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希腊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思想_古希腊哲学论文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思想_古希腊哲学论文

简论古希腊哲学中宇宙生成论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希腊论文,宇宙论文,哲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哲学是人类理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它人类理智生活的发展和演进就会变得难以理解。而希腊哲学中,“关于自然的研究是贯穿古希腊哲学始终的主导线索。它以有形体质料的伊奥尼亚的宇宙生成论开始,而以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流溢说而告终,统统都离不开宇宙生成问题。”〔1〕然而,至今为止, 还无人对古希腊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作系统的阐述。故此,笔者想就该问题作专门性探讨,并由此探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特点。

关于希腊哲学的发展,哲学界一般将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苏格拉底阶段;苏格拉底哲学;希腊化时期哲学;罗马帝国哲学这四个阶段。我们对古希腊哲学宇宙生成论思想的论述按上述顺序逐次展开。

1、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宇宙生成论

这一阶段是希腊哲学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首先提出了作为万物始基的基质问题并对自然万物的生成和存在方式作了解释。故它也被称为“自然哲学”。它由三部分构成:伊奥尼亚学派、南意大利学派和阿布德拉学派。

伊奥尼亚地区是古希腊哲学的摇蓝,这里诞生了最早的哲学流派——伊奥尼亚学派,它由米利都和爱非斯两个自然哲学流派构成。

米利都学派是希腊哲学的创始阶段。他们提出了最初的哲学问题,并集中探讨了宇宙的“始基”和生成问题。

泰勒士作为西方哲学的始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并以此说明宇宙的生成,形成了最初的宇宙生成论。

他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万物由水而生,又复归于水。世界一开始是一片汪洋,后来从水中凝聚出陆地,进而演化出宇宙万物。水使世界万物具有生命,并呈现出有条不紊的秩序。

用今天的眼光看,泰勒士的思想极为朴素、直观,但这毕竟是对宇宙生成的最初说明。

与泰勒士同时代的另一位自然哲学家是阿拉克西曼德,他提出了“无限”是世界本原的新命题,并以此构建宇宙的生成和演化过程。

阿拉克西曼德认为,宇宙是这样生成的:最初从“无限”中分离出来的是“热”和“冷”。这是两种对立的力量。热包围着冷,它使冷变成湿气和空气。空气遇热,冲出热的包围,在天空进行旋涡运动,从而形成太阳、月亮等天体,湿气干燥而形成地球,过多的湿气变成海。他认为:“在加热的水中和泥土中生成了鱼和类似于鱼的生物。从这里生成了人。”〔2〕他进而指出,“无限”在其变化中, 可能产生了另外一些天空和世界,它们在数目上是无限的。

米利都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阿拉克西米尼,他将万物的始基复归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气”,并以“气”为基础说明了宇宙的生成。

阿拉克西米尼认为,“气”之中包含了冷和热两种对立的势力,它们之间彼此转化,使万物生成和变化。他认为,热和冷对立的结果,造成气的“稀散”和“凝聚”。“当气很稀薄的时候,便形成火,而当它浓厚的时候,则形成风,然后便形成云,当它更浓厚的时候,便形成水、土和石头;别的东西都是从这些东西中产生出来的”。〔3〕他认为,永恒的运动使这些变化产生,“当气凝结时,首先生成的是非常平坦的大地,因而它悬浮于气上;太阳、月亮及其星辰都以地球作为源泉而生成。”〔4〕

客观地说,米利都学派的宇宙生成论思想近乎天真和离奇,它是建立在猜测和直观基础上的。但对科学和哲学发展而言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人“对于世界的解释从一种神话观念向一种自然的,也就是科学的观念的一种有力的和根本的转化”〔5〕。

