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视听直观教具,使教学更形象生动,并借此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除此之外,教师应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如英语角等。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请外籍教师或外宾与学生接触,这些往往能使学生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去汲取英语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消除由于文化差异给英语教与学带来的障碍,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标签:;  ;  

中学英语教学中日常交际文化差异的教学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