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工程发展也日新月异,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已有研究表明:BIM有助于改善当前造价数据不精确和滞后性等问题;根据BIM的技术特征和功能属性,能够实现基于BIM的全过程、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以BIM技术为核心,基于C/S+B/S网络架构甚至使得构建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高质量的工程造价管理在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等方面要求很高,BIM技术在确保工程本身信息如计算工程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所需的其他信息诸如市场价格、竞争对手信息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大数据则在数据获取和处理分析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且已引起学者的注意,已有部分学者就大数据下的工程造价资源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开展了研究,但大数据却无法准确获得工程本身的信息,因此如何将大数据与BIM结合以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绩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于大数据;BIM;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引言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从BIM的角度研究分析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并且研究结果显示,BIM可以有效地解决工程造价中存在的数据不准确、数据滞后等问题。借助BIM的技术优势、功能优势,可以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BIM技术为构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信息处理,工程造价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在计算工程量等工程造价信息方面BIM技术有着自身的优势,在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大数据的优势则更加明显。基于此,在组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挖掘BIM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1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BigDate),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处理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大数据由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所伴生,受到相关部门、企业采集者,数据生产者的真实意图和喜好的影响,具有非传统结构和意义,为工程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
2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数据获取方面
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获取较为滞后,不仅信息获取速度相对较慢,信息获取也并不完善,难以有效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开展工程造价工作,进一步影响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工程造价方法及技术方面的原因,使造成造价对市场信息的把控不够彻底,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计算合理的造价数据。其次是部分单位对工程造价不够重视,相关技术人员的选用也并不合理,促使工程造价工作的开展始终无法达到有关标准。
2.2缺乏统一标准,共享效率低下
我国基础建设近年来发展快速,每完成一个项目都会有大量的工程造价数据得以保留,故事实上我国工程造价数据已非常丰富且足够。但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发布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缺乏统一的分类、编码和规划,主要是由于各地政府都具有各自的工程造价标准,同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造价规则和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同一项目的数据按照不同利益集团会计算出不同的造价结果。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及行业约束性的交换协议与接口,造成工程造价数据共享利用成为困难,使得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达不到互联互通的良好效果。
2.3工程造价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目前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省市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与交换;由于工程造价信息综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发布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已完工程造价信息只是被简单呈现,还没有经过整理和分析形成知识;智能化程度不高,还不能够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
3基于大数据和BIM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合作、购买专业数据库
在组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通过加强合作、购买专业数据库的方式,从根本上弥补工程造价大数据库信息来源单一的不足。对于文件规范类的工程造价信息,以及一些外部工程造价信息等,一般情况下获取的相应信息比较少。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可借助合作、购买专业工程造价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外部信息,首先,与同行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对工程造价数据库实施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工程造价大数据信息来源;其次,与专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专业工程造价数据信息补充自身的工程造价信息;最后,结合工程目标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商业化的方式购买专业造价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3.2合理选择BIM软件和信息处理技术,解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问题
目前大多数工程建设企业都开始使用BIM软件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但BIM软件繁多,工程造价人员并非都能够娴熟使用,从而影响到工程造价管理的效能。建议工程建设企业优先考虑国内的、且兼容性较好的BIM软件,这样既便于掌握,也有助于工程造价数据在不同软件之间的传输。在应用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方面,考虑到不同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难度不一样,在初期宜采用比较成熟的、易于使用的如因子分析等数据处理技术,待具备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后,可以选择或者综合使用多种更为复杂的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等技术。
3.3对工程造价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需要对工程造价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复合型造价人才。基于大数据和BIM的工程造价管理,一方面要求工程造价人员拥有丰富的造价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然而,在实践中,工程造价人员严重依赖技术,难以满足复合人才发展的需要。基于此,首先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帮助造价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其次,组建工程造价管理队伍;最后,通过业务外包的方式将造价大数据信息处理业务交给专业机构处理。
3.4建立信息查询及发布综合平台
目前我国造价信息资源综合发布平台常常出现信息滞后、发布数据处理度不够、缺乏指导作用且共享率极低问题,大大降低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个能够为社会提供大数据信息查询服务功能的平台,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能增加行业透明度,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保持行业活力。政府作为组织者,更大限度地公开资源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可行的。此外,也要注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将一般性的、技术含量低的社会通用数据进行公开,对涉及技术含量高、企业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的信息则加强保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工程造价的透明度,降低社会建设工程平均建设费用,且能鼓励技术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结语
总体说来,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程度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需要借助国家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推动数据信息的标准化,造价管理要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管理优势,进一步做好基础性的造价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归纳分析、使数据实现可交换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大敏,王罕.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16(11):68–70.
[2]赵世强,肖虎.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271–272.
[3]周文杰,戴旭东.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6(3):47–49.
[4]陈婷婷,王宇.大数据分析对工程造价精确性的影响分析[J].工程经济,2015(6):10–15.
[5]肖辉祥,周煜,张艳丽,等.浅谈大数据下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80–81.
论文作者:徐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造价论文; 技术论文; 数据处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