伊奥尼亚学派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他作为辩证法的大师而在哲学史上留下痕迹。

关于世界的本原,他认为应该是“火”。他进一步以“火”为基础叙述了宇宙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首先成为海,海的另一半成为土,另一半成为旋风。(意思是说,火凭借着那统治一切的‘逻各斯’或神,通过空气而转化为水,水是世界结构的胚胎,他称之为海。从海中再产生出天和地,以及天地之间的东西……)”〔6〕。

早期希腊哲学的另一个流派是南意大利学派,它由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和恩培多克勒三个支脉组成。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本理论是认为“数”是万物的始基。在此基础上阐发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宇宙论思想。在他们看来,宇宙生成是这样进行的:最初是从完满的“一元”和不完满的“二元”中产生各种数目。从数目中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中产生平面;从平面中产生立体;从立体中产生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原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原素以各种不同方式相互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以地为中心,地也是球形的,在地面上都住着人。还有‘对地’,在我们下面,在‘对地’上就是在上面”。〔7〕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论思想的特点之一是认为,火是宇宙的中心。“大地不过是群星中的一颗,它围着中心作圆周运动,从而形成黑夜和白昼。”〔8〕。

可以这样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标志着希腊哲学的转折点,理由是:第一,他们将无形体的“数”作为世界的本原,预示着人类思维进入了更新、更高的阶段。第二,他们将“数”看成是“第一性的东西和思想的东西”〔9〕,标志着希腊哲学开始滑向唯心主义。第三, 毕达哥拉斯的地非中心的天体观可以看作是哥白尼天文学说的先河。

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色诺芬尼和巴门尼德。

色诺芬尼认为,构成宇宙的本质是“神”。关于宇宙的生成,他以自然哲学家的方式给予了回答。他认为一切都源于水,因为一切都曾经从土和水中生成而来的。巴门尼德创立了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在这种哲学中表露了他的宇宙论思想。

巴门尼德认为,对立是宇宙的本原。生命的产生是对立面斗争和统一的结果。“因为女神处处鼓励着充满痛苦的分娩和交配,把雌性送给雄性,雄性交与雌性去偶配。”〔10〕他还具体陈述了宇宙的生成过程。他认为“存在着两个相互缠绕着的圆环,一个由稀薄组成,一个由稠密制造;在光明和黑暗之间还有光明混合着黑暗。他说,那如同城墙一般包围着所有圆环的东西,在本性上是坚固的,在它的下面是一个火环。在这些混合环最中央是它们全体生成和运动的最高原因。他称之为主宰一切的女神……。他说,大气因地上强大的压力而被汽化,从而与地球分隔开来;太阳是火的蒸发。银河圈也是如此。月亮混合了气和火。以太在最外层包围着一切;靠近以太的是我们称之为天的有火的事物;最后才是地球的区域。”〔11〕。

爱利亚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恩培多克勒。他认为宇宙万物由土、水、气、火这四种原素构成。这四种原素由于“爱”和“恨”的作用产生不同的组合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物体。他以四种原素为基质,“爱”和“恨”为形式具体论述了宇宙的生成问题。

恩培多克勒假定,在宇宙的初始状态,世界是质和形式的混合物。它是一个球体,所有的东西被排斥在球形之外,相反的一端则是元素的完全分离。世界处于这两端之间,具体的个体事物在其中产生和毁灭。在现实世界形成中,最初分离出来的“爱”首先处于宇宙中心,形成一个漩涡,基质被转入漩涡之中。在这一状态中,空气或以太最早被漩涡运动分离出来,形成天穹。其次是火,然后是土。由于土被旋转而挤出水。水的蒸发又形成气。他认为,星辰来自以太,太阳源于火,地上的万物由其它元素聚集而成。植物和动物都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他还认为生物有一个进化过程。这一思想包含了进化论的萌芽。

早期希腊哲学中,位于北方的一个哲学流派是阿布德拉学派。代表人物是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是原子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12〕他以原子为基质论述了宇宙的生成。他的学说是这样的:“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其余的一切都只是意见。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任何一个东西从无中来,也没有任何东西在毁坏之后归于无。原子在大小和数目上是无限的,它们在整个宇宙中由于一种涡漩运动而运动着,并由此而形成一些复合物:火、水、气、土。因为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某些原子集结而成的,这些原子由于它们的坚固,是既不能毁损也不能改变的。太阳、月亮由同样的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光滑的和圆的。灵魂也是由这种原子构成,灵魂就是理性。”〔13〕

2、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宇宙论思想

古希腊哲学发展到苏格拉底,其哲学性质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由以前的“自然哲学”转向对“知识论”和人自身的关注。由于这一时期的许多著名哲学家均出自苏格拉底学派,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及以后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归入苏格拉底时期加以陈述。

应该说,自苏格拉底之后哲学开始由对本体和宇宙的探讨转向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但是,事实上,他的后继者并没有完全听命于他。自然、宇宙的本性和演化仍然在哲学的视野之内。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的哲学中得到证明。

柏拉图哲学的重要特点在于他把先前哲学发展的各种流派注入自己的学说之中,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理念论”。在“理念论”中他论述了他的神创世界的宇宙观。

那么“理念”(或神)是如何创造世界的呢?柏拉图指出,“创造者根据永恒存在的理念作模式,通过模仿这类模式创造出宇宙”〔14〕。“整个有机自然界,所有数和量的关系以及它的存在的全部井然有序状态都是他的创造之功。”〔15〕柏拉图还具体勾画了神创世界的精致画面。他认为,善良的造物主为了使宇宙中的每一具体事物都和自己一样完善,便以永恒的理念作模式创造出感性世界。他认为,在创造宇宙时,最先造就的是灵魂,并把它分割成按相反方向旋转的圆,然后在其中用全部的水、火、土、气元素按相等的比例造出天体,宇宙于是生成。

柏拉图认为,由于造物主是至善的,由它造就的世界必须也是至善而完善的。所以,宇宙万物都被安排得互相协调,优美至极。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有规则地运动。整个天体按最完善的几何图形即圆形运转。他进而认为,由造物主创造的世界不仅是至善的,而且是唯一的。

从柏拉图的上述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发展到柏拉图时代已表现出明显的神学和唯心主义色彩。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古希腊哲学推向了顶峰。

亚里斯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和变化有四个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其中质料是构成事物最基本的东西,而形式既是每一事物的本质,又是质料的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因而,四因又可归两因:即形式因和质料因。就两者关系而言,形式更为根本。

亚里斯多德认为,构成事物的质料是水、气、火、土。构成天体的质料是“以太”。由此他将世界分成两部:“地界”和“天界”。后者是恒星世界,它不生不灭,作一种匀速的圆周运动。

亚里斯多德还具体论述了宇宙的结构模式:他认为,地球表面是水,水上面是气,气上面是火,在火之外有多层天。天体依照地球由近及远——月亮、太阳、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恒星依次排列。各个天体都是完满的球形,越是外层越神圣。

总之,在宇宙生成问题上,亚里斯多德的出发点是反对“理念论”,但事实上,他比他的老师走得更远。

3、晚期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

哲学界一般把亚里斯多德之后到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时期称为希腊化或晚期希腊哲学。这一时期哲学的重要特点是:伦理学开始被重视;科学和哲学开始分离,而哲学和神学的结合则日益紧密。一般而言,这一时期的哲学由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四部分组成。

斯多亚学派流传600多年,代表人物主要有芝诺、 西塞罗和塞涅卡等。其理论主要由逻辑学、伦理学和物理学构成。

在物理学中,他们表述了对宇宙生成的看法。

斯多亚派认为,宇宙有两个本原即主动和被动的本原。两者不可分离地存在于每一个具体事物之中。关于宇宙的演化,斯多亚派认为,“神”是万物的创造主。它按一定的周期,把所有的本体吸入自身,又从自身中把万物创造出来。宇宙由“神”支配。“神”使燃烧着的火转化为气和水,然后从水中产生出土,而其余部分仍为水。这些水复归为气和火。由此宇宙万物得以产生并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斯多亚学派的理论中渗透着明显的泛神论思想。

斯多亚学派之后的哲学流派是伊壁鸠鲁学派。它与斯多亚派是对立的。因为,在自然观上,它力图摆脱超自然力量对尘世的干预。

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由原子和虚空构成。与德谟克利特不同,他认为,原子不仅数量无限,而且还有形状和重量方面的差别。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假定原子会作偏斜运动,从而为偶然性找到了客观依据。

由于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及由原子构成的具体事物和虚空是无限的,因此,宇宙是无限的。

在晚期希腊哲学与神学合流之际,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唯心主义的抵抗。这充分说明哲学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

新柏拉图主义诞生以前的另一个晚期希腊哲学派别是怀疑主义。这一学派以排斥斯多亚派和伊壁鸠鲁派的面目出现。他们对一切事物保持沉默,力图达到心境的宁静。因此,宇宙论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故此,我们对它不作陈述。

古希腊哲学的最后一个流派是新柏拉图主义。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柏罗丁和斐洛等人。他们的宇宙论思想与神学的结合更为密切,具有浓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柏罗丁认为,“太一”是世界万物的唯一的最高本原。他认为,“一切都从‘太一’中派生出来。”〔16〕“太一”本身是完满和不可认识的,现象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的。这一“流溢”过程经历了从“太一”到“心智”,从“心智”到“灵魂”到万物的过程。因此,柏罗丁把世界分为四个层次:“太一”、“理智”、“灵魂”、“可感世界”。可感世界是最低层次的。由于它是被创造的,因而是不完善的。

斐洛的宇宙论思想与柏罗丁大致相同。他把柏罗丁的“太一”称为“神”。他认为,“神是存在的,是永恒存在的;因此,神实际上只有一个,神造了这个世界,并且把它造成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正象神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神还事先关心到他的创造物,使之过一种福乐和至福的生活。”〔17〕因此,斐洛的创世说和柏罗丁的创世说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

应该说斐洛和柏罗丁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哲学为基督教神学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材料,从而构成了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向中世纪哲学过渡的中间环节,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终结。

以上,我们对古希腊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思想进行了简要的陈述,笔者这样做的理由,一方面是因为宇宙论是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核心内容之一,另一方面人们又没有给它以较为全面的阐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想透过古希腊哲学中宇宙论思想的发展以揭示古希腊哲学发展一般规律和特征。笔者认为,这种特征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哲学和科学密不可分

希腊哲学发展的这一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需引述许多哲学家对希腊哲学发展的几个评述便可加以说明。

泰勒士被中西方学者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黑格尔在评介这一命题时曾有如下的一段话:“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远不是哲学的,而是物理学的;不过这种物质原则却有哲学意义。”〔18〕罗素在评介这一命题时曾说过,这一命题是“科学的假设,而且绝不愚蠢的假设”〔19〕。关于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米尼,罗素认为,他们的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设”〔20〕,策勒尔在总结希腊早期哲学发展的特征时指出,“希腊哲学这一最早时期的哲学显著特点是哲学和科学的完全融合,在思辩与经验研究之间不作任何区别。天文学和数学,以及自然知识中的所有部门,最初甚至还有医学,都包含在哲学范围内,最后剩下被称作为科学的就是最初独立存在的实用技艺”〔21〕。由此可见希腊哲学、特别是早期希腊哲学,它和科学是紧密关联的。直到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斯多德时代,哲学和科学还没有明确区分。虽说他最早对科学作了分类。

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虽说希腊哲学中科学和哲学融为一体,但总的趋势是科学日益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策勒尔指出,“在希腊化时期,各门科学开始脱离哲学,并且在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贝尔加蒙,后来又在罗得岛,找到设备良好的科学中心,可供从事科学活动。埃拉托色尼第一个把自己称作为一个学者,以明确区别于哲学家。最后一个试图把哲学和科学结合为一个综合体系的是帕奥西多尼马斯。可是总的说来,哲学和科学还是越来越趋于分离。”到古代世界终结时,“哲学和科学分道扬镖,而宗教和哲学却趋于结合。”〔22〕

2、哲学和神学密不可分

马克思指出“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是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23〕。希腊哲学的产生也是如此。应该说希腊哲学的诞生曾深刻地受到宗教的影响。但是,从泰勒士起的“自然哲学”就努力试图摆脱神学的干预和束缚而将哲学引向理性之路,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希腊哲学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最终还是投入了神学的怀抱。因此,古希腊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哲学和神学的密切结合。

早期希腊哲学家用物质原因来说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这本身是对宗教神学的背叛。但是,到毕达哥拉斯时期,哲学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列宁对毕达哥拉斯作了客观的评价,“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24〕。在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柏拉图哲学之中,神学色彩更为浓厚,这可以在他的理念论中得到验证。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诞生于对柏拉图“理念论”的反叛。但事实上,“他决不想放弃理念论的主导思想”〔25〕,他最终还是倒向了以柏拉图为代表的那种神学目的论,而且比柏拉图走得更远。这种神学目的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形式质料说中。

在晚斯希腊哲学中神学色彩更为明显。范明生先生在《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东西文化的汇合》一书中指出:“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及神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晚期希腊哲学中,以普罗提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及其先驱斐洛,同基督教及其神学,几乎是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希腊哲学,就无法全面了解基督教及其神学。”〔26〕策勒尔也深刻指出,在晚期希腊哲学时期,“哲学被僵化成经院主义,这种经院主义的特点在于它不再寻求以经验的研究和独立的理性思考去代替神话时代的思想,而把自己的任务看作是用各种理由去支持传统宗教,并把它表示成理智上可理解的东西。在这时,知识被恍惚神迷状态下的启示所代替。在希腊哲学实行了这种自我阉割之后,它精疲力竭地倒入宗教的怀抱”〔27〕。

当然,从总的趋向上看希腊哲学最终返归宗教神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哲学家,特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并把它们排除在哲学之外。J·D·贝尔纳指出,原子论自始至终是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形式学说相对立的,而原子论在整个古代始终是一个顽强的开端,并且通过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在这个时代的后几个阶段里,对哲学和伦理学有了影响。“这个学说所主张的世界,是通过它的组成部分的自然运行来维持自己,而不需要神的领导”〔28〕。晚期希腊哲学中的怀疑论也对斯多亚派的神学和神学目的论进行了批判和否定。这说明哲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交织发展,总趋势是导向唯心主义。

尽管古希腊哲学的形成与宗教神学不无关系。但是,它一开始却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因为拉开西方哲学帷幕的泰勒士把宇宙万物的本原归结为物质性的“水”,他的后继者遵循与他同样的思维方式把哲学推向前进。出乎意外的是古希腊哲学并没有沿着唯物主义“向上”发展,而是由唯物主义滑向唯心主义。

古希腊哲学的初始形式是朴素实在论,这种哲学形态的共同特征是从无限多样的自然中,寻找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式作为构建世界统一性的基础。由此决定了早期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

古希腊哲学发展到毕达哥拉斯,哲学性质发生了转变。毕达哥拉斯用“数”作为万物的始基,将它看成是一切存在物的基础。“数”在他们眼中,一方面是有客观根基的。但他们同时又把它看成是先于自然万物而存在的“实体”,是事物的“本质”、“范型”。而且赋予数以神秘的色彩,从而使他的哲学具有双重性质。从他这里,一方面通过恩培多克勒等人发展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另一方面柏拉图由此形成了唯心主义理论〔29〕,因此,他的哲学实质是古希腊哲学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的中介环节。属于这一环节的还有巴门尼德和色诺芬尼。

柏拉图及其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西方哲学史上他第一个提出了客观唯心主义。在他的理念论中,他将脱离物质的“精神”看成是宇宙的本原,决定了他的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

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是以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面目出现的。但是,他的哲学并没有真正定位在唯物主义层面,而是倒向了唯心主义。关于他的哲学性质,汪子嵩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评述,“他确实有许多唯物论思想,在他批判柏拉图的唯心论时,还破坏了唯心论的基础;但自己却又终于陷入唯心论而不能自拔”,“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他又是柏拉图学说的真正继承人”。〔30〕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面叙述的他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中得到证实。

亚里斯多德之后的晚期希腊哲学迅速滑向宗教神学,把哲学引向僧侣主义的怀抱,使哲学更具唯心主义色彩。

因此,从整个古希腊哲学的走向而言,是倒向唯心主义,最后甚至与宗教神学合流。但是哲学的发展是复杂而曲折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即便是早期希腊唯物主义时期,他们的哲学也不是绝对唯物主义的,也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成份。恩格斯在总结从泰勒士到赫拉克利特哲学发展的历史时曾指出:“虽然古希腊人的整个宇宙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性质,但是在他们那里已经包含着后来分裂的种子。早在泰勒士那里,灵魂就被看作是某种特殊的东西,某种和肉体不同的东西;在阿拉克西米那里,灵魂是空气;在毕达哥拉斯那里,灵魂又是‘太以’的碎片。”〔31〕第二,即使是唯心主义哲学也不是纯而又纯的。毕达哥拉斯哲学,尤其是亚里斯多德哲学中也包含着唯物主义成份。第三,在整个古希腊哲学走向唯心主义的过程中,以恩培多克勒、阿拉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对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和斗争。即使如此,他们的哲学也不能说是十足的唯物主义。因为阿拉克萨戈拉把物质状的“种子”看作是万物的始基,但又肯定非物质的实体“心灵”的存在。原子论先驱培多克勒同样也相信神的存在,“为了证明自己的神,跳进火山口而死”。〔32〕因此,古希腊哲学发展证明,哲学的发展是复杂的,十足的唯物主义和十足的唯心主义哲学并不多见。它们通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宇宙论是古希腊哲学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内容,对这个思想的全面总结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古希腊哲学的理解,而对古希腊哲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则可以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注释:

〔1〕〔2〕〔4〕〔8〕〔11〕《古希腊哲学》,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8页;第30页、第32页、第81页、第98页。

〔3〕〔6〕〔12〕〔13〕〔16〕《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版,第11—12页;第21页;第46页;第96—97页;第462页。

〔5〕〔15〕〔21〕〔22〕〔25〕〔27〕《古希腊哲学史纲》[德]E—策勒尔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32页、第159页、第24页、第223页、第188页、第337映。

〔7〕《西方哲学名著选读》(上)第20页。

〔9〕《毕达哥拉斯传》杨别利斯基著,1963年,瑞士,第62页。

〔10〕《前苏格拉底哲学》第283页。

〔14〕《蒂欧迈篇》柏拉图51 D。

〔17〕《论创世》斐洛 第172节(总第42章)。

〔18〕《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著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82页。

〔19〕〔20〕〔32〕《西方哲学史》(上)罗素著,商务印书馆1991,第15页、第54页、第84页。

〔23〕〔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6页;第29卷第528页。

〔24〕《哲学笔记》列宁著,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8页。

〔26〕《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中西文化的汇合》范明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993年7月第1页。

〔28〕《历史上的科学》J.D贝尔纳著,第102页。

〔29〕转引自《外国哲学与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84年第1期。

〔30〕《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山东人民出版社第2卷第12页。

标签:;  ;  ;  ;  ;  ;  ;  ;  ;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思想_古希腊